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给孩子做假期规划,“充实又快乐”的四个步骤

内驱力谈家教 2024-03-28 00:17:55

近2个月的暑假已经开始了,这么长的时间,你的孩子打算怎么度过?

如果是光玩,恐怕有点浪费时间,如果趁此时机让孩子各种学习呢?可能更不合理。

究竟如何安排,可以让孩子的假期既充实又快乐?既能玩得开心,又可以获得成长?

我总结了一个方法,四个步骤,它是顺应孩子心理成长,并以中庸为理论核心所总结出来的,操作简单同时又很有效。我们家朵朵最近两个寒暑假都在使用,也分享过孩子同学家长群,反馈都很不错哦~

本文会具体讲这四个步骤,但光知道方法还不够。以道驭术 ,要想做好,还得了解方法背后的原则以及中庸内核!好啦,现在我们一步一步来看。

让孩子更乐意做规划

在讲“具体如何做规划”这个方法之前,可能有个问题首先要面临的,就是“孩子是否愿意做”。

一定会有家长问:“孩子不愿意做怎么办?”,或者“父母为孩子做了规划,孩子不愿意配合怎么办?”这类问题。

这很常见,但很重要,也是一个前提,因为它是激发孩子“想要做”和产生实践动力的关键。

如果孩子都不愿意做一个事,那跟他讲“怎么做”就没什么意义。就像孩子如果不愿意读书,再好的学习方法也是无效,一样的性质。

那怎样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的做法有几个关键词:乐趣或意义,放松,前谋。

第一,乐趣或意义。

选择一些关于“假期规划”的文章,视频,有意或无意地让孩子看到。

目的是让孩子心里对“假期规划”有个大概印象,感受其中乐趣所在,了解“为什么做个事情”以及意义,还有让孩子看看什么类型的孩子会做规划(一般是优秀的孩子,做心理暗示)。

第二,放松。

找到一个合适的时机,比如孩子心情好的时候,用平常的口吻自然地跟孩子说:“嘿嘿,找个时间,我们也来体验一下做假期安排吧”(让她也有个心理准备)。

同时告诉孩子,这不是任务,只是种个体验,一种没有心理负担的尝试,不要求100%要全部做到(孩子感受到接纳和放松的时候,更愿意去接受和尝试)。还有,过程中有任何不会的地方,爸爸妈妈会给协助,放心。

第三,前谋。

就是家长自己要提前琢磨一下,在你心中,你想要孩子有一个什么样的假期,让自己心里有个谱,有个全局的认知(只是心中有模样,而不是为了去要求和控制)。

咱自己心里有蓝图,过程中我们才好去给孩子引导,对吧。一般来说,往往越小的孩子,家长的主导性会更多,越大的孩子,给孩子的自主性就更多。

以上三点,不管你目前跟孩子的关系好不好,都建议做一下。亲子关系不好的更要做,因为在家庭教育中:关系不好,约定不了,关系不好,约定无效。没有这个为基础,后面都是空谈。

好啦,接下来就讲“如何做”的问题。

时间规划四步骤

标题已说明,整个过程就分了四个步骤,分别是:“事项列举”,“确定目标”,“时长分配”和“时段确定”。

第一步,事项列举

将所有的事分为两类,一类是“喜欢做的”,一类是“应该做的”。(顺便这里留个小问题:为什么要分成这两类事?……后文会有答案)

比如最开始我会问孩子:“这个暑假,哪些事是你想做的?”,先不管是啥,只要是她喜欢的、她感兴趣或比较擅长的,先一二三地写下来就行。比如看书,玩耍,看影视等。

然后是“哪些是你应该做的?”,这类事项孩子暂时可能不那么喜欢,但是必须要去完成,同样列举写下来。比如老师布置的暑假作业,或者某项能力的训练等。

这一环节我觉得需要注意的是:不主观评定好坏,让孩子自由写。比如当看到孩子写喜欢的事里“玩手机”时,有些父母就开始各种说教、挖苦或约束了,这样,孩子内心真实的声音就出不来。

像我们这个暑假,经过结合和过滤,最终确定的是,喜欢的事情有自己玩耍、看书、跑步,影视学习等,应该做的事情有做作业,写作文,画思维导图等。

第二步,目标确定

在上面事项中,确定每一件事要达成的目标,并排列出主次和先后。比如要阅读10本书,要写20篇作文,50米跑要进入到7.5秒等。

记住,目标确定同样是以孩子自己为主导,父母是协助而不是指定。比如可以问孩子:“在**事情上,你想做到什么程度?”,如果孩子的回答让你感觉有偏差,再引导性地提问:“你会不会觉得这个目标有点偏高(或偏低)?”。

