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故事:悍妇,回煞,一笔落,学射箭

志怪细细谈 2024-04-24 08:39:58

悍妇

古代男尊女卑,然悍妇亦不少见。《黑心符》里形容悍妇在家:启口为云雾,发喉为雷霆,展身为电,转身为风,诬春为秋,改白为黑……

讲两个悍妇的故事。山东某知府四十无子,然妻子悍妒,不敢纳妾。家居时偶召卦师算命,卦师说:“老爷命中有子,为何不纳妾?”知府说:“我素有此志,但夫人不能容,无可奈何。”卦师说:“我有一计,必能说服夫人。”

卦师又转而给夫人算命,说道:“不好不好,夫人寿禄将近矣。”夫人大惊,左右人等对着卦师叱骂。卦师从容说道:“老爷命中克妻,夫人又八字单弱,是以如此。”夫人不由泪下,问道:“有补救的办法吗?”卦师说:“夫人可以给老爷买一个妾,克妻的刑伐之气被分担大半,必会无恙。”

于是,夫人准许,知府买了一个小妾,第二年生下一子。不久知府调任,全家收拾行装,准备一起赴任。知府看着活泼健康的儿子,不由笑了起来。夫人问缘故,知府就诉说了事情的原委。

夫人大怒,不再随夫赴任,并且把小妾与孩子也留下来。知府无奈,只能独自离开。十多天后,孩子被夫人害死,知府听到噩耗,愤恨忧郁,不久也死了。《挥尘新谈》

有个姓沈的尚书,妻子暴戾凶狠,他每天像犯人一样胆战心惊。罢职后,他把家眷放在凤州,独身去了东川,有与妻子不再相见的意图。东川主政官是他朋友,二人在未做官时就是好友。

沈某到来,朋友非常高兴,送豪宅车马、歌姬仆婢、金帛器具。让他在衙门供职,定居东川不再回去。

一年多后,妻子捎来一封信,言称已经离开凤州,在赶来的路上。沈某惊慌,安排人在半路拦截。妻子再次写信,说已经痛改前非,必温柔相待,白头偕老。沈某念在旧情,不再阻拦。

妻子到来后,十多天内的确温文尔雅,之后就故态萌发,无故鞭打婢女歌姬。沈某的脸也被她抓破。

朋友听说后把沈某找去,说道:“嫂夫人如此悍妒,我替你杀了如何?”沈某大惊,连连摇手道:“不可!不可!”

妻子闹得越来越厉害,沈某精疲力尽,到衙门办公务无精打采。朋友安排两个手下,把沈某妻子杀死,抛尸江中。沈某在衙门听说,惊慌失措说不出话来,回到住处即病倒,不到十天就死了。《太平广记》

回煞

回煞的故事以前讲过好多个。各地民俗都有回煞的说法,大体是说人去世几天后,魂魄要回家一次。各地方在日期上说法不同。

回煞的时候,魂魄不再是人形,如果撞见,对活人会有所伤害。所以家里人要躲出去,称作“躲殃”。

以前讲的故事中,有调皮青年偷窥回煞,看到一张黑幕像渔网一样罩住供桌。青年寒毛悚然,动弹不得,直到黑幕不见,他才匆匆逃离。不到半年这个青年就死了。

还有一户人家的塾师去世,主人简单给办了丧事。主人不信回煞的说法,打发家人离开,自己留下。半夜时他看到一团乱发样的东西,打着旋滚进门来。片刻滚进灶坑,一半露在外边,犹在旋转。又过了一会儿,完全进入灶坑不见了。主人大病一场。

今天要讲的故事出自《夷坚志》,说浙江也有这样的风俗。在亡者回煞那天,全家人都躲出去,叫做“避放”。地上提前洒一层草木灰,第二天看看上面留下的印记,以此判断亡者转生成了人还是动物。所不同的是,富裕人家要雇一个和尚留守念经。

鄱阳韩某的母亲去世,他请了永宁寺僧人宗达在回煞那天念经。夜里,韩家人离开,灵棚里只剩了宗达和摇曳的烛火。这样的场面他历经多次,从未见过异常,因此并不害怕,只管闭目诵经。

忽然,韩老太的卧室中传来一阵呜呜声,似远还近,有些低沉。宗达开始害怕,改诵《楞严咒》。那个声音并未停止,反而变得焦急,又传来撞击墙壁的声音。宗达不顾,诵读《楞严咒》几十遍。屋子里的声音时发时停,一直闹到黎明。

韩家人回来听说此事,壮年男子们手持木棒把门打开。一个东西头顶着罐子冲出来。韩老太的儿子一棍子打去,罐子破碎,原来是他家的黑狗。

原来,韩家人走的惶急,误把黑犬反关到了屋内。屋内罐子里还有一点粥,黑狗吃完后头不能出,闹腾了整晚。

一笔落

屠户赵四是个强横的人,遇到外乡人买肉,他就随便割下一块扔过去,持刀说道:“我卖肉一刀落,斤两多少就看造化了。”如果争辩,必遭殴打。

某天,有个贵人路过肉摊,赵四不慎脱手刀落,伤了贵人的脚背。告到官府后,县令知道他是个无赖,就想重责,而赵四百般抵赖不肯画押。

一个老书吏大声禀报:“案件过程已经拟好,屠户赵四脱掷屠刀,实非刃伤人。”县令怒道:“不是屠刀所伤,伤从何来?”但是看了文稿后又笑道:“好吧,就这么写吧!”原来,文稿上写的是:“屠户赵四脱掷屠刀,实飞刃伤人。”赵四不识字,听老书吏读完一遍,在文稿上画押。

以此为据,赵四被流放戍边,判决那天,他对着老书吏怒骂,书吏笑着说:“我写字只是一笔落,写的什么就看造化了。”赵四默然,不久死于流放途中。《蕉轩摭录》

列子学射

列子学射箭,没多少日子就射中了靶心。他高兴地对关尹子说,关尹子问:“你知道为什么能射中吗?”列子说不知道。关伊子说:“你射箭的技术未成。”于是,列子又学习了三年,终于掌握了射箭的技术。《列子·说符篇》

在两千多年前,古人就提出了好多教学原则,比如循序渐进、温故知新、因材施教等等。上文说的是“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0 阅读:30

志怪细细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