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没三角板被老师质问“家里穷”?比起不上心更可怕的是玻璃心

姬鹏 2023-09-18 19:48:44

报道截图

新近,有网友(学生家长)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视频称,在沈阳一小学,学生因没带三角板,被老师从座位上叫起来,拍摄了一段视频发到家长群中。视频中,老师问道:“起立的同学现在都没有三角板,也不知道是孩子家里穷还是不上心?没有三角板这么长时间了,这是用来画图的工具。”对此,该网友(学生家长)在视频中配文称:“老师说这种话给孩子听,是否知道孩子听了以后心里会是什么滋味?”并在视频结束时点名这是哪所学校的老师。针对这件事情,有记者电话采访了涉事学校,接线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学校正在调查此事。

一定程度上,仅就老师的话语表达来讲,肯定是有些难听的,严格来讲,也是不妥的。但是结合情境来看,却又发现这话不是针对学生的,而是针对家长的。要不然怎么会出现在家长群呢?所以对于网友(学生家长)的追问,显然更像是一种“公报私仇”。

要知道,老师质问(学生家长)“家里穷还是不上心”,落脚点是在“不上心”上。因为谁都清楚“没有三角板”跟“家里穷”是没关系的,也就是说,老师拍视频这样强调,主要是希望家长们上心点,能提前给孩子把三角板准备好。

就此而言,老师的初衷是好的。当然,但凡阅读理解过关的家长,估计也能读懂老师的用意。可是现实往往就是吊诡的,老师不仅没有治好家长的不上心,反倒勾起家长的玻璃心。于是视频上网,老师再也不敢让家长上心了。

之所以这样讲,倒不是认为老师没有错,而是错归错,真还没到了上网公审的地步。我们虽然不知道学校方面最终会怎样处理这件事情。可这样的事情多了,非但不能更好地保护孩子,反倒是会让孩子陷入被放逐的境地。

从某种意义上讲,老师的言行确实该被监督,但是对于具体言行的是非来讲,还要根据动机去酌情考量,否则久而久之,那些真正有热情的老师也会被压抑到冷漠的地步。说到底,老师也不是完人,做错了、说错了,只要不是性质很严重,那么作为家长就不要咬住不放。

就拿“家里穷还是不上心”这样的质问来讲,网友(学生家长)担忧老师说这种话,孩子听了以后心里会不是滋味。有这样的担忧完全可以理解,但是作为家长首要的任务是化解问题的主要矛盾,也就是尽快解决三角板的问题,至于老师的话语表达问题这个次要矛盾,就算解决也要往小处着眼,而不是上升到公共舆论,让学校和老师被舆论围猎。

实际上,就当前的舆论情势来看,也不是都在指责老师,有很大一部分人也在强调这位网友(学生家长)有些“上纲上线”了,意思“这位网友(学生家长)三块钱一套的三角板开学两个星期了不给孩子买,发视频倒是很快”。

大家的意思其实也很明确,就是作为家长在看待老师的质问时,不能只听老师说了什么,关键是搞清楚老师重点说了什么。说实话,这些年关于家长和老师的互撕时有发生,大大小小,是是非非也都不是新鲜事了。

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很多时候双方争来争去,都忘了“为孩子好”这个关键初衷,以至于导致,孩子成了双方互相绑架和攻击的工具。老师通过孩子要挟家长必须配合,家长通过孩子质问老师必须教好,这样撕来扯去,自然是谁也不服谁。

由此我们再去审视这场风波,难道这位网友(学生家长)真的只是因为老师那句话的问题上网声讨吗?我们不是说,这位网友(学生家长)完全是胡搅蛮缠,但是基于事情的性质,这么做确实也不是什么好的举动。

因为可预料的结果是,就算学校最终把老师处理了,最多也就是个言语不当的问题。从严重性上讲估计也达不到停职的地步,最多就是内部写个检查,在家长群跟家长们道个歉。但是作为当事老师来讲,却会因为这件事情很大可能不再热心教育事业,也就是学生有没有三角板这种事情,估计以后懒得管了。如此之下,最后受伤的是谁?各位家长搞清楚了吗?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不上心可以通过外界强调变成上心,但要是一个人玻璃心惯了,并且玻璃心还总能赢,那么只要赢得足够多,到了赢麻了的地步,可能结果就会变成,凡事看不见主要矛盾,直至看不见自己的毛病,于是巨婴哭泣,孩子遭殃。

0 阅读:289
评论列表
  • 2023-09-18 23:13

    现在都在讲师德师风,这样说太不合适了。今年年终考核不合格了!

  • 2023-09-19 07:58

    一两元的学习工具这么大堆人不买,现在却要老师来反思?

  • 2023-09-19 07:10

    别扯淡!作为教师这个职业,有些话不能说,这是底线,别拿“出于好心”当借口。

  • 2023-09-19 15:05

    这句话明显是说家长不上心的

  • 2023-09-19 07:56

    持三角板行凶的那位老师,怎么看?

姬鹏

简介:书生之见,看事件背后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