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血刃:东北野战军歼敌10万余人,31个小时解放锦州

北街老酒 2024-09-24 14:30:09

1948年夏秋的东北战场,国共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战略决战的条件已然成熟。在这片土地上,锦州成为了两军争夺的焦点,它的命运将对整个东北战局乃至全国解放战争的进程产生深远影响。

当时的东北战场,东北民主联军及后来的东北野战军经过两年多的作战,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他们歼灭了国民党军54.2万余人,将国民党军卫立煌集团的55万人分割压缩在沈阳、长春、锦州三个互不相连的狭小区域。人民解放军解放了东北97%以上的土地和86%以上的人口,总兵力达到103万人,还拥有了一支颇具威力的炮兵部队。这种形势对人民解放军极为有利,具备了进行战略决战的基本条件。毛泽东敏锐地意识到,将蒋军封闭在东北各个歼灭,对我军战略利益最为有利,于是辽沈战役的构想应运而生。

毛主席深知,如果国民党精锐部队撤到关内,将会延迟全中国的解放时间。所以,辽沈战役的关键就在于阻止国民党军队从东北撤离。而战役的首战目标选择至关重要,毛泽东早有预见。早在1948年2月,他就致电东北野战军首长,提出应首先歼灭锦州至唐山一线之敌。后续的电报也表明,毛泽东已将战役焦点锁定锦州,夺取锦州就能对盘踞东北的国民党军形成“关门打狗”之势,锦州无疑是辽沈战役的枢纽。

锦州位于辽宁省西南部,扼守辽西走廊,是辽西地区的交通枢纽,也是华北通向东北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中央军委与东北野战军领导经过多次磋商后,最终确定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截断北宁线,封闭国民党军于东北,再运用“攻其不备,各个击破”的战法将卫立煌集团就地歼灭。北宁线从北平至沈阳,全长700公里,沿线有众多重要城镇,是国民党军华北与东北两大战略集团相互支援以及必要时撤往关内的唯一陆上通道,被蒋介石视为东北国民党军的“输血线”和“生命线”。

1948年9月12日,东北野战军按预定计划,在北宁线锦州至昌黎段发起攻击,辽沈战役由此拉开序幕。国民党军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率领4个军共15万人防守锦州。随着锦州周边阵地的失守,范汉杰虽不敢调动一线防御部队,只是派出预备队争夺阵地,但东北野战军北线主力迅速包围了国民党军一线部队,并攻占了锦州以北的葛文碑、帽山等要地,还控制了锦州飞机场,随后又攻占高桥、西海口以及塔山,将锦州与锦西的国民党守军割裂开来。

义县是锦州以北的重要据点,与锦州交通便利,东北野战军要南下锦州必须先拿下义县。10月1日,在第三纵队司令员韩先楚统一指挥下,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和第3纵队对义县县城发起攻击。国民党军的工事坚固,火力猛烈,攻城部队采用土工作业方式,在城外开阔地挖掘大量交通壕,并强调炮兵与步兵密切协同,以精准的炮火摧毁敌军工事,近战攻击迅速。经过一个半小时的突击,部队突入城内,经过4小时激战便攻占了义县。东北野战军经过20天作战,歼灭国民党军2万余人,成功截断北宁线,孤立了锦州。

东北野战军在北宁线的强大攻势让蒋介石意识到锦州的危险,他决定亲自出马调兵遣将。蒋介石匆忙从南京飞到北平、沈阳,与傅作义、卫立煌磋商。此时,正在锦州城内协调守城兵力、粮食和弹药问题的范汉杰收到蒋介石的询问信,他表示死守待援。

蒋介石于是坚定了调兵增援锦州的决心,他软硬兼施,最终确定以范汉杰集团固守锦州吸引消耗东北野战军主力,同时从华北和山东抽调7个师紧急海运到葫芦岛,会同锦西、葫芦岛原有的4个师组成东进兵团,由侯镜如指挥从锦西增援锦州;从沈阳地区抽调5个军11个师组成西进兵团,由廖耀湘指挥自沈阳西进增援锦州。

面对战场形势的急剧变化,10月2日22时,东北野战军指挥部致电中央军委,提出攻打锦州和回师打长春两个作战方案。但发出电报后,东北野战军领导人反复思考,觉得这封电报不妥。因为攻打锦州的计划已获中央军委批准,南下攻势已全面展开,部队士气正旺,临时改变计划不仅违背中央军委意图,还可能影响士气、造成混乱。于是他们进一步研究后,于10月3日9时再次致电中央,表示仍攻打锦州。毛泽东回电表示肯定,并且强调要争取在一星期内外攻克锦州。

