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盛教救人牺牲,一开始未被认定英雄行为,老战友多年后道出实情

风旭历史故事 2024-10-25 19:42:44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文 | 编辑 |云烟兮合前言

罗盛教,因舍身救人壮烈牺牲,然而他英勇的事迹在最初并未被立即认定为英雄行为,甚至所在连队还因此受到了上级的通报批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之后事情又如何发展的?

罗盛教,这位英勇的战士,于1931年4月在湖南新化县圳上镇桐子村的一户贫困农家出生。由于家境贫寒,他甚至在年仅11岁时就被父亲送去道观做了三年的道士,仅仅为了求得一口饭吃。不过生活的艰辛并没有磨灭他的斗志。

1949年11月,他毅然决然地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1951年的春天,罗盛教与他的战友们雄赳赳地跨过鸭绿江,投身于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那是一个热血沸腾的年代,每个人都为了保卫和平而奋不顾身。

时光荏苒,到了1952年1月2日的清晨,罗盛教,这位志愿军第47军第141师侦察队的文书,与他的战友宋惠云一起来到了朝鲜成川郡石田里附近的栎沼河边。他们原本打算在宽阔的河面上进行投弹练习,可那天的天气异常寒冷,栎沼河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

正当罗盛教和宋惠云在寒风中练习投掷手榴弹时,他们注意到不远处有四名朝鲜少年正在结冰的河面上欢快地溜冰。两人的心中不禁涌起了一股暖意,他们相视一笑,继续他们的练习。

可就在这时,一声惊叫打破了这片宁静。原来是那四名朝鲜少年中的一名不慎踩破了冰面,掉进了冰冷的河水中。罗盛教见状,毫不犹豫地脱下了身上的棉衣棉裤,跳进了冰窟中。而宋惠云迅速将其他三名惊慌失措的少年带到安全的地方。

之后宋惠云立刻返回了冰窟边,准备随时接应罗盛教。不一会儿,罗盛教的脸色被冻得煞白,他从冰窟中探出头来,急切地对宋惠云说:“没找到!”说完,他又深吸一口气,再次潜入冰冷的河水中。

这一次,找了好久罗盛教才将那名落水的朝鲜少年找到并推出水面。可就在宋惠云准备将少年拉上岸时,周围的冰层突然破裂,他险些也掉入河中。无奈之下,宋惠云只好后退寻找救援工具。

此时,落水的朝鲜少年已经被冻得僵硬,全靠罗盛教在水下托着才没有沉入河底。尽管河水冰冷刺骨,罗盛教却毫不畏惧,他全身发紫、浑身颤抖却依然坚持着。

终于在宋惠云找来一根电线杆后,罗盛教用尽最后的力气帮助朝鲜少年抓住电线杆。那名朝鲜少年得以获救,而罗盛教却因体力耗尽沉入了河底。

当附近的朝鲜村民赶来时,他们齐心协力将罗盛教从河水中捞出。罗盛教,这位年轻而勇敢的中国军人,在冰冷的河水中为了救助一名朝鲜少年而英勇牺牲。虽然他的心脏已经停止了跳动,但朝鲜人民却难以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他们心中怀着一份深深的感激和敬意,坚信这位英雄还有可能苏醒过来。

于是,大家将罗盛教小心翼翼地安置到了附近的一户居民家中,还迅速展开一场紧急而有序的救援行动。有人飞奔去寻找医生,希望能够得到专业的救治;有人则忙着烧热水、回家拿草药,想要用这些简单却温暖的方式为罗盛教尽一份力。

当医生匆匆赶来,对罗盛教进行了仔细的检查后,他心中已经明了。但面对朝鲜人民那份深切的期盼和感激,医生还是决定按照正常的抢救程序进行一番努力。可惜的是,奇迹并没有如期而至。医生无奈地叹了口气,默默地离开了。

尽管如此,朝鲜民众并没有放弃。他们围在罗盛教的身边,一边向他口中灌着汤药,一边为他按摩着僵硬的身体。但这一切都无法改变那个残酷的事实。最终,大家只能悲痛地接受了罗盛教已经离世的事实。

由于战争环境的限制,部队无法为罗盛教举办一场隆重的葬礼。他的战友们只能尽力为他换上干净的衣服,趁着夜色将他安葬在山上的一个角落。而这个消息却传到了朝鲜百姓的耳中。他们认为这样的后事对于这位英雄来说太过简单,所以决定将罗盛教重新安置到学校中。并且朝鲜百姓们自发地组织起来,为这位英雄举办了一场盛大而庄重的祭奠仪式。在众人的悲痛和敬意中,罗盛教被第二次安葬在了异国他乡的土地上。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不久之后,朝鲜志愿军的领导们相继来到罗盛教生前所在的部队,表达了对这位英雄的敬意和感激。在他们的建议下,罗盛教的遗体再次被隆重地安葬。

这一次,志愿军总部也颁布了命令,为罗盛教烈士追记特等功,并授予他“一级爱民模范”的光荣称号。这是对他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表现的最高褒奖,也是对他无私奉献精神的永恒铭记。

