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浙江台州一位村民在挖地基盖房子的时候无意间挖到了一座寒酸的古墓,古墓里并没有什么陪葬品,但是却有一口朱红髹漆棺材。这位村民看到那口棺材被吓坏了,他赶忙将这一情况汇报给了台州市文物局。专家到现场进行考古发掘后,在棺材中意外发现了一个透明的“玻璃”环,“玻璃”环上还绑着一根现代的尼龙绳。见此情景,专家们疑惑不解,难道棺中的人是一位时空穿越者?古时候怎么会有这么现代的物品呢?
上世纪90年代,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的一位村民在挖地基建房子的时候无意中在自家地基下面挖到了一座古墓。胆大的房主跳进土坑想要找一找古墓中有没有值钱的宝贝,他下到坑里之后发现这座古墓面积并不大,古墓中也没有他想象中的宝贝,倒是墓中间摆了一口刺眼的朱红髹漆棺材。这口棺材让房主头皮发麻,他爬出土坑,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给了台州市文物局。
文物局的专家到现场进行勘探后发现这是一座南宋时期的古墓,古墓里并没有什么陪葬品,只有一口朱红髹漆棺材,根据古墓的情况专家们判断这是一座南宋时期普通百姓的墓葬。随后,文物局组织考古队对这座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在打开那口朱红髹漆棺材之后,专家们发现棺材里边除了有一具尸骸以及破烂的衣物之外,竟然还有一件晶莹剔透的“玻璃”环,最令人诧异的是“玻璃”环上面还系着一根带绳穗的编织绳,而这根编织绳的造型与现代人所使用的玉环绑绳很相似。看到那个“玻璃”环以及编织绳,专家们都陷入了沉思,难道墓主人是一位时空穿越者?古代怎么会有这么现代的物品呢?
那么问题来了,这座墓的墓主人是谁?为什么他的棺材里会有一个现代感十足的“玻璃”环和编织绳呢?
虽然这座古墓的规模不大,而且没有什么陪葬品,但是古墓中却有一块墓志铭,通过研读那块墓志铭专家们得知了墓主人的身份。原来,这座古墓的墓主人并不是一位普通的百姓,墓主人名叫赵伯澐,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七世孙。史籍中对赵伯澐其人有过记载,他曾做过台州县丞,后来升任通议大夫,赵伯澐曾主持修建过五洞桥,除了一些简单的信息,史籍中对他并无过多记录。专家们在理清墓主人身份之后都感觉到很诧异,一个皇室后裔,他的墓葬怎么会如此寒酸呢?但是专家们仔细勘察这座古墓之后,并没有发现有被盗墓贼光顾过的痕迹,这说明赵伯澐生前应该是很清贫,虽然有皇室后裔的身份,但是到了他这一代其实已经家道中落了。
赵伯澐墓中出土的那件“玻璃”环以及上面所系的编织绳,是这座古墓中最有价值的一件文物。“玻璃”环晶莹剔透,外径7.5厘米,孔径3.2厘米,厚1.2厘米。经专业技术检测,这个晶莹剔透的“玻璃”环材质为高纯度水晶,这块水晶被打磨得异常光滑,犹如玻璃一样透明;水晶环的内壁呈90度直角,有如刀切的一样直,很难想象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古人是如何将这个水晶环切割得如此规整的。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水晶环中间系着的那根极具现代感的编织绳,这根编织绳的尾部还有绳穗,编织绳看上去与现代玉器上所系的编织绳相差无几。
水晶环和编织绳如果不是在一座古墓的棺材里被发现的,人们很难想象它竟然是一件南宋时期的文物。令人费解的是南宋距今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水晶圆环和纺织绳为何会保持得如此完好?
专家们认为,水晶环和编织绳之所以保存如此完好与这座古墓的密闭设计以及那口朱红髹漆棺有关。这座古墓在过去的800年间一直都没有遭到破坏,古墓里保持干燥的环境,这为文物的完好保存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另外,墓中的那口朱红髹漆棺也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朱红髹漆棺外边刷了数层的朱漆,最大限度将棺内与棺外的空气隔绝开来,使棺内的环境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所以水晶环和编织绳才会完好地保存了下来。
那么,这块水晶环和绳子是干什么用的呢?
众所周知,南宋的文化和经济都很发达,而且南宋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当时文人墨客的社会地位很高。在南宋时期文人墨客很喜欢将玉璧和佩环挂在身上,以此来彰显文人的高雅气质。水晶玉璧因为清澈温润,更贴切道家的逍遥和佛家的清空,所以更受文人们所追捧。
但是,这种水晶玉璧并不是普通文人墨客所能轻易拥有的,赵伯澐作为宋朝皇室的后裔他能拥有这种精美的水晶玉璧也不足为奇。但是从他墓中陪葬物的寒酸情况来看,当时他也只不过是一个穷酸的文人罢了,这块水晶璧很可能是他的家传之宝。这块水晶玉璧放在他的棺材中,说明这是他生前最喜欢的一件饰物,就算死了也要将它带到另外一个世界。也正因为如此,它成为了这座古墓中最有文化价值的一件文物,人们才有幸在800多年之后一睹它的风采。
南宋水晶玉璧以及那根编织绳的出土,为专家们研究南宋时期的人文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依据。目前,这件文物被收藏于浙江台州黄岩区博物馆,是该馆的“镇馆之宝”。如果不了解这段历史,看到这件水晶玉璧和编织绳,一定以为它是一件现代工艺品,实际上它一件是距今800多年的南宋时期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