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清朝时期的“大贪官”,很多人脑海里首先浮现出的一个人就是——和珅。
据记载,和珅的财产大约有8亿至11亿两白银之多,而同时期的清王朝一年的收入是多少呢?大概是4000多万两。也就是说,和珅一家之财相当于清王朝15年的收入。
故而在民间,一直流传着“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
当然,和珅的这些财富,绝大多数自然是通过非法手段获得的,尤其是贪污受贿,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令人不解的是,在嘉庆皇帝给和珅罗列的20条罪状中,却唯独没有“贪污罪”,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纵观清代各朝历史,朝廷对贪污行为的记载一般都是直言不讳的,比如康熙朝的大臣‘索额图’,其罪名中就有“贪侈倾朝右”等类似记载。
既然如此,对于贪赃枉法的和珅,嘉庆帝为何要惜“贪”如金,不肯在其罪状中写出呢?
事实上,这其中暗藏玄机!
我们都知道,和珅是在乾隆驾崩后的第二天遭到清算的,当即就被免去各种职务,之后又被逮捕入狱、抄家。
又是短短几天后,嘉庆帝便宣布了和珅的二十条罪状,并下旨将其赐死。其动作之快,令人叹为观止。
对于此时的嘉庆帝来说,他一方面要处理老爹的丧事,另一方面又要处理和珅一案,两手都要抓,但两手并不都一样硬。
要知道,想要在短短十几天内就审结一件沉积数十年的大案,查清和珅的巨额财产来源,其困难程度不言而喻。
如果说和珅的这些财产都是贪赃枉法所得的倒也罢了,可问题是,作为曾经的御前大臣、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和议政王大臣,和珅每年可是有俸禄的,更何况其中还有乾隆爷对他的赏赐。
换言之,他的这些巨额财产中,有一部分是合法的。可该如何分清哪部分合法,哪部分非法,这就需要时间去验证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不能贸然在罪状中罗列“贪”的罪名,毕竟尚未查清,这样做很难令人信服。
在此情况下,嘉庆帝想到了一个较为“隐晦”的办法,那就是:既不说这些财产都是贪污所得,也不说是合法所得,而是在这二十款罪名中涉及财产罪状中巧妙地换上了一个——“藏”字。
这个字包含的意思就很深了,嘉庆帝就是想用这个字来告诉世人:和珅的巨额财产里含有贪污所得,只是一时未能查清。
总而言之,他的这些财产不全是“干净的”。
因此,嘉庆帝也并未用“贪污罪”的罪名惩办和珅,而是以“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将其惩办的。
当然了,除了这个考虑之外,也跟他老爹——乾隆皇帝有关。
和珅的发迹离不开乾隆皇帝的“宠幸”,这在朝野内外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了。
自诩为“十全老人”的乾隆,其生活可谓极度奢华,而在享受奢华生活的同时,也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的开支,既然是不合理的开支,则就不能从正规渠道报销。
这个时候,和珅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这些不合理的开支基本全由他暗地里摆平。
最典型的便是乾隆六次下江南期间沿途建造的三十行宫,以及扩建圆明园、避暑山庄、搞万寿大典等等,这些都需要巨大的开支,但有些又不方便从国库里掏钱,所以大都是和珅通过各种渠道找寻财源从小金库中报销的。
当然,对于这些开支,无论是皇亲国戚也好,还是王公大臣也罢,大家都是心照不宣的。
而深谙“无横财不暴富”之道的和珅,不过是从这些常规操作中,顺便为自己捞取了一些好处而已。
如果要说和珅“贪赃枉法”,那一半的罪应该由乾隆担着,事实上,他们俩已经成了一条绳上的蚂蚱了。
对于这些,难道嘉庆帝不清楚吗?不,他比谁都清楚!既然如此,他就不能因为摆平一个贪赃枉法的奴才,使自己的老爹脸上无光,这无论怎么算,都是不合算的。
所以,几经权衡之下,嘉庆帝只能退而求其次,将“贪”改为“藏”。
当然了,彼时的清王朝,贪污受贿的官员不只有和珅一人,若真正要调查起来,恐怕得打倒一大片。
但嘉庆帝刚刚即位,如果大动干戈的话,势必会波及自己的统治地位。所以即便他上台后打出了“咸与维新”的旗号,但仍没有弄出什么太大的动静。
他的这一个“藏”字,就等于是告诉群臣:我要扳倒的只有和珅,其他人不必过分担心。
不得不说,嘉庆帝还真是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