太监,那是一种尊称!

无心镜 2024-01-11 11:51:51

01

今天,我们在说到“太监"一词的时候,无疑是含有贬义的。但很多今天的人不会想到,“太监"在明朝其实是一种尊称。

这其中是有着历史原因的!

朱元璋去世之后,建文帝削藩,导致了朱棣起兵反叛,遂有了靖难之役。靖难之役发生之后,朱棣由于实力太弱小,虽然夺取了北平城,军队也才几万人,而朝廷一来就50万军队,这种情况之下,朱棣需要动用所有力量来应付朝廷的军队,这其中也包括了王府中的宦官。比如,宦官狗儿,在战场上立有战功,成为朱棣夺取政权的功臣。著名的宦官郑和也在战场上获得过战功,故而深得朱棣的信任。

夺取天下之后的朱棣,对于功臣们进行封赏,宦官们也得到了奖励。以前宫中各监的主官都叫监正,现在改名了,叫“太监”,成为宦官中官职最高者。“太”这个字在中国古代官制里面是一种尊称,比如明朝的最高等级的官职:太师、太傅、太保。这三个官职虽然大都无实权,却意味着无上的荣誉,获得这些职位的官员都是一些名臣,比如:杨士奇、张居正等。朱棣将“监正”改名为“太监”,无疑提高了这些宦官的地位。

明朝人就有人说:

夫天子之亲,乃以太称。今中人之职亦曰太,其视汉、唐、宋止以中名者却盛矣!”

明朝的“太监”显然不带贬义,而只是一个内监官名,之所以后来成为宦官的等义词,那是在后来的清朝。在清朝时期,一些官员为了尊称宦官,开始逐渐将所有宦官都称之为太监。

今人说到“太监”其中无疑含有贬义,但在明朝,这个词并不含贬义,而是一种对宦官的尊称。

02

明朝的太监干政,是历史上比较严重的一个时期,但是朱元璋时期严禁太监干政。

为此,朱元璋做了一些规定:内臣不得与外官有文书往来;内臣不得兼有外臣之文、武官职;内臣不得用外臣的官服;内臣官职不能超过四品;内臣给米一石,衣食都在内廷,内臣不得识字。

具体来讲。

内臣的官职,经过几次修改,最终品级只在正四品到从六品之间,并不如朝廷官员那般从正一品到从九品共十八个等级。这样修改的目的,让内官的品级在中等位置,既不低,也不高,其目的很简单,给皇帝办事的人,地位不能低;而又是宦官,为避免他们权力太大,所以品级不能太高。

而在内监官的俸禄上,并不是按照品级发放,而是所有的内监官一刀切,都给予固定数量。刚开始的时候,内使监官一月的米是九斗,这俸禄确实有点少,当时从九品的官员的月俸是五石。所以中书省就上疏说,既然他们有了官职,建议每个月给他们俸禄三石米。

朱元璋立即表示不同意,说这些内臣吃和穿都在宫内,这些都是定额供应的,他们拿了俸禄也没地方用。一个月一石的俸禄的已经足够了。朱元璋的意见清楚地表明,在他那个时代,宦官的俸禄是很低的。所以,后世人说当时的情况是:

中贵人虽尊重用事,而太监品不过正四,计日止廪米升半及衣帽靴料而已。

不仅如此,外官还可以监督内官。

朱元璋时期,曾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太监带着一女乐人入宫,被监察御史周观政所阻拦。太监很不高兴,说我是奉上命行事,周观政还是不放行,太监就跑到朱元璋处去告状。不一会儿,朱元璋就让人出来传话,说御史可以停止了,这个女乐人就不用了。周观政说:必须当面奉诏才行。朱元璋竟然亲自前来,给这个周观政说:宫中的一些宫女音乐水平不高,想让这女乐进去带着宫女练习。朕对这件事已经后悔了,你说的话是对的。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宦官们的言行举止是受到了御史的监督的。

综上来看,朱元璋时期,对于宦官的管理,总体上是非常严格的,宦官群体处于一个沉寂期,甚至少这个时期史书记录的宦官名字都很少,更不要说染指权力了。但朱元璋也不得不大量使用太监,以应对皇宫中的繁多且杂的事务,太监的衙门也不断增多,后世的十二监、四局、八司虽然不是此时建立起来的,但是其基本框架在朱元璋时期,就已经完备。

03

朱元璋既然如此严管宦官,那为何后来宦官干政在明朝那么严重呢?

这实际上还是跟朱元璋本人有关。

朱元璋嫌弃丞相权力太大,所以废除了丞相制度,将大权全部握在皇帝手上。但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皇帝毕竟只有一个人,全国政务全部让皇帝来处理,皇帝不得累死啊!

所以,就有了内阁制度,一群有学识的人成为皇帝的秘书,参与政务,这就是后来的内阁大臣。当内阁大臣们看过各类文书之后,就拟好批答文字,连同原奏请文书一起送皇帝审批,这就是“票拟”。

内阁送上来需要审批的文书很多,皇帝需要在翻阅之后用红笔进行批示,这也被称之为“批红”。送上来的文书太多了,皇帝也忙不过来。所以,逐渐就开始让一些太监来帮忙,皇帝让太监们按照自己的口述或者内阁的票拟进行“批红”,这些太监就是司礼监秉笔太监。

明朝中后期,一些皇帝,比如万历、嘉靖怠政,一些皇帝有自己独特的爱好,比如天启。这都给了秉笔太监极大的空间,导致他们可以运用批红代替皇帝发号施令。

明朝的票拟制度,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内阁和太监权力的上升,最终形成了内阁——司礼监的双轨制,当司礼监和内阁相争斗之时,往往都是宦官们取胜,比如魏忠贤时期、刘瑾时期。而司礼监也有和内阁相互合作的时期,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冯保和张居正的政治联盟,两人的联手,让万历小皇帝也只能乖乖听话。

0 阅读: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