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10月21日,《野马分鬃》《永安镇故事集》魏书钧导演,朱一龙、曾美慧孜、侯天来、佟林楷、康春雷等主演《河边的错误》上映了。
这部电影我个人非常期待。除了我个人本来就比较喜欢犯罪片和悬疑片,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今年是国产电影大年,商业大片和剧情片不提了。哪怕就文艺片也有一大堆入围欧洲三大,还有上海电影节的,但结果除了交口称赞的《宇宙探索编辑部》。
其它片子无论是《燃冬》,还是上海电影节拿奖的胡歌的《不虚此行》《第8个嫌疑人》等等都雷声大雨点小。
先不说票房的事情,毕竟文艺片讲什么票房,主要是口碑上面也没有形成好片的统一。
今天看完这部电影过后,我认为朱一龙这部《河边的错误》还是为中国犯罪悬疑片贡献了一部优秀作品。虽然它后半段结局对于普通观众来讲可能有不小的争议,但这种中国电影还是太少了。
导演4次入围戛纳?但朱一龙新片,注定争议大这部电影主创是近年迅速崛起的内地青年团队,主演是88年国内现役最年轻影帝朱一龙,90后新锐导演魏书钧,之前两部作品是《永安镇故事集》和《野马分鬃》,他的风格其实不是大众欣赏那种,但确实很有才华。毕竟几部作品都入围戛纳电影节,被影迷圈称为戛纳嫡系,第三部作品有原著打底口碑非常不错。
其它美术啊,摄影啊,后期剪辑啊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为主。
今年二月杀青,极限剪片送审拿龙标,接着四月就出国入围戛纳,甚至让法国人为这个电影加班了。然后半年环游世界又陆续入围了21个国际电影节,十月终于回国,拿下平遥电影节最佳影片——
这种作者型文艺片、类型片,包括商业大片真的就得年轻人来拍。他们有更开阔的眼界,懂现在的人们爱看什么,拍出来的作品没有迂腐怨气,表达的思想更新更远,有意思。
那么再说说这部电影大概讲了啥吧。
因为它改编自余华的原著,这里就不剧透了。
大概就是朱一龙饰演的马哲,他们所在的地方有个婆婆被杀了,她收养了一个疯子的儿子。他去查案,先查到一个和女学生恋爱的老师诗人王宏,查到一个曾被流氓罪抓过的理发师徐亮,还有一个发现现场胆大的小孩。
他们跟着怀疑王宏是凶手的时候他跟着死(他希望不要把他和他女朋友的事说出去),王宏交代现场看到过一个大波浪的女人,然后他们撞见了疯子,因为疯子拿着凶器身上还有血就被当成凶手抓了。
他们去找许亮结果他自杀,然后就发现他就是异装癖的大波浪,后面许亮出来感谢马哲过后当场跳楼死了。这些加上马哲自己孩子可能有基因病,各种压力导致他就有些疯了。
后面三分之一剧情就是疯子逃出精神病院,马哲看到的各种幻想,明明突然开枪杀掉了疯子,但是去局长那里枪里的子弹又都是完好的,还有离职和立功的事情,但是最后结局突然就结束了。
争议大,结局太烧脑?朱一龙新片可能“要扑了”新时代国内犯罪片大导演就这几个、曹保平、刁亦男、还有《心迷宫》《暴裂无声》的忻钰坤,我看过的国产犯罪片里《暴雪将至》也不错。
这部电影前半段作为犯罪片对于普通观众还是友好的,前面查案技法更真实(不像刁亦男搞霓虹美学),表达和手法更平实(老老实实破案,不像曹保平戏剧冲突强,情感浓烈),虽然也有诗歌,古典乐和各种隐喻(也和贾樟柯不同)。
现时电影的构图,美学和各种调度都挺好的,导演完全有自己的风格,到中间古典乐出现梦境那一段(都有大师之像了) 。
