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尿酸高,其实就是浊,脾为浊源!降尿酸不健脾,自然会反弹

志邦的备忘录 2024-07-24 03:16:19

北中医李教授原创人文医学科普第419篇

大家好,我是北中医李老师,这篇科普分享中医从“脾为浊源”的理论谈痛风治疗的思路和方法。

痛风疾病被中医归类为“痹症”、“历节”、“痛风”等疾病范畴。其发生在于替你诶正气不足,复感外邪。或饮食不节、脾虚湿阻中焦而导致的,属于本虚标实的疾病。

痛风疾病有关节疼痛剧烈、关节不利的特点。

云岭名医,中医吴氏扶阳派传承人李兆福教授基于痛风的证候特点和临床表现,将痛风分为急性期、间歇期和慢性期,不同分期,疾病的病机也不尽相同。

急性期的病机是正气不足,感受外邪;或饮食不节、劳逸不当等使脾胃运化失司,导致湿热、痰浊、瘀血痹阻经络关节;再复感外邪侵袭,内外邪合邪流注于经络、关节,阻碍气血,不通则痛。

痰湿、瘀血都是阴邪,其性重着黏腻,相互胶结在一起,日久难以泄化,而成为国医大师朱良春称谓的“浊瘀”邪,这会让痛风慢慢从间歇期进展为慢性期。

慢性期痛风,痰瘀互结多见。如果痰瘀流注于关节,还能导致关节畸形、溃破,长出痛风石,渗溢脂膏。

基于上面的这些痛风疾病特点,李兆福教授惹你温,治疗痛风,要抓住其核心病机,湿热、痰浊、瘀血是痛风发病的病理基础,但其核心病机离不开脾胃功能下降。

脾胃虚,易感外邪,湿浊内生,痰瘀互结:脾虚为浊源,治要泄浊健脾

《黄帝内经》中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因此,如果身体没有正气不足在先,痛风是不会找上门的。

确实,痛风好发于形体丰腴之人,古人说“胖人多虚”,这个虚,指的是痛风的正虚,当责之脾胃。

脾胃虚,身体容易被外邪侵袭

正所谓,脾胃伤而元气衰,元气衰而不能抵御外邪。所以内伤脾胃,气血生化乏源是痛风主要内因(国医大师路志正)。

国医大师路志正还鲜明的指出痛风疾病“起于脾胃,发于下肢,终于肝肾”的病机特点,治疗上也强调要以脾胃为本。

脾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并负责输布到四肢百骸五脏六腑而濡养。

如果平素营卫亏虚、腠理不固,机体抵御外邪能力弱,外邪乘虚而入,和内邪合邪为患,流注关节经脉,发为痛风。

脾胃虚,运化失司,湿浊内生

湿邪分内湿和外湿。内湿多由素土肥胖、饮食不节、起居失宜、情志失调等引起脏腑失调,津液输布代谢障碍,聚而生湿。

但脾失健运是湿邪内生的关键。

脾位居中土,主运化水谷精微。如果脾虚,则水不能及时运化,则内停为湿浊。

所以湿邪内生和脾虚关系最为密切。

湿性黏腻重着,容易留住关节,阻遏气机,气血不畅,气滞血瘀,日久湿瘀流注经络关节,导致痛风。

湿性趋下,所以痛风总是好发于下肢关节。

湿重着黏腻,容易凝聚中焦,湿邪困脾,损及脾阳,能进一步加重脾虚,如此恶性循环,可加重痛风进程。

脾虚致瘀,痰瘀互结:这是痛风中后期的主要病因

脾虚内生湿浊,湿郁久而为痰,痰湿阻遏气机,气血不畅,气滞则血瘀,导致瘀血渐生。

痰邪和血瘀合邪为患,形成痰瘀互结的病理状态,这是痛风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的病理因素。

所以只要是痛风日久不愈,使用经常的调理方法效果不好的,就可以考虑内有痰瘀互结的状态存在。

脾为人体气机升降枢纽,如果脾胃得健,则气机调达,运化正常,痰湿之邪自散。气为血之母。气行则血行,所以脾气足,气机调达,瘀血也可解。

因此,针对痰瘀互结的中后期痛风,化痰祛瘀自然很好,但如果不恢复脾气,人体气机升降不足,还是会复发。

也可以说,如果能调畅脾胃气机,促进中焦气化,则痰瘀自解。

好,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您有尿酸高、痛风或其他代谢病,甚或口腔黏膜问题,可以留言,会在闲暇时间一一回复。

本文参考文献(图文来源于网络):2024年7 月11日《辽宁中医杂志》网络首发段蕊等文章文章《李兆福教授基于“脾为浊源”理论辨治痛风临证思路探析》。。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