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中的“长津湖”战役,仅凭这3点,美军注定一败涂地

文史达观 2024-10-19 21:11:12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东线战场在长津湖地区开启的一次反击作战。

战役开始之前,美国大兵便以一种近乎傲慢的姿态,自信满满地认为他们能够轻而易举地击败我军志愿军。

当时被誉为“美国五星上将”的麦克阿瑟,更是在感恩节的庆祝盛宴上大放厥词:

扬言要让美军士兵在圣诞节之前凯旋回国,其狂妄之态可见一斑。

但要知道的是,与我军当时的战略物资补给和武器装备相比,美国的确拥有足够的“骄傲”资本。

美军对阵我军的是其精锐之师——美军第10军,这是一支被誉为“王牌中的王牌”的部队。

不仅具备海、陆、空协同作战的强大能力,而且其武器装备的先进程度更是让我军无法比拟。

陆军:

在陆军方面,美军陆战第一师配备了四个炮兵团,这些炮兵团清一色地装备了105毫米榴弹炮,此外还拥有18门威力巨大的155毫米榴弹炮。

且每个陆战团都下辖一个重迫击炮连和一个反坦克连,这些连队分别装备了12门107毫米机炮、12门75毫米无后座力炮以及5辆坦克,其火力之猛、装备之精,令人叹为观止。

更为惊人的是,每个步兵营还下辖一个机炮连,这些机炮连又装备了4门81毫米迫击炮和4门75毫米无后座炮,使得美军的火力覆盖和打击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而这还仅仅是陆战一师师属的炮兵力量,尚未包括美国第10军军属的203毫米、155毫米榴弹炮等重型火炮的支援。

海军:

海军方面,美军投入了强大的航母战斗群,包括4艘大型航母——“莱特”号、“普林斯顿”号、“福吉谷”号和“菲律宾海”号。

这些航母都搭载着数量众多的舰载机,对海域和空域形成了强大的控制力。

此外,还有1艘轻型航母“巴丹”号以及2艘护航航母“培登海峡”号和“西西里”号,它们共同构成了美军海上力量的核心,为美军提供了坚实的海上支援和保障。

空军:

空军方面,由投入战斗的4艘大型航母的海军航空兵负责。

他们出动了4个F4U“海盗”攻击机中队,包括VMF212中队、VMF214中队、VMF321中队和VMF323中队。

舰载机和陆基飞机总共约500架,这些飞机在空中编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火网,对志愿军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物资:

物资保障方面,美军拥有强大的后勤补给体系。

他们的物资运输大多由空运、空投补给完成,弹药、食物、药品、通讯器材等物资随要随到,为美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战斗力支持。

然而,反观我军志愿军,当时迎战美国第10军的是第9兵团的三个军。

与美军相比,我军的装备和物资保障显得尤为薄弱。

我三个军共有三个山炮营,每个营仅装备12门75毫米山炮;每个师下辖一个山炮营,同样装备12门75毫米山炮。

那些山炮都是抗日战争时期缴获的日军日制迫击炮,其炮火强度不及美军的20%,在战场上很难对美军形成有效的火力压制。

更为严峻的是,我军的海军、空军力量几乎为零,通讯设备也极度匮乏。

在美军强大的空中和海上打击下,我军的物资运输线路被严重破坏,导致物资补给几乎中断。

在零下40度的严寒环境中,我军士兵不仅要面对敌人的猛烈进攻,还要忍受极寒天气的考验,许多士兵因此被冻死或无辜牺牲。

正是基于这样的悬殊差距,难怪美军会如此的飞扬跋扈。不止美国,估计当时全世界的所有国家都不看好这场战役。

然而,结果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我军不仅成功地战胜了美军,还以完全碾压式的姿态取得了胜利,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

但其实要深究背后的原因,美军的失败也并非偶然,而是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的结局。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美军骄傲自满,军心不稳

美军的骄傲情绪,不仅表现在普通士兵之中,更深植根于其总指挥官麦克阿瑟的心中。

这一点,从其在感恩节宴会上的言语中便可得见。

正是他的那种态度,使得原本就因强大武器装备而自信满满的美军士兵更加放纵,仿佛与志愿军的作战不过是一场轻松愉快的“表演”或“演习”。

然而,战争的残酷现实却给了美军一记响亮的耳光。

当与我军刚一交战,美军便全面陷入了被动,其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强大的火力优势在志愿军的顽强斗志和灵活战术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后随着战局的深入,美军甚至不敢再与我军正面交锋,只能龟缩在阵地之中,等待着救援和撤退的时机。

