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的浪潮中,金融作为国民经济的血脉,其稳健运行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繁荣。近期,金融监管总局携手证监会、市场监管总局,共同绘制了一幅名为《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金融组织监管的通知》的蓝图,预示着未来三年,我国地方金融组织将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监管风暴。这不仅是对金融乱象的一次深度清理,更是对金融健康生态的一次精心培育,旨在让金融之水更加清澈,更好地滋养实体经济与人民群众。(本文摘自深圳钱诚《地方金融数字化监管的研究报告》)
一、简况:织密地方金融安全网
1.序章:风起云涌,监管新篇
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入,地方金融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快速发展的背后,也暴露出诸多问题:违规经营、无序扩张、风险累积……这些问题如同暗流涌动,威胁着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安全。《通知》的出台,正是为了在这风起云涌的金融市场中,竖起一道道坚固的堤坝,守护金融安全的底线。
2.总体布局:精准施策,标本兼治
《通知》以“总体要求”为引领,明确了未来三年的工作目标:通过加强常态化监管和规范整治,实现地方金融组织数量的有序压降,经营乱象的有效遏制,金融消费者权益的切实保护,以及行业生态的根本性改善。这不仅是一场简单的“大扫除”,更是一次深刻的“自我革命”,旨在从根源上解决地方金融组织存在的问题,推动其合规、稳健发展。
3.工作原则:央地协同,减量增质
在“央地协同,从严监管”的原则下,地方金融管理机构与中央金融监管部门形成了上下联动、紧密配合的工作格局。地方机构坚持专司监管,强化责任意识,做实持续监管;中央部门则加强业务指导和监督,制定完善统一的监管规则。同时,“减量增质,分类施策”成为此次监管行动的关键词。通过“规范一批,清理一批,转型一批”的方针,对机构数量过剩、风险集中的行业进行精准打击,推动行业优胜劣汰,实现高质量发展。
4.重点任务:多管齐下,精准打击
《通知》明确了多项重点任务,每一项都直指地方金融组织的痛点与难点。首先是加快清零存量不合规机构,对“失联”“空壳”及严重违规经营的组织,制定规范的退出流程,力争三年内完成退出。其次是严控新批新设机构,规范整治期间原则上不新设地方金融组织,从源头上控制风险。同时,严格限制跨省展业,督促地方金融组织立足服务地方经济,避免盲目扩张带来的风险。
在资金端,监管利剑直指杠杆和融资来源。《通知》严禁地方金融组织通过非持牌机构融资,严控对外融资规模,严格执行监管指标,加强对资产证券化融资的跟踪穿透监管。这一举措旨在切断风险传导链条,防止金融风险跨市场、跨领域传播。
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通知》要求切实加强消费者保护,建立健全投诉处理机制,加大对金融欺诈、误导销售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时,全面治理市场乱象,查处无序扩张、超范围展业等突出问题,为金融消费者营造一个更加安全、透明的市场环境。
5.有序处置与规范登记:净化市场,守护秩序
《通知》还对四类机构提出了明确的处置要求:关闭全部金融资产类交易场所、清理“伪金交所”、规范投资公司注册登记、整顿农村资金互助组织。这些措施旨在彻底清除市场中的“害群之马”,净化金融生态环境。同时,依法规范登记注册制度,防止未经许可或登记备案的机构从事金融业务活动,从源头上遏制非法金融活动的滋生。
6.科技赋能:智慧监管,提质增效
在监管手段上,《通知》强调科技赋能的重要性。通过建立健全数字化监管平台,实现监管信息数据的实时采集、统计和跟踪监测,提高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同时,加强央地信息共享机制建设,打破信息孤岛现象,形成监管合力。这些科技手段的应用将大大提升监管质效推动地方金融组织监管向智能化、精准化方向迈进。
7.组织实施:强化领导,确保落地
为了确保《通知》各项任务落到实处,《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由人民政府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强化组织领导和跨部门协同合力。同时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任务清单和政策出口确保规范整治工作有序推进。此外还加强监管资源保障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为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各地落实情况:共绘健康金融生态新画卷
1.监管新风,吹遍大江南北
自《通知》下发以来,各地金融管理局及相关组织迅速响应,纷纷召开会议、出台文件,将监管要求细化为具体行动。
湖北省地方金融管理局网站显示,8月9日,湖北省委金融办组织召开全省地方金融管理系统工作会议。会议提到,着力加强地方金融组织监管:各地要抓好主责主业,压实金融机构、股东、高管人员、监管部门、属地党委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六方责任,加强机构日常监管,坚决做到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
