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24年9月17日,懦弱的宋宁宗病死于福宁殿,太子赵竑得知消息以后,翘首以待等着继位,没想到却被人截了胡,权臣史弥远暗中招来另一位皇室成员赵昀,要以他继承皇位,再派人与杨皇后商议。
杨皇后刚开始并不同意,后来还是被说服,对赵昀说道,从此你就是我的儿子。当然还有史料记载,是杨皇后与史弥远共谋此事,总之最后是权臣和皇后达成一致,同意赵昀继承皇位,是为宋理宗。
至于太子赵竑这个大冤种,还在焦急地等待着,做着自己的皇帝梦。
史弥远可能是为了报复赵竑,毕竟之前赵竑因为看不惯史弥远权势滔天又胡作非为,所以扬言继位以后要将他流放,结果史弥远通过派去监视他的侍女得知此事,因此谋划废了赵竑,改立他人,但成功立理宗以后,依旧还将赵竑召进宫去,而不是直接废了他。
赵竑等了半天,以为终于可以进宫继承大位,成为九五之尊,没想到被领进宫去,是为了让他参拜新君,先是哄着他站在旧日的班次,说道宣读遗诏之前,就要站在这个位置。
结果被史弥远篡改的遗诏,以赵昀来继承皇位,在场所有人都已经知道了,因此都有心理准备,是高高兴兴地参拜,唯独后进宫的赵竑还蒙在鼓里,知道真相的他,眼泪都快流下来了,自然是不服,死活不肯下拜,史弥远的人就按着他的头下拜,简直是欺人欺到底。
最终赵竑被废太子之位,改封济王。一年以后,在湖州之变中,有人谋反要拥戴赵竑登上皇位,赵竑稀里糊涂不情不愿地参加,不久事败,史弥远借机逼死赵竑,这位宋宁宗钦定的继承人,就这样憋屈的死去。
说道这里可能有人不太明白了,杨皇后为什么不支持太子赵竑,反而支持赵昀呢?
说起来宋宁宗也是倒霉,他共有9个儿子,其中包括杨皇后生下的2位皇子,看似子嗣兴旺,有嫡子有庶子,但都是早夭。
所以没有办法之下以皇室成员赵竑为养子,并且立其为太子。也就是说太子赵竑只是杨皇后养子,而且杨皇后也与他没有多深的感情。
赵竑也是年轻气盛,身为养子,跟养母杨皇后搞不好关系,跟权臣史弥远也搞不好关系,不会虚与委蛇。
而且太过相信人,史弥远送他侍女,他自己心里就没点数吗,反而什么都跟侍女说,就不知道如何伪装和隐忍,如果他有汉宣帝一半的表演能力,也不至于落得一个冤死的凄凉下场。
值得一提的是杨皇后对比懦弱的宁宗,也是颇有能力和政治手腕。
她出身低微,《宋史》之中并没有具体记载,根据其他史料显示,她的养母是一位能弹会唱的乐师,曾服侍过高宗吴皇后,有着这层关系,杨氏也经常在宫中走动,吴皇后对年幼的杨氏极为喜欢,杨氏还在宫中作为一名年幼女伶表演过,吸引了当时还没有登基为帝的宁宗注意,于是吴皇后将其赐给宁宗。
宁宗第一任皇后死后,韩侂胄曾想支持曹美人当皇后,但宁宗更喜欢杨氏,于是立杨氏为皇后。
有着这个矛盾,杨皇后之后联合史弥远杀死韩侂胄,再等到宁宗驾崩以后,史弥远想立赵昀为皇帝,杨皇后不愿意得罪这位政治盟友,而且反正都不是亲生的,谁当都一样,只要自己掌权就可以,因此赵昀顺利成为皇帝。
只不过杨皇后的妥协和只顾个人利益,最终将南宋拖到亡国边缘,因为宋理宗是一个昏庸之君,虽然一开始想励精图治,但没多久便放弃了,是沉溺于酒色之中。
理宗的离谱之处也不少见,诸如在1253年的元宵节,理宗觉得宫中已经不够他玩乐了,竟然还想招妓女入宫服侍他,大臣们觉得太荒唐了,实在看不下去了,于是纷纷表示反对。
这位继位不具合法性,还只知道玩乐的荒唐皇帝,在位竟然达到漫长的41年,死后15年,南宋灭亡。
南宋亡国以后,皇陵被大规模盗掘,理宗的尸体也没有幸免于难,头骨被割下制成饮器。等到明朝开国以后,明太祖朱元璋才将之寻回,将其以帝王礼葬之。
可以说理宗的继位,又是两宋后宫干政的一个恶劣影响,如果杨太后当年坚持不立“半路出家”冒出来的理宗,而是立太子赵竑,说不定南宋后面的结局会好一些。
不过杨太后死前,倒也算是办了一件好事,她出于私心,将当年拥立她为后的功臣谢深甫的后人谢氏,指定为理宗的皇后。
谢皇后也算中规中矩,理宗曾因兵灾想要迁都,她极力劝谏,才得以作罢。谢皇后还容忍得了理宗的风流,并不争风吃醋,而且她比较低调,并非肆意妄为之人。
如果在平世,谢皇后的作为,也算说得过去,可惜她处在王朝末世,又没有能力力挽狂澜,最终带着宋恭帝出降,成为亡国太皇太后。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专注于中国大历史,更多独特视角,原创文章请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