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前,您可以点击【关注】成为铁粉,既能第一时间收到最新文章推送,又能方便您阅读、分享、评论。
1950年,开国大将许光达回到家乡,距离他上次回乡已经隔了20年,这次回来,他自然受到家乡父老的热烈欢迎,然而,回乡后的许光达在得知一件事情后,怒斥:我坚决不会替你们办事!
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1949年12月28日,许光达跟随彭老总乘坐飞机由兰州启程去了北京,此行是为彭老总草拟西北野战军向中央的工作报告。
完成工作后,他们于1950年1月11日返回兰州,就在回兰州的前几天,许光达收到一份来自中央军委发来的电报,刚开始,许光达以为军区有要事找他处理,结果一看,原来是批准他回湖南老家探亲了。
许光达手拿电报感到很奇怪,他虽然很想念家乡的一切,但为了工作,他始终没有要回家乡的念头,更没有向军委请假,怎么突然来了这样的一份电报呢?
显然,这是中央对许光达的关怀,回家探望当然是他的心愿,从邹靖华来延安算起,已经有十一年了,许光达也很想念他的爹爹,再加上,前段时间发生的一件事,让许光达对家乡的思想之情更加浓厚。
1949年的一天,一位70多岁的湖南老农来到长沙市军管会的办公地点,看着眼前巡逻的战士,老农心里非常紧张,没办法,他只要在大门外徘徊着。
这时,值班的战士看到了这位老农,他走上前去,询问老农为何要来此地,老农看了战士一眼,然后颤颤巍巍说:“我想来你们这找个人,他叫五伢子,我听说他在你们这里的。”
听到老农的话,战士和蔼地对他说:“你说的这个应该是乳名吧?你知不知道他的大名叫什么呢?”
老农恍然大悟说道:“他叫许德华!他是我的儿子!”
“许德华?我们这里好像没有叫许德华的,你有他的照片吗?”战士问道。
老农颤抖着手,从口袋里找出一张破旧的报纸,指着上面的一个人说:“这个好像就是无五伢子,你看看,认不认识?”
战士接过报纸一看,惊讶地张大了嘴巴,战士将老农送到招待所,然后把这件事汇报给了肖劲光,肖劲光得知此事后,亲自向老农核实了情况,然后又将这件事情汇报给了中央军委。
老人家嘴里的“五伢子”和“许德华”说的都是同一个人,他就是时任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司令员许光达。
许德华是许光达的原名,1927年许光达离开上海之前,他一直用的许德华这个名字。
中央军事训练班即将结束的一天晚上,许光达辗转反侧,怎么都睡不着,他的朋友孙一中见状便问道:“你怎么了?为什么还不睡?”
“我实在是睡不着啊,我有个想法在脑子里装了好几天了……”
“你有什么想法?你说说看。”
“我想改个名字,叫许光达!”
朋友孙一中思考了一会儿,不确定地问他:“你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在党的领导下,不懈奋斗,必达光明的彼岸?”
“我就是这个意思!你是真的了解我!”
就这样,许德华便改名为许光达。
至于他改名一事,家里显然是不知道的,所以老父亲来长沙军管会找他时,依旧叫着许德华这个名字。
许光达出生在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里,家里没有钱供他读书,所以许光达小小年纪就成了放牛娃,后来因为受到压迫,许光达走上革命之路,辗转反侧,局势动荡,许光达的父亲许子贵从别人那里听到儿子已经遇难的消息,以为儿子早已逝世。
直到1949年湖南全境解放后,不识字的许子贵在一张报纸上看到儿子的照片,为了能找到儿子,许子贵来到长沙,也就出现了我们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在中央军区的安排下,许子贵终于联系上了儿子,身在兰州的许光达给父亲写了信,但由于工作繁忙,许光达一直没有回家,直到1950年,他收到中央军区发来的电报。
许光达回乡后,遇到一件让他感到不开心的事。
亲朋好友得知许光达回家后,一个个兴奋不已,他们奔走相告,热烈欢迎他回家,在得知许光达当了大官后,他们纷纷找到许光达,说希望许光达能照顾照顾,如果可以的话,帮忙找个工作。
闻言,许光达感到十分气愤,他连夜召开家庭会议,对着亲人们说道:“你们谁都不会去北京,我也不会为你们找工作,我绝对不会利用自己的权力帮你们办事!”
许光达此话一出,亲戚们哑口无言,他们知道许光达做得是对的。
不管是对自己也好,还是对家人也罢,许光达都不允许他们借着自己身份去搞特殊。
1955年,我国实行军衔制,它的实行标志着我军的现代化建设跨入新征程。
8月1日,参加完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二十八周年宴会的许光达回到家,他的心情很不好,一声不吭,直接朝着书房走去,见状,许光达的家人都觉得很奇怪,今天明明是个高兴日子,他是怎么了?
在参加国防部招待会的时候,许光达得知自己被授予大将军衔,对于这件事,许光达心里是纠结的,这些年,他身边牺牲了很多同他并肩作战过的战友们,他们满腔热血都挥洒在了国土上,还有更多籍籍无名的年轻战士。
想到这些,许光达再也坐不住了,他连夜给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写了一份报告,希望他们能够给自己降级为上将。
中央军委并没有同意许光达的报告,他们根据许光达一生的革命经历和对革命的贡献,认为授予他大将军衔是理所应当的。
那天,机关管理处给许光达家送来两张沙发床,管理处是根据保健医生的建议给他送来的,许光达这些年在沙场落下严重的风湿病,每到阴雨天气,他的病就会复发,疼得他坐立难安,十分痛苦。
为了减轻许光达的症状,管理处便给他送上较为舒适的沙发床,沙发床安装好后,许光达坐到上面试了试,他笑着说:“感觉很不错呀!很好嘛!” 说罢,他便对妻子说:“你把钱给他们。”
听到许光达说要给钱,管理处的管理员连连拒绝:“我们有发票的,这属于营具,是可以报销的,不需要钱。”
许光达不同意:“你们给的沙发床,是我自己要睡的,睡自己的床,报什么销!”
闻言,许光达的妻子邹靖华拿出钱给了管理处的管理员。
许光达就是这么“苛刻”,这么有原则的一个人。
1956年,许光达的父亲去世,消息传来后,许光达和邹靖华十分悲痛,对于父亲,许光达始终是愧疚的,自己这些年一直在外工作,也没有好好尽孝道。
老家人希望许光达能回家主持丧礼,老家人觉得有许光达在,许子贵的葬礼一定可以办的风风光光的,许光达预判到了他们的预判,他说:“我不是回去,你(邹靖华)也不能回去,派个得力点的干部去一下,适当给些钱。”
得知此事后,许光达的大哥感到不满,但是在许光达的坚持下,父亲的丧礼还是一切从简。
许光达的“严苛”作风,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清正廉洁,正是因为有他这样公而忘私的领导,我们的国家才能有欣欣向荣的明天。
本文由“静心历史”原创首发,作者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搬运,侵权必究,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