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几家欢喜几家愁,最开心的莫过于孩子学习从来不用家长操心,自觉进步最终考上名牌大学的。反之,那些从孩子出生后就步步为营,倾尽所有却没有得到理想结果,自然会怀疑人生。
学习是一件多劳多得的事,越努力越幸运,但前提是要找准方向。要是家长的引导方法有误,或者过于激进,不仅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反而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于是衍生出一个新名词“烂尾娃”,与烂尾楼相同,起初抱有较高期待,过程中遭遇变故导致后劲儿不足只能摆烂向命运屈服。鸡娃鸡到一半发现“鸡无力”,此前的努力也将付诸东流。
鸡娃18年补课费几十万,高考只有582分,“烂尾娃”叫家长破防了一位老师在群里分享了家长鸡娃失败的案例,这位学生出生在国内教育资源最富饶的地区,从小到大家长就在为学生殚精竭虑,生怕有一步走错,输在起跑线上,再想撵上别人就更难了。
3岁前就上早教班,学英语学钢琴学舞蹈,上幼儿园后继续学习兴趣班,钢琴达到2级。小学期间就达到了人生的巅峰,各项兴趣爱好都结出硕果,获奖无数,还拿到了市三好学生的荣誉。
小升初虽说没去最好的学校,也是六小强学校之一,本来以为通过补课能弥补学校的不足,中考顺利考上了最好的高中。本以为未来之路光明灿烂,结果前面过于顺利,缺少挫折教育的学生,已经处于超负荷状态了,高中排名从鸡头变凤尾心态崩了就开始摆烂。
家长一直开启鸡娃模式,结果到了真正该冲刺的阶段反而没办法了,女儿压力大成绩越来越差,即便补课一直没断过,但也于事无补了。补课费花了几十万,结果高考只考出582分。
或许凭借地域优势,考上双一流大学没问题,但跟家长的预期相比,差了十万八千里。再加上女儿的状态很差,在学业上很难再有大起色,与小学阶段的辉煌相比,大概率会成为“烂尾娃”。
盲目鸡娃反而容易得不偿失类似的教育案例不在少数,这些学生几乎无一例外,都是从懂事开始就不停补课,不是上学科辅导就是上兴趣班,寒暑假和周末也没有休息,开学期间也要起早贪黑学习,一开始还卓有成效,结果到了高年级就力不从心了。
家长对孩子的预期很高,不允许有半点失败,以为孩子还有无穷的潜力可以激发,没想到孩子的能量有限精力有限,如同弹簧绷得太久反而失去弹性,过早透支了学习热情,最终泯然众人矣。甚至还不如那些快乐教育下长大的孩子,至少他们的童年是彩色的,也没有因为鸡娃跟父母反目成仇,或者因为补课掏空家底。
或许这些学生也能考上大学,只不过学校和专业没那么理想。大学期间少了家长的督促,学生开始报复性享乐,完全把学业抛在脑后。勉强完成本科学业后,就毕业即失业。
专业能力一般,心理承受能力差、眼界和格局乃至家世背景都不出彩,就业时却眼高手低,这样的人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大概率会以考研或考编为借口,在家啃老。家长回想起从小到大在教育上的投入,后悔不如都节约下来,或许还能改善一家人的生活质量。
教育应当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同样的鸡娃方案,或许放在别人家孩子身上就能如虎添翼。家长的每一个规划都能在日后发挥重要作用,最终进入名牌大学、本硕连读,然后顺利留校或考编上岸。只能说明每位学生的天赋和兴趣都不同,可塑性也不一样,千万不能生搬硬套。
很多家长看别人家孩子学啥,自己也给孩子报名。总以为学一样的内容,上一样的课就能取得一样的成绩。如果家长规划的内容恰好也是学生的兴趣所在还好,要是学生不感兴趣,家长花再多的钱也无济于事。
教育还是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兴趣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家长不能一言堂,否则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很难取得好的成绩。此外还要多带学生出门旅行,阅读课外书籍,锻炼身体,磨刀不误砍柴工,做到劳逸结合,避免学习压力太大造成厌学问题。
今日话题:如何看待从“鸡娃”到“烂尾娃”的过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内容就在下一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教育诈骗太火、太红、太易到达目的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