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的八路军旅长职务,虽然没有1937年的旅长职务含金量高,但也不容小觑,如果一个人在这个时候是八路军旅长,那么在建国后,他毫无疑问是开国功臣,而且在之后授衔,军衔肯定也不会低。
可偏偏有这么一个人,他明明在这个时候是旅长,他完全可以成为开国功臣,可他硬生生的将自己的一手好牌给打的稀碎,甚至在1950年时,他还背负着人们的骂名被公开处决,结束了自己可耻的一生。
此人是谁?他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他为什么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1943年初,时任八路军115师教导六旅旅长的邢仁甫,突然接到了党组织的命令,上级决定调他前往延安党校学习,而他的职务,则由副旅长黄骅接替。
此时延安正在进行整风运动,全党全军上下都很配合,甚至很多人认为前往党校学习,是一件好事,可邢仁甫却不这样认为,他甚至觉得是黄骅在背后捣鬼,其目的是为了夺取自己的军权。
这天,邢仁甫将自己的亲信潘特,刘永生等人秘密找了过来,人到齐后,他声音低沉地说:“上面调我去受训,实际是撤我的职,我一走,你们好比没有娘的孩子,多可怜,这一切都是黄骅搞的,如果没有他,我们也没有到今天这个地步,不如干脆直接把他干掉,没有了黄骅,上面就不会让我走了........”
一个刺杀黄骅的计划,就这样在邢仁甫的主持下策划了出来。
邢仁甫其实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他是河北盐山县人,早些年间,由于深受家里父亲的压迫,他独自离家参加了旧军阀的队伍,曾做过副官,1929年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我党中央发出了全民族抗战的呼吁,邢仁甫趁此机会组织了一批人手取名为“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进行抗日活动,中共冀鲁区工委对这支队伍比较重视,为了合理化,他们建议部队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别动总队第31游击队。
邢仁甫作为共产党员,党组织怎么说,他就怎么做,而他确实是能力比较突出,在短短的时间内,他将队伍直接壮大为了3000人,经此一事,中共冀鲁区工委认为邢仁甫可堪大用,就正式的将他的队伍收编为了八路军队伍。
到1941年,党组织成立了冀鲁边军区,邢仁甫被任命为了军区司令员,与此同时,他还兼任着115师教导第六旅的旅长,铺在邢仁甫面前的明明是一个康庄大道,可他却选择一步步走向深渊。
1941年,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30岁的黄骅被调到了冀鲁边军区工作,他为人机智,做事果断,参谋能力强,因而一到军区,他就带着部队打了不少的胜仗,这让邢仁甫对他满意的同时,也对他产生了极强的戒备心理。
邢仁甫虽然很早就加入了共产党,但是他的素质还差很多,除此之外,由于他没有在党校进行系统的学习,很显然,他的认知,已经无法匹配这个职务了,当然了,党组织也不是故意的要撤邢仁甫的职务,而是希望他能好好学习后,可以完全有能力担任这个职务,甚至在将来,党组织对他继续委以重任,也不是不可能。
可惜邢仁甫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觉得黄骅在延安有熟人,之所以党组织要将他调走,就是为了让黄骅顺利接班,夺走他的军权。
事实上,邢仁甫的猜测,完全是错误的,黄骅根本就没有任何夺他军权的想法,黄骅所做的一切,都是党组织要求他的,他是一个无私的人。
尽管黄骅如此做,可邢仁甫却不识好人心,而邢仁甫产生了要暗杀黄骅的阴暗念头,也因为他此时开始骄傲自满起来,甚至找小老婆,追求各种享受。
据统计,1942年,在敌人对边区进行“疯狂扫荡”时,黄骅私吞公款3.7万元供自己与小老婆享用,而且此时的邢仁甫也丝毫不关心抗战事业,一心只顾吃喝玩乐。
上级察觉到了这一点,所以调邢仁甫去延安学习,邢仁甫为此以为是黄骅捣鬼,因此亲自策划了暗杀黄骅的计划。
1943年6月30日下午,黄骅在村里正组织会议时,军区新编手枪队队长冯冠奎等人受到邢仁甫的指派,带领10多人闯到了会议现场,向黄骅等人开枪射击。
黄骅当场牺牲。
事后,邢仁甫知道自己做了这件事,党组织是不会放过他的,所以,他就选择了叛逃,投靠了日伪军,成为了可耻的汉奸。
抗战结束,邢仁甫又投奔了国民党,他的叛逃,对我军的革命事业产生了极大的损失,解放战争时期,随着解放军的推进,国民党军队覆灭指日可待,邢仁甫悄悄逃往了天津,化名为“罗镇”,想要蒙混过关。
1949年天津战役结束,邢仁甫被我军俘虏,1950年,经过审讯,邢仁甫承认了自己对黄骅的暗杀,还有投敌叛国的罪行,不久,他被执行枪决,结束了自己可耻的一生。
后来,中共山东省委将烈士黄骅的遗体迁到了济南烈士陵园重新安葬,九泉之下,烈士终于可以安息了。
值得一提的是,党组织为了纪念黄骅,还将河北新青县改名为了黄骅县,如今已经是黄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