后半段主角疯了几场戏份拍得也挺好,不过,太短了差不多就两三场戏。然后结局是戛然而止的感觉,加上拍得精神和梦境方面的问题,这个剧情的表达又太过的隐晦。
其他国产犯罪片导演,曹保平情绪直给冲击力强,刁亦男霓虹美学类型片赏心悦目,忻钰坤的电影,还有《暴雪将至》结尾是命运捉弄,但至少让观众有情绪的落脚点。
我觉得《河边的错误》对于普通观众来很不友好。因为观众情绪没起来,结局没有冲击感,甚至会觉得莫名其妙,它到底在干啥。
先锋,荒诞,还有点现实?朱一龙新片很好理解这部电影比起悬疑,我觉得更多的是在写人性的荒诞,社会环境造成的人性的荒诞。
因为它是余华的原著嘛,余华是那个年代过来的,你结合他们那个年代的小说,结合背景就一目了然了,只是讲得很隐晦。老婆婆的SM情况(意外被杀了),异装癖给定了流氓罪(宁愿坐牢也不要让警察说出去,说出来后表面感情当场自杀),诗歌是两人的避难所(但搞师生恋|或者婚外情,也不要说出去)。
这个再加上警察局长一直铺垫的打乒乓(还有立功表现三等功,先进集体)。都不叫隐喻,就是明明白白的了,那个年代的小说那个年代的事情。
小说里马哲把疯子杀了自己又装成疯子躲过制裁,电影里却把杀死疯子的情节作为马哲的幻想,你感觉讽刺的意味大大减弱了(我认为最大问题是普通观众会云里雾里的不知道干啥)。
但你仔细一想呢,警察破案和“先进集体”的拉扯,就像所有死者都有不被当时社会接受的一部分,最后疯子穿上了马哲的外套,马哲就变成了疯子,这是幻想融入集体的他因为现实事件变成了疯子。
最关键的是,导演魏书钧挺喜欢玩电影解构和戏剧暗示那种调调儿。整个电影破案情节都发生在电影院,连表彰都在电影院,反而有种戏中戏的荒诞感了。
我觉得对于普通观众来讲,最大问题是电影后面三分之一,特别是结局导致观众的情绪没有落脚点吧,会觉得突然和奇怪。
除了《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你还知道余华其它作品吗最后再聊聊小说,这部电影改编自余华老师的小说,对于中国读者来讲,好像余华最出名的小说就是《活着》和《许三观》,你会觉得余华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写得很血腥残酷,多半是没看过余华刚出道时的一些中短篇小说。
比如《河边的错误》,我之前并没有看过余华老师的作品,最出名的两部作品都没有看,这还是我第一次看余华老师的作品。结果看完直接震撼到,冷酷锋利的文笔刻画了扭曲又迷幻的人物,马队看似是文中最正常的人物,但恰恰有种冷静的疯癫在里面。
虽然通篇是恐怖的连环杀人案,但是看完之后有一种说不上来的酣畅淋漓的感觉。这篇小说有种荒诞迷幻的美,回过头除了震惊还带了点大梦一场的错觉。
这篇是余华早期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甚至在有些读者眼里已经到了不看河边,先不要评价早期余华的程度,其中的冷漠与荒诞又锋利又深刻,而看过原著的人应该都知道。
原著非常短,对于诸多角色的描写都是充斥着不近人情地客观,包括男主角马哲 。
原著以案子开头,以另一起案子引发的后续为结尾,看似在讲悬疑,其实最后也没说凶手到底是谁,它讽刺世界讽刺世道讽刺法律讽刺人心,这个凶手是谁还重要吗,不重要了。
这个原著值得一看,电影也确实最值得一看的。至于你喜不喜欢就非常主观了,但是它肯定不是烂片,但想要大爆也不太可能了。
而作为限制重重的中国电影来讲,有这样一部不错的犯罪悬疑的荒诞电影,也挺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