东北野战军随即做出部署,以两个纵队和另两个师部署于塔山地区,坚决阻击侯镜如的东进兵团;以4个纵队共14个师部署于彰武、新立屯和黑山地区,阻击廖耀湘的西进兵团;同时,以6个纵队的16个师和炮兵纵队主力共25万人攻坚锦州,以国民党守军的第一纵队位于高桥为战役预备队,以12个独立师围困长春。

10月9日,锦州外围战斗打响,战斗的残酷程度超乎想象。配水池是锦州城北一个坚固的据点,日伪时期修建的供水设施,经国民党军加固后,防御极为严密。周围有几十个明暗火力点,明碉暗堡间有交通壕相连,坡下有环形外壕、暗火力点,壕外有雷场、航空炸弹,还有800余人的加强营防守,阵地后有暗沟可随时增兵。攻击配水池之前,东北野战军首长在选择主攻任务时十分谨慎,23岁的营长赵兴元主动请缨。

10月12日早上8时,攻击开始,炮火准备后,赵兴元立即下令突击。但配水池周围障碍物众多,进攻多次被压制,最后在炮兵直接支援下才冲进配水池。国民党军随即反扑,敌人利用反击部队配合装甲车夹击,主攻方向伤亡很大,赵兴元亲自带领一个排顶上。在不到10个小时里,他们打退了国民党军30多次进攻。最后,东北野战军炮兵集中火力摧毁地堡群,赵兴元带领指战员冲向地堡。战斗结束时,一营只剩22人。

10月13日,东北野战军控制了锦州外围有利地形,肃清了外围守军,锦州城已处于攻城部队的俯瞰之下。10月14日上午10时,东北野战军向锦州城发起总攻。总攻前的炮火准备极为猛烈,攻城部队调集500余门大口径火炮,集中火力向锦州城墙及守军坚固工事连续攻击,很快在国民党军防线上打开10个突破口。各突击集团在炮火掩护下全线猛攻。

与此同时,南北两线的阻击作战同样惨烈。1948年10月10日开始,国民党军东进兵团向塔山发起连续猛攻。塔山虽名中有“山”,但地势平坦,却是东北野战军必须死守的阵地。坚守塔山地区的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和第11纵队承担了艰巨的任务。

33岁的焦玉山是身经百战的猛将,他所在的部队在塔山阻击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民党军前两天对塔山的攻击总是先炮火覆盖,后步兵冲锋,焦玉山迅速总结经验,指挥指战员等敌人靠近到二三十米时才开火。第一天的战斗中,第4纵队等部顽强抗击,歼敌千余人,自身伤亡300多人。

10月11日,国民党军第8师在炮火掩护下猛攻焦玉山部坚守的塔山阵地,短时间内发射炮弹3000余发,并组织多次集团冲击,均被击退。10月11日下午,侯镜如到达葫芦岛调整部署,决定10月13日拂晓发起全线攻击。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司令员吴克华和政治委员莫文骅根据敌军调动情况调整防御部署。

10月13日拂晓,国民党军东进兵团在强大火力支援下发动全面攻势,独立第95师和第8师猛攻塔山和铁路桥头堡,第151、157师进攻白台山东南阵地。独立第95师以敢死队为先锋发动9次波浪式冲击,第28团第一连只剩30多人仍顽强坚守。经过6天6夜激战,第4纵队在第11纵队等部配合下,成功阻止了国民党军东进兵团。战后,焦玉山的团被授予“塔山英雄团”称号,还有其他部队也获得了相应的英雄称号。1949年3月25日的北平西苑机场阅兵时,毛泽东经过“塔山英雄团”旗帜时特意停车注视良久。

由沈阳出援的廖耀湘所部在遭到东北野战军三个纵队阻击后,逗留于彰武及新立屯以东一线,不敢继续前进。在锦州南北两线阻击国民党援军的同时,锦州攻坚战进入白热化。各路攻城部队会师后,占领了国民党军东北剿总锦州指挥所,但锦州老城区仍有1万余名国民党军负隅顽抗。

东北野战军攻锦指挥所命令两个纵队向老城发起攻击,东北战车团也加入战斗,董来福驾驶坦克成为全军第一个坦克战斗英雄,他连续摧毁多个碉堡火力点,掩护步兵不断突破,直至冲到锦州老城的古塔前。激战至10月15日下午6时,锦州守军10万余人被全歼,范汉杰被俘。历时31个小时的锦州城攻坚战胜利结束。

锦州的解放,彻底封闭了东北国民党军从陆路撤向关内的通道,为辽沈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今,锦州市的辽沈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和辽沈战役纪念馆,铭记着东北三年解放战争中牺牲的49522位烈士。

葫芦岛市的塔山烈士陵园,见证了塔山阻击战的辉煌与残酷。那些参加过塔山阻击战的开国将军们,如吴克华、焦玉山等,他们对塔山这片洒满战友鲜血的土地怀着深厚的情感,他们的遗嘱体现了对牺牲战友的无尽怀念,也让塔山阻击战的英勇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