在军号嘹亮、枪声齐鸣的庄严仪式中,罗盛教被安葬在了佛体洞山。

不过起初这位年轻战士的壮烈行为并未立即被认定为英雄之举。而且他所在的连队还因此事受到了上级的通报批评,这让许多人感到意外和不解。

曾伏生,一位志愿军老兵,原47军141师山炮营的通讯员,与罗盛教有着深厚的战友情谊。但他回忆起那段时光时,心中充满了气愤:“在罗盛教离世后不久,连队里不仅没有认定为英雄反而传达了一道纪律通告。”曾伏生老人缓缓讲述,通告的大致内容是,以后在外出执行任务时,必须至少三人一起行动,严禁单独出行。罗盛教因外出乱跑,虽然救人成功,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种行为被视为违反纪律,因此受到了连队的通报批评。

这一消息在连队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曾伏生作为罗盛教的好友,对此感到十分难以接受。他深知罗盛教在战场上的勇敢和平时的吃苦耐劳,如今却因救人牺牲而遭受批评,这让他觉得十分不公。他曾多次向连队领导反映情况,希望能够为罗盛教正名,但始终没有得到明确的结果。

但朝鲜的百姓们却对这位年轻的中国战士怀有深深的敬意和感激。他们自发地组织起来,为罗盛教请功,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他的英勇事迹。在这其中,崔莹的母亲成为了与志愿军沟通的关键人物。她坚持不懈地向人们讲述罗盛教救人的经过,用她的声音为这位英雄正名。

终于,在一次集体请愿活动中,崔莹的母亲有幸遇到了下到部队视察的叶建民师长。她紧紧握住叶师长的手,激动地向他讲述了罗盛教的英勇事迹。叶师长听后深受感动,他当即表示会向上级机关反映情况,为罗盛教请功。

在叶建民师长的努力下,罗盛教的事迹终于得到了广泛传播和认可。他被志愿军领导机关追授为特等功,并荣获了“一级爱民模范”、“特等功臣”等光荣称号。这位年轻战士的英勇行为不仅得到了应有的荣誉,更成为了中朝两国人民心中永恒的丰碑。

崔莹的母亲在事后常常对儿子说起罗盛教:“你要永远记住罗哥哥,是他给了你第二次生命。他不仅是你的救命恩人,更是你一生的榜样。你要好好向他学习,做一个像他一样勇敢、善良、无私的人。”每当提起罗盛教,崔莹的心中都会涌起无尽的感激和敬意。

自那以后,崔莹所居住的村落以及他曾落水的河流,均以罗盛教之名来命名,他的故乡石田里也更名为“罗盛教村”。这份深厚的情谊,将两个原本毫无关联的家庭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崔莹曾给远在中国的罗盛教父亲罗迭开写过一封信,信中他表达了自己渴望成为罗家一员的愿望。这份真挚的情感,跨越了国界和血缘,让两个家庭感受到了彼此之间的温暖和牵挂。

1953年,罗迭开作为慰问团的一员,踏上了前往朝鲜的旅程。他此行不仅是为了慰问在朝鲜的志愿军战士,更是为了看看自己牺牲在异国他乡的儿子。罗盛教村的村民们得知罗迭开即将到来的消息后,纷纷行动起来,将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准备以最高的礼仪来迎接这位英雄的父亲。

“爸爸!”崔莹见到罗迭开的那一刻,情不自禁地喊出了这个称呼。而罗迭开也像是见到了自己亲生的儿子一样,紧紧地抱住了崔莹,泪水夺眶而出。这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动容。情绪稳定后,崔莹将罗迭开带回了自己的家中,与母亲一同陪伴着他度过了那段难忘的时光。在罗迭开的鼓励下,崔莹也追随罗盛教的脚步,参军入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军人。

每当崔莹随着代表团访问中国时,他都会抽出时间去探望自己在中国的父母。他总是深情地说:“我会像哥哥一样当好兵,为人民服务。以后我还会来看你们的,我永远是你们的儿子。”听到这些话,罗迭开夫妻俩总是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们不断叮嘱崔莹要照顾好自己,期待着他下次的到来。

罗盛教的牺牲不仅让朝鲜人民铭记在心,也深深地影响了他自己的家庭。据罗盛教的弟媳陈纯回忆,她自从嫁入罗家后,虽然未曾亲眼见过大哥罗盛教,但大哥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她们一家人。陈纯在年轻时从天津迁到了长沙,并在那里结识了罗盛教的弟弟罗盛民。两人相知相爱,于1969年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在罗盛教精神的感召下,罗盛民也毅然选择了加入解放军的行列。然而不幸的是,他在部队训练中负伤,引发了脊髓硬化病变,最终不得不选择退伍回家。尽管身体遭受了重创,但罗盛民依然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他与陈纯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相濡以沫地度过了许多艰难的时光。

然而命运并未就此放过这个家庭。1977年7月10日,罗盛民因病离世,年仅30岁。面对丈夫的离世,陈纯悲痛欲绝。但她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毅然决然地承担起了照顾公公婆婆的责任。她对公公罗迭开说:“爹、娘,以后就把我当做您二老的女儿吧!”从此,陈纯一生未再改嫁,她竭尽全力操持家务、照顾老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家庭的忠诚与责任。

尽管罗盛教已经离世多年,但他的精神却一直在激励着人们前行。2019年9月,陈纯作为罗盛教的家属代表走进了人民大会堂,领取了国家授予罗盛教的“最美奋斗者”荣誉奖章。那一刻,她深深地感受到了哥哥罗盛教的精神依然在人们心中闪耀着光芒。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