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直播聊天的时候,有网友问现在能不能买房,我都很谨慎的建议他们,先等一等,看看三四月份的成交量会不会有什么起色,如果有就买,如果没有,就等五六月淡季的时候再说。
之所以这么说,当然是希望三四月的成交量能有所回升,房价下跌的速度也可能会放慢,逐步稳定下来,市场也有可能会止跌。不管能不能回升,起码得先止跌吧。
但从理性来说,其实三四月应该不会有什么太大的起色,就像2023年的九十月份并没有出现往年常见的金九银十一样,今年三四月应该也不会有什么金三银四,更不会有去年那样的小阳春了。
即便如此,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不采取进一步的措施来改善目前的情况,应该也有希望在下半年逐步止跌,出现横盘。
现在比较糟糕的情况是,大多数人仍然没有什么信心,对未来的预期仍然很差,一月份的CPI和PPI双降的数据又加剧了现在的这种悲观情绪,所以短期内回升是不太现实的,因为大家对未来没有信心。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去年下半年来在不断出台新的政策来刺激和增加需求,但这些政策并没有能发挥出预期的效果,反而会让市场预期变得更弱,希望有力度更大的刺激和优惠措施,更加不愿意买了。
市场就是这样,是无数个人和一些规则、机制共同形成的,当所有人都在同一种情绪笼罩之下的时候,会形成某种程度的无意识的集体共识,也就是所谓的市场预期。
这种集体无意识的情绪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但会影响每个人的决策,无论是上升期的追涨还是下跌期的踩踏,都是这种情绪在操作上的反应。
现在最困难也最麻烦的就是这种房价还会进一步下跌的预期已经形成了,而且所有人都看不到有什么改善的迹象,所以都还在等着继续跌。即使是刚需,目前也宁可继续观望一段时间,不愿意出手。
这也很正常,因为所有人都认为目前只要自己买进,就会进一步下跌,买到就会开始亏钱,自然也就没人愿意尽快买了。
而且,今年是很多国家的大选年,尤其是美国,所以外部环境也很难有什么很大的改善,国内也缺乏新的增长点,现有的市场热点比如新能源车之类的东西,也不可能普惠性的惠及所有人。
产业转型和动能转换说了很久,新质生产力还在形成过程之中,都还需要假以时日才能真正见效。
在这个调整过程中,难免会有利益分配格局的重新调整,一部分被淘汰掉的产业也会让原来的从业者失业,重新定位自己和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也需要时间。
但一些刚性的支出是无法避免的,其中关系千家万户普通人的则是大量的负债,尤其是过去这些年很多家庭的负债都是比较高的,收入下降乃至失去收入之后,都会成为很大的问题。
而这其中最容易受影响的,则是过去这二十多年里最大的受益者群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中产阶层,在过去的一年里已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很多人都对未来充满危机感。
一些已经受到影响的人,已经在被迫割肉减轻负担,有些家庭也在缩减开支,一些原定的消费升级的计划都已经被暂时搁置。
比如原本打算在近两年置换房子的家庭,在出手旧房子之后,也不会继续增加杠杆去买新房子,宁可把现金拿在手上继续观望,以减少亏损。
这种局面究竟要持续到什么时候才能好转,现在谁也不好说。
就像这个春节假期的天气,有人被困在高速上,进退不得,有人被迫吃原本要带回家的年货,有的人只能翻越护栏去向附近的农民求助。既然没有人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路况,就只能坐等天气升温,冰雪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