据那些参加过长津湖战役的美国老兵回忆:“他们只想逃离那该死的(长津湖),赶紧回到安全的地方与大部队会合”。

由此可见,在意志上他们都低估了那场战役,他们从骨子里就没有重视起长津湖战役。

二、主席运筹帷幄,避重就轻

面对装备精良、实力强大的美军,我军自一开始便保持了高度的警惕和重视。

在深入分析了美军的长枪巨炮、飞机大炮等优势后,毛主席以其卓越的军事智慧,制定出了精妙绝伦的“零敲牛皮糖”战略。

“零敲牛皮糖”这一战略,是毛主席“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歼灭战思想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生动体现和发展。

它形象地描述了我军集中优势兵力,对美军进行小规模、高频率的歼灭战,逐步削弱其整体战斗力的战术。

要知道,长津湖地区,是典型的山地高原地形,为我军提供了天然的战场优势。

战前,毛主席与彭老总便已经明确下达了指令:

避免与美军正面硬碰硬,而是要将部队化整为零,各自为战。

同时强调运用“三三制”、“夜战”等灵活多变的战术打法,以获取区域性、局部性的胜利,逐步积累优势,最终扭转战局。

于是,在与美军的交锋中,我军巧妙地利用了地形和夜色作为掩护,与美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白天,美军凭借其强大的海陆空火力优势进行全方位轰炸;而到了夜晚,我军则悄悄地摸进美军基地,趁其不备,发起短兵相接的攻击,将美军击溃。

尽管美军的火力配置远超我军,但在两军短兵相接的关键时刻,这些重火力配置却往往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我军正是抓住了这一战机,采取了截断、包抄、围堵等战术手段,将美军的大部队成功拦截并分割成多个小段。

然后,我军像包饺子一样对美军展开猛烈的攻击,各个击破,最终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三、我军意志坚定,敢于亮剑

《亮剑》中,李云龙有一句台词说得好,“狭路相逢勇者胜,要敢于亮剑”。

这句台词,深刻地揭示了战争中勇气与决心的重要性。

且这一精神,在长津湖战役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成为志愿军取得胜利的最核心原因。

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美军,我志愿军并未退缩,而是勇敢地迎难而上,克服重重困难,敢于向敌人亮剑。

他们凭借着必胜的信念和坚不可摧的意志,不仅击溃了美军的心理防线,更在战场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要知道,当时我军匆匆集结北上抗美援朝时,物资准备并不充分。

许多志愿军战士来自江苏、苏州等南方地区,对于零下40度的高寒地带缺乏足够的御寒能力。

战场上的条件异常艰苦,许多志愿军战士在还未作战之前就已经因严寒而冻伤。

更糟糕的是,美军炸毁了我军的资源运输车队,使得志愿军的物资供应陷入了困境。

正因如此,志愿军不得不穿着单棉衣作战,甚至还要饿着肚子与敌人搏斗。

相关资料显示,当时志愿军每人每天只能分到两个冻硬的土豆充饥,这样的条件对于任何一支军队来说都是极大的考验。

然而,即便如此,我志愿军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却丝毫未减。

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力和敢于亮剑的精神,向美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他们的英勇行为甚至让美军感到不寒而栗。

美军陆战一师老兵艾德·里弗斯,在多年后回忆长津湖战役时说:

“他们都没有鞋和袜子,许多人只穿单鞋,其他人的脚则裹着破布,他们的脚都冻僵了,又肿又黑,很难相信那些人还能走路,更不用说还能向面前的阵地发起进攻,从那一刻开始,我觉得这场仗是打不赢了。”

还有幸免于难的美军陆战第一师师长史密斯,在战后面对记者采访时也感慨万分。

他说道:“长津湖战役是钢铁部队(美军)在和钢铁人(志愿军)作战。”

正是凭借着我志愿军的这一股劲、这一顽强的意志力以及面对强敌敢于亮剑的精神,我们最终赢得了这场划时代、极具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那场胜利不仅彰显了志愿军的英勇无畏和战斗精神,更成为了中华民族乃至朝鲜民族历史上一段永载史册的辉煌篇章。

读者们,关于“抗美援朝中的长津湖战役”,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转发收藏哦~

1 阅读: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