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话青山|建洲菜薹,怎能不爱青山的这口脆甜

汉都事 2024-11-12 20:34:58

各位青山街坊

今冬的第一口菜薹

您家吃了吗

《诗话青山》

第五十二期

带您一同

品读

青山区作协会员

左 珊

笔下建洲菜薹的故事

带领大家走进青山田间地头

了解青山三宝之一的

建洲菜薹

清甜爽口、广受欢迎的奥秘

感受青山美丽乡村的魅力

“矶头山上寒意起,八吉府里绿意生;一袭紫衣迎风雪,头顶黄花唱清甜”——在寒气袭人的冬季,最温暖人心的莫过于一盘清香四溢的腊肉炒菜薹了。

提起菜薹,总会令人不由自主地想起大名鼎鼎的洪山菜薹,但种植面积的限制,使得这个小小的嗜好也变得望而不及起来。却不知,就在青山区八吉府街道的建洲村,这里的菜薹早就以绝佳的颜值和清甜的口感吸粉无数,扎扎实实地填补了舌尖上的这一憾事。

“蛮好七咧!”一句简单的评语,饱含了每一个市民对它由衷的赞美。当洪山菜薹在宝通寺高高的篱笆墙里、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时候,青山建洲菜薹已在辽阔江边、在凛冽的寒冬里,努力地抽着嫩薹、顽强地酝酿着属于青山的美味。

青山区八吉府街道建洲村位于青山长江大桥下的武惠堤旁,是一个以种植紫菜薹闻名的村子。

据史料记载,建洲村最早形成于清代道光年间。相传于一户王姓家族顺江而下,寻找适合生存和发展的地方,当行至青山矶下游不远处,看到大面积的滩涂地,这里鱼美虾肥、土地肥沃、绿树成荫,非常适合歇脚和生存,于是在此停靠下来。

他们在这里建起了简易房,靠捕鱼为生,过起了世外桃源般的日子。一晃数年,经过不断的繁衍和发展,他们的家族也变得越来越壮大,以此取名为“王家屋”(或王家洲,同时还吸引了其他姓氏的人来此居住)。经过几大家族的人对这块土地不断地开发和利用,由最初的趟船、捕鱼,逐渐转变至耕地种植蔬菜。

在20世纪50年代大生产的时代背景下,为了进一步建设好、发展好王家屋(王家洲),正式取名为“建洲村”。

勤劳的建洲人就这样一代又一代耕种在这块土地上,无论是2008年前隶属洪山区建设乡的管辖,还是重新规划后的青山区八吉府街的管辖,建洲人始终坚守初心、辛勤劳作,为市民提供一茬又一茬的优质蔬菜。

在上世纪80年代分田到户、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并开始以家庭为单位种植菜薹(春季主种毛豆)。在几代人辛勤劳作下,不断总结出种植优良菜薹的经验,使得菜薹种植技术不仅在本地家喻户晓,还声名远扬。

从青山区矶头山沿江顺流而下,当行至青山长江大桥,望见大片大片绿油油的蔬菜地时,便是建洲村的菜薹基地了。这个拥有三百多户村民的村子,仅菜薹的种植面积就高达五百多亩,是远近闻名的“菜薹村”。

建洲村菜薹基地的土壤为长江淤泥长年堆积形成,疏松透气,肥沃程度也明显高于一般土壤。据农业部门检测,建洲村菜薹基地的沙质土壤含有大量利于蔬菜吸收和生长的微量元素,加之长江水的灌溉,使得菜薹品质更胜一筹。

梅兰竹菊经霜翠,不及菜薹雪后娇——建洲菜薹脆爽鲜嫩,味道清甜,还得益于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小气候现象(即常年昼夜温差大,平均气温比周边地区低2—3度),恰好造就了建洲菜薹清甜的口感。

菜薹有一个奇特之处,天气越寒,生长越好,打霜或雪后抽薹长出的花茎,糖分沉淀得更多,色泽最红,水分最足,脆性最好,口感最甜,生吃如水果。菜薹富含丰富的胡萝卜素、抗坏血酸,以及钙、磷、铁、维生素等,更是老少皆宜的时令营养菜肴。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2020年12月3日,在武汉市第29届食品博览会上,青山建洲菜薹闪亮登场,与青山萝卜组合成“青山双骄”,在食博会上大放异彩,其天然纯正的味道受到了市民的喜爱和一致好评。

青山建洲菜薹的美味,无论是清炒、酸辣炒、还是凉拌,只要你喜欢,就能以不同的烹饪方式呈现在你的面前。

如果恰好有腌制好的腊肉,那就真是绝配了。切上一块,先煸出腊肉的油脂,再加入掐好的菜薹一起翻炒,腊肉与菜薹完美撞击后散发的香味,就足以让人垂涎欲滴了。

菜薹吸收了腊肉的油脂和腊味后,便似赋予了灵魂,在清甜脆爽之间夹带着浓郁的腊肉香味,让人不忍释筷,浓浓的年味瞬间也在口齿间弥漫开来。此时此刻,就算有武汉人最爱的热干面和鸭脖子想要来争宠,恐怕也只能默默后退两步吧!

建洲菜薹不仅仅是一盘菜,更是一种乡愁,一种文化。春节期间,在亲人团圆的日子里,如果餐桌上端来一盘腊肉炒菜薹,那真是“既有了面子,也有了里子”。一盘飘香的菜薹瞬间就能勾起回乡游子的满满的回忆,在大快朵颐和啧啧称赞中,菜薹不仅成为餐桌上妥妥的宠儿,还成为后备箱里必备的家乡特产。

建洲菜薹颜色鲜红饱满,又有“紫气东来、大红大紫、红得发紫”等寓意,恰好与老百姓美好新年愿望不谋而合,因此也就越来越受老百姓的喜爱了。

建洲菜薹清甜的味道,离不开长江水的滋养、优越的地理环境,更离不开青山区政府、八吉府街道对这片菜薹基地一直以来持续的关注。

在青山东部地区快速的发展过程中,秉承“乡村振兴”的发展理念,以实际行动践行对青山人民的承诺,留住青山绿水,留住青山建洲菜薹,更留住了乡愁,留住了青山的味道,也留住了老百姓的心。

在每年春暖花开的二、三月,随着品种更丰富的蔬菜上市,建洲菜薹像完成使命的战士一样悄然隐退。

勤劳的建洲人一边怀念着与她们整个冬天的陪伴,一边将老去的菜薹连根拔起,堆放在地头,让温暖的阳光将其自然腐化。经过一段时间发酵,废弃的菜薹叶既能化腐朽为神奇,沤成了蔬菜最喜欢的天然的有机肥料。

重获新生的菜薹最终融入这片土地,无声地滋养下一茬的菜薹。这情景,不禁让人想起龚自珍的那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词来。

/ 作者介绍/

左珊,青山区作家协会会员,热爱文学、热爱生活。作品见于《武汉文学》《湖北日报》《青山文史》《青山印象》《诗话青山》等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

0 阅读:1

汉都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