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是七十年代初,最大的一项国家工程。为了使得这项工作保质保量完成,专门成立葛洲坝工程领导班子。
领导班子的组建堪称强大,指挥长设有两位第一指挥长曾思玉,指挥长张体学,政委张震。副指挥长太多了,分别是王英先、宋养初、刘炳华,胡茂悌、俞侠、江含章、赵修、朱俊功、林一山、滕宏杰、李地山、邹光炳、程建仁、余光秀、廉荣禄、任士舜、田冰、史维汉、张浙、刘志毅、傅殿阁、项关福;副政委有5位,分别是何振浪、司鲁民、麦汝强、王子卿、黄世忠。
此外还有三位干部担任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后勤部长等。
作为第一指挥长,曾思玉并不直接指挥,他是武汉军区司令员兼湖北省委书记,负责军地工作,工程部具体负责是张体学,他在战争年代担任政工、军事职务,有资历有能力,根据他的职务,可以授予中将。但解放后,他在湖北干起水利工作,参加指挥不少大型工程建设。
政委张震,过去担任南京军事学院院长,1969年被安排到武汉钢厂上班,几个月后担任武汉军区副司令,但并不在军区任职,而是调去负责葛洲坝工作。
说到22位副指挥长,他们中间有国务院有关部委的干部,武汉军区的干部、以及湖北省的干部,还有一些水利专家。他们大多数都是兼职,并不在葛洲坝现场工作。
像王英先是水利部副部长;宋养初担任国家建委任副主任;刘炳华是国家物资管理部副部长;胡茂悌是工程兵国防工程办副主任;江含章是武汉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等等。就不一一介绍所担任的职务了。
之所以领导班子这么多人,都是因为不同单位抽调人,干同一件事,葛洲坝是长江第一个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考虑到经济建设,也要考虑到国防建设的需要。
施工现场人数多达5.5万人,搞人海战术并非所愿,因为机械化条件达不到。
指挥部成员来自四面八方,阅历不同,性格各异,但都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张震希望大家要谦虚谨慎,相互帮助,有问题摆在桌面上谈,允许保留不同意见。在当时的环境下,有些人思想有顾虑,不敢大胆工作,张震让他们放下包袱,放手干。
实际上,这样的领导班子,在当时的环境下很普遍,无论是临时单位,还是大军区、省军区、军分区,一个正职搭配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副职是屡见不鲜的。
张震遇到过很多次,这次调任葛洲坝指挥部,后来成为专职武汉军区副司令,副司令下辖12位;后调任总后勤部副部长,副部长8位等。
如此臃肿的机关,是否影响工作效率,答案是肯定的。人多了分歧也自然就多,矛盾越多,在处理时反而不好解决。尤其在当时的环境下,因此张震多次表示大家要把问题摆在桌面上谈,光明磊落。
1971年5月开工兴建,在建设中因为各自原因曾经停工2年,后来复工,到1988年底才全部竣工。前后经历17年实在是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