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月挨罚!浙商银行这雷怎么拆啊?

金角财经 2023-11-28 16:22:40

原创首发 | 金角财经

作者 | 塞尔达

房地产的问题,浙商银行不得不重视起来了。

11月2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贵州监管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贵阳分行因债权融资计划投资管控不到位;信用证贸易背景不真实,议付资金回流开证人;违规发放房地产贷款;滚动签发银行承兑汇票虚增存款;流动资金贷款审查不尽职,被罚款160万元。

就在几天前的11月22日,浙商银行行长张荣森在总行主持召开浙商银行与代表性房地产企业座谈会。座谈会邀请来自省内外20余家代表性房地产企业参加。

公开信息显示,上述会议围绕全面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第一时间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与金融机构座谈会会议精神,银企合作共促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等内容展开深入交流。

今年以来,浙商银行房地产不良贷款情况备受关注,其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从2021年的0.62%上升至2023年中的2.31%,意味着在不到两年时间内番了差不多4倍。

资产承压同时,浙商银行资本充足率也明显偏低。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浙商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在上市股份制银行中垫底。

浙商银行需要在备受争议的“擦边球”发展模式中,一边拆解涉房风险资产的雷,一边翻篇。

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暴增

浙商银行的资产情况备受市场关注。

截至9月末,浙商银行总资产为2.96万亿元,比去年末增加超过3000亿元,增长12.8%;其中,发放贷款及垫款为1.66万亿元,相比去年末增长11.35%。

此外,浙商银行总负债为2.77万亿元,相比去年末增加金额同样超过3000亿元,增幅12.8%;其中,吸收存款1.79万亿元,比去年末增长6.66%。

但资产增加同时,房地产业贷款以及不良贷款率也激增。

据浙商银行财报,2022年的前十大贷款客户中,房地产业占比一半,其中第一、第二位均是房地产业客户。

今年中报数据显示,浙商银行房地产业贷款金额为1730.76亿元,较上年末上升约62亿元,占全行贷款的10.47%;

其中,房地产业不良贷款金额由去年末的27.7亿元大增至40.04亿元,其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也从2021年的0.62%上升至2023年中的2.31%,意味着在不到两年时间内番了差不多4倍。

与此同时,浙商银行更大的隐忧在于占支柱地位的利息净收入近乎停滞。今年前三季度,该数据为359.49亿元,去年同期为354.37亿元,同比增长只有1.44%。

这主要受压于息差下滑。浙商银行三季报显示,该行净息差为2.12%,较去年同期下跌22.8个BP;净利差为1.9%,较去年同期下跌16个BP。

浙商银行此前在半年报中表示,监管部门多措并举推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该行积极落实助企纾困稳经济政策要求,持续让利实体经济,生息资产收益率同比下行14BP。

目前来看,银行业息差下滑的趋势在短期内依然难以逆转。

8月1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2023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净息差降至1.74%,较2022年全年1.9%以上的水平明显下行。据中金公司研报测算,商业银行合理的净息差下限为1.6%左右,按照当前趋势,到2024年这一数字可能会接近下限。

配股补血

涉房风险资产值得担忧同时,浙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也明显偏低。

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浙商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83%、9.62%、8.28%,均在上市股份制银行中垫底。

资产充足率过低,会对银行信贷扩张造成负面影响,从而拖累业绩。为提升资本充足率,浙商银行通过股债等方式补血。

2023年5月25日,浙商银行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总额为200亿元人民币的二级资本债券,并于5月29日发行完毕,该债券为10年期固定利率品种,在第5年末附有前提条件的发行人赎回权,票面利率为3.47%;浙商银行表示,募资所得将全部用于补充该行二级资本,优化资本结构,促进业务稳健发展。

11月20日,浙商银行披露2023年二级资本债券(第二期)发行文件。该债券的发行规模为人民币100亿元。债券发行的募集资金将同样全部用于补充发行人二级资本,优化资本结构,促进业务稳健发展。

除了发债,浙商银行甚至还向股民要钱。

6月11日下午,浙商银行发布公告称,在A股和H股进行配股,合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80亿元。

浙商银行表示,本次配股募集的资金在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的净额将全部用于补充本行的核心一级资本,提高本行资本充足率,支持本行未来业务持续健康发展,增强本行的资本实力及竞争力。

公告显示,浙商银行拟按照每10股配售3股比例配售,A股配股价为2.02元,可配售股份数为50.14亿股;港股配股价为2.23港元,可配售股份数为13.66亿股。本次可配售股份数量总计63.81亿股,A股和H股配股价格经汇率调整后保持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浙商银行的配股定价大幅低于2023年一季度末的每股净资产6.72元。

