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电视剧《洪武大案》中有这样一个片段,有两人带头ZF,朱元璋亲自审问两人,两人讲了自己的冤屈。
朱元璋问了一句:“为何不告官?”
而一人回答:“你ZF的时候为何不告官呢?”
一句话竟然把朱元璋问得无话可说。是啊,如果报官有用,谁还会ZF呢?
至正三年(1343年),朱元璋的老家濠州发生了严重的旱灾,第二年春天蝗灾,死去的人太多,又出现了大面积的瘟疫。短短半个月时间里,朱元璋的父亲、母亲以及大哥相继去世。父母死了没钱买棺材,没有地方安葬,还是邻居刘继祖看不下去了,给了朱元璋一块地,兄弟二人找了几件破衣服包裹好尸体,方才将父母安葬。
如此悲惨的遭遇,朱元璋最终走过来了。但曾经的记忆,让他对于老百姓的生活十分关注。他担心官吏们欺压百姓,就大力鼓励百姓举报,他认为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只要把百姓发动起来,贪官污吏就没地方藏身。所以,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让百姓勇于报官。
朱元璋在《大诰》中规定:如有官员贪腐,徇私枉法,老百姓可以将这些人抓起来,绑送京城。如有人胆敢中途拦截,则枭首示众。在朱元璋以前的历史中,都是官府抓捕、捆绑老百姓,而朱元璋赋予百姓直接捉拿贪官污吏的权力,无疑开天辟地第一回。
不仅如此,朱元璋又担心到南京伸冤的老百姓见不到自己,下令在通政司(明朝设置的接受信访的部门)的门口放置一块红牌,专供伸冤者使用,伸冤者拿此牌,可以直接进入内府,各门守卫、官员都不得阻拦。
朱元璋很担心官员们会利用权力让百姓见不到自己,又在午门外设立“登闻鼓”,百姓们可以击鼓鸣冤。朱元璋还派遣一名御史每天在那里负责,有人击登闻鼓,御史立即带他去见朱元璋。
为了百姓可以畅通无阻地告状伸冤,朱元璋已经做到了极致了,一个普通百姓就可以直接告到朱元璋那里,前所未有。
但百姓告状的多吗?朱元璋时期还是有的,但他死后,他的这一套制度很快就被废除掉了。
02
古代有一句谚语,叫:屈死不见官,冤死不告状。
朝廷派到一个县的官员,少则几个,多则十几个,这些人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是有编制的。
就这么少的人想要管理一个县,肯定是不可能的,这就得靠胥吏了。一个县有快、壮、皂三班,吏、户、礼、兵、刑、工六房,所用的胥吏少则三四百,一些大县甚至上千。这些人的工资,朝廷是几乎不怎么管的,想管也管不了。
那么,胥吏的收入从哪里来呢?自然是用好手中的权力,去刮老百姓。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基本工资没有,但是提成高啊,灰色收入多啊!
比如:给国家交税,百姓翻山越岭几十里路把粮食送到了,负责查验的胥吏说一句不合格,那就得重新再送,这种情况下就只能送钱解决问题;再比如,徭役下来了,故意把最重的活安排给你,要想轻松,那就得送钱。
为什么说:屈死不见官,冤死不告状?县衙里办案的人大多连工资都没有,全靠办案养家糊口,他们每日都在找官司,你去告官,对他们来说,不正好是羊入虎口吗?
03
你为何不告官,这句话和司马衷的“何不食肉糜”本质上是一样的,如果告官能有用的话,谁又不愿意去告官呢?
就拿李自成来讲,他欠了县里大户艾家的钱,艾家逼李自成还钱,把他打了一顿,送到县衙。县令和艾家关系紧密,李自成被戴上了木枷,然后放在太阳下暴晒。看守他的人不是县衙的人,而是交由艾家的人看着,不给任何吃喝。这样下去,要不了几天,李自成就活不成了。
李自成有地方说理吗,李自成报官有用吗?
幸好李自成的侄儿李过联系了几个人,直接抢了李自成就跑。县衙里面的县尉带着人就在后面追,李自成一群人慌不择路,逃进了一树林。县尉带着人就在外面守株待兔。李自成一群人等到天黑了,就趁夜从树林里面冲出来,想跑。岂知,县尉的马受了惊吓,县尉从马上摔死了。
这下李自成惹的祸就更大了,走投无路,他就加入了义军。
04
古代的中国人,其实是没有报官的传统,因为衙门不是为百姓而设,衙门的存在是为了管理老百姓的。中国人的法和理是放在肚子里面,不是用来讲的,公道自在人心,人人心中都有一把尺。中国人有着超强的忍耐力和抗压性,但如果实在是撑不下去了,那就会有陈胜、吴广或者李自成这样的人出现。
堂下所跪者何人?听说你要状告本官!
好文[点赞]
諷刺的是朱元璋的兒子中大多干了許多荒唐事,還不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所謂皇帝愛民如子還是時代局限性啊[捂脸哭]
开国皇帝基本都圣明,后面的就一言难尽啦[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