河北省地方金融管理局网站显示,7月23日上午,全省四类地方金融组织工作推进会在石家庄召开,会议全面落实国家地方金融组织监管专项工作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和全省金融系统工作推进会暨打击非法集资专项行动部署视频会议具体要求。会议强调,要开展规范整治,认真排查存续情况,统筹整治经营乱象,持续提升监管质效,做到减量增质、稳妥有序;要强化金融监管,全面加强资金管理,严肃整治经营乱象,严格禁止触碰红线,做到“长牙带刺”、有棱有角;要严格变更审批,严把审核关口,落实穿透要求,积极主动服务,做到穿透股东、证照一致;要重视信访工作,压实信访工作责任,做好涉法涉诉信访,加强业务合规监管,做到用情用力、依法合规。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金融管理局网站7月15日披露,近日,自治区党委金融办组织召开全区地方金融组织规范整治专项工作动员部署会。会议指出,近些年,地方金融组织的整体数量呈下降趋势,规范运行的水平有所提升,但部分地方金融组织经营管理不规范、专业性不强、合规意识淡薄,导致金融乱象时有发生。针对行业发展和监管中的突出问题和短板,按照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金融组织监管的要求,自治区党委金融办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了规范整治方案,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地方金融监管工作的重点。
山东省地方金融管理局网站6月29日披露,6月29日,省委金融办(省地方金融局)在济南召开全省地方金融组织监管工作会议,围绕强化地方金融组织监管,打造地方金融监管一体化工程,筑牢地方金融安全“底板”作出全面安排部署。会议提出,各市地方金融管理机构要全面落实“五大监管”要求,打造地方金融监管一体化工程,强化地方金融监管;要下好风险预警“先手棋”,打好风险处置“组合拳”,打好风险防范“主动仗”,守牢金融安全“底板”;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党建引领,打造过硬队伍,强化监督问责。
7月29日,金融监管总局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暨2024年年中工作会议提到,积极主动加强央地协同,合力防范打击非法金融活动,配合做好地方金融组织监管,更好实现同责共担、同题共答、同向发力。
2.创新引领,激发监管新活力
在严格监管的同时,各地还积极探索创新监管模式,力求在合规与效率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合肥市地方金融管理局通过现场检查与问题整改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对地方金融组织的精准把脉和有效治疗。这种“望闻问切”式的监管模式,不仅提升了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也促进了地方金融组织的自我完善与提升。
天津市商业保理协会的数据报送工作,则是利用科技手段提升监管效能的典范。通过要求商业保理公司定期报送数据,监管部门能够实时掌握行业动态,及时发现潜在风险,为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这种“数据说话”的监管方式,不仅提高了监管的精准度,也增强了监管的透明度,赢得了市场主体的广泛认可。
3.风险防控,筑牢金融安全网
在监管新政的推动下,各地金融管理局纷纷将风险防控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下好风险预警“先手棋”,打好风险处置“组合拳”,各地金融管理部门有效遏制了金融风险的蔓延势头。同时,他们还注重加强跨部门、跨区域的协同监管,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监管合力,为地方金融安全织就了一张密不透风的防护网。
在风险防控的过程中,各地还注重引导地方金融组织树立合规经营意识,加强内部管理,提升风险防控能力。通过举办培训、交流等活动,帮助地方金融组织了解最新监管政策,掌握风险防控技巧,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4.服务实体,金融活水润万家
监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在严格监管的同时,各地金融管理局还积极引导地方金融组织回归本源,聚焦主责主业,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等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通过创新金融产品、优化服务流程、降低融资成本等措施,地方金融组织有效缓解了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此外,各地还注重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建立健全投诉处理机制,加大对金融欺诈、误导销售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通过加强金融知识普及和风险提示,提升金融消费者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构建和谐稳定的金融生态营造了良好氛围。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