此外,港股配股股价相比6月9日(即定价日)香港联交所所报每股H股收市价2.63港元折让约15.2%;A股配股股价若按照6月12日收盘价2.74元计算,是以“七折”股价进行配股。

由于定价折扣过大,加上股本扩张本来就意味着对原有权益的稀释,若一家公司净利润增长速度跟不上权益被稀释的速度,可能导致股价不涨反跌,因此市场对浙商银行的配股态度并不友好。

6月12日,浙商银行发配股公告后首个交易日,其A股股价下跌4.86%,H股股价下跌4.56%,双双跳水。

按当天收盘价计算,浙商银行A股股价相比一个月前的高位,在短时间内跌去了21.9%,这在以“防御”为主的银行板块并不多见。

内控隐患,前高管相继“出事”

除了风险资产埋雷、资本充足率低,内控问题更是浙商银行发展痛点。

近年来,浙商银行多次被监管部门处罚和罚款。有自媒体统计,2019-2021年,浙商银行累计的被罚金额超过1.8亿元。

今年以来,浙商银行情况并没有好转,多地罚单频出。

2023年1月9日,浙商银行北京长虹桥支行因贷款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被责令整改,并处以50万元罚款;两天后的1月11日,浙商银行南京分行又因小微企业贷款贷后管理不到位被罚款30万元。此后每个月,浙商银行几乎都能收到来自监管部门的罚单。

频收罚单外,浙商银行来自C端用户的投诉率也同样较高。

根据深圳银保监局发布《关于2022年下半年银行业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数据,浙商银行深圳分行平均每百营业网点投诉量达到216.67件,在深圳地区高居榜首。

这个数据不仅远高于中位数(72.5件/百营业网点),并且远超排在第二、第三位的浦发银行深圳分行(153.33件/百营业网点)、渤海银行深圳分行(141.67件/百营业网点)。

根据浙商银行2022年客户投诉分析报告显示,当年共受理客户投诉超10万笔。从业务分布来看,客户投诉集中于信用卡业务(57.1%)和个人贷款业务(10.4%)。

从原因分布来看,引发客户投诉的主要原因是因管理制度、业务规则与流程引起的投诉(64%),因服务设施、设备、业务系统引起的投诉(9.8%)、因服务态度及服务质量引起的投诉(9.6%)。

此外,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搜索浙商银行有将近300条投诉,投诉原因主要集中在虚假放贷影响征信、暴力催收等等。

此外,浙商银行的前高管也是相继“出事”。

2023年2月6日傍晚,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发布消息,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沈仁康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浙江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据相关媒体报道,沈仁康于癸卯年春节后被有关部门留置,与他一同被带走的,还有其妻子。

2022年,沈仁康在距离退休还有一年的时候辞去了浙商银行董事长,舆论普遍认为情形并不寻常;此后长达一年的时间内,也未按惯例给沈仁康安排二线职务。

据多位业内人士分析,沈仁康担任浙商银行董事长的八年间,浙商银行与浙银资本、浙商产融“投贷联动”的打法,令资产规模从2014年的6000多亿迅速扩张到2021年末的2.5万亿元;但相关发展模式也因打了规则“擦边球”而引发争议,为后来几年的不良资产风险暴露埋下隐患。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沈仁康,此前浙商银行已有其他高管被查,包括也是被浙江省纪委监委调查的浙商银行原副行长张长弓。

张长弓曾受沈仁康重用,在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担任浙商银行副行长,分管最重要的利润板块一资管和同业业务,与浙银资本、浙商产融联动,包括浙商银行为宝能狙击万科提供融资等业务模式都出自张长弓的设计,在业内一度声名鹊起又充满争议。

2018年10月,张长弓从浙商银行离职,后任广东华兴银行党委书记,直至2021年9月被查。

来自监管部门与用户层面的种种压力,加上前高管相继出事,都将问题直指浙商银行内控机制存在的种种问题。

2023年8月9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公告,核准陆建强浙商银行董事、董事长的任职资格,距离他空降浙商银行已有一年零八个月,正式成为前董事长沈仁康“出事”后的新帅。

与此同时,该行被查的前任董事长沈仁康及原副行长张长弓,当年借浙江产融大搞投贷联动,案件都有了阶段性的新进展,沈仁康被移交司法、张长弓已进行一审。

不过,换帅后的浙商银行,要从过去被业内称为“擦边球”的发展模式中翻篇,甚至慢慢拆去涉房风险资产中的雷,可能还需不少时间。

参考资料:

鹿鸣财经《浙商银行的晦涩角落》

财新《浙商银行原董事长沈仁康被查》

0 阅读:229

金角财经

简介:有价值的财经故事,有温度的商业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