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个让孩子对每个事情有目标有方向,另一个是让这目标成为孩子自己的(而不是父母的),因为一个目标的归属感如果没有在孩子自己身上,那它的存在意义就不大了。

第三步,时长分配

就是对于上面已确定的事件,分配到每天或每周,各自要花费多长时间。

比如,每天运动半小时,每天看书1小时,作业和思维导图一起2小时,其他时间自由玩耍。

注意:这个时长分配一定不是拍脑袋,而是根据孩子在一件事情上的目标,孩子的学习能力,整体事项的数量和质量来决定的。

第四步,时段确定

就是确定事情的先后顺序,也就是“具体什么时间做什么事”。

像朵朵决定,每天上午10点和下午3点分别看1小时电影电视,1点-3点做作业和画导图,晚上8点进行阅读,运动项目安排在看电视中间的休息时间,自由玩耍则穿插其间。

做完了这一步,就可以形成最终的时间规划表格了,至此,整个流程也已完成。

另外补充几点。

首先,这种时间安排因人而异,一定是因人而异,所以需要结合每个孩子和每个家庭实际的日常进行安排。

其次,孩子看什么书,看什么电视等,家长需要有适度的把控(尤其是低龄儿童),就像看电视,我是提前大致甄选出来一些比较好的作品和节目,然后是在这个范围内,让孩子去自由选择,在“规则中自由”。

最后一点很重要,整个过程中,非常建议孩子每写出一条来,每完成一个步骤,都要不断给欣赏,给认可和鼓励,这是使得孩子用心对待的强大助力。

方法背后的几个原则

完成以上四个步骤,基本可以确保我们的规划得到实现。但是,这还只是初步层次,要想让做出来的时间规划具有灵魂和可行性更强,还得了解这些步骤背后的几个重要原则。

原则一,“想做的事”和“该做的事”的平衡。

“想做的事”,是为了锻炼她的掌控感和自主性,是自由,是拉升内在动力,而“该做的事”,可以是因为生存现实或学习任务,可以是为扩大认知或成长突破,是规则和约束,不管愿不愿意都要去做,就像一个人不管喜不喜欢吃饭,都必须吃饭一样。

原则二,主要和次要的把控。

对我们来说,阅读、运动、自由玩耍是主要,而看电视,思维导图、做作业是次要。主要的事要确保完成,并且要考虑一天当中可能发生的变动和调整。

原则三,动和静的结合。

如,早饭后是玩,是“动”,玩了之后进行影视学习,是“静”,看影视过程中的休息是运动,又是“动”。动静的结合让孩子身心更健康、并学习效率更高。这个已是老生常谈,不多说。

其实,还隐含了一个“过程”和“结果”的原则。

现实中,大多数家长更看重结果而容易忽略过程,所以孩子一旦不做或做不好就容易生气或吼叫。但事实上,孩子刚开始做的时候或孩子年龄小的,一般会出现不会做或做不好的情况,这很正常。

因为孩子需要一个过程,一个学习和适应的过程——先引导她,再教她做,示范给她,最后才慢慢地让她自己做安排。同时,做这个规划不是一次性,往往需要多次修改迭代,请提前做好耐心准备。

原则背后的深层核心

再看一看刚刚那几个原则,不知道你发现了什么共同点没有。其实,它们都指向一个同一个东西:平衡与中庸。

首先,“想做的”基本是自主的,“该做的”更多是被动的,此两者一阳一阴;“主要”和“次要”,也是一阳一阴;“动”和“静”,同样是一阳一阴。

然后,不论是“想做的”和“该做的”,主要和次要,还是动和静,最后都是在这一阴一阳中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并最终呈现到了时间规划表上。找平衡点的过程过程可谓之“中庸”。

要找到这个平衡点,确实不易,因为没有标准,更没有绝对,一定是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不过首要的前提是,我们能“看到”,能辩证地去看待一个问题——既看到它“阴”的部分,也能看到它的“阳”的部分。

中庸的魅力,实属深厚,不光在孩子教育,几乎在任何领域,背后都有他的身影,只不过很多时候藏得比较深。

好处多多,你值得去做

让孩子给自己做时间规划,不光是让假期生活更充实,更是对孩子自我时间管理的训练,是锻炼孩子自主性的一个重要途径,以提升孩子的掌控感和自主感,而这种感觉刚好是内驱力三大核心感觉之一,可见其重要性。

除此之外,假期做好规划,好处还有很多,比如:

不用发愁孩子每天做什么,内容项都摆那了,到了某个时间点就自己去做相应的事;孩子自主性会更高,时间观念也能得到强化;这样的假期生活,既有快乐,又有成长,nice;

……

所以,真心建议您也花点时间,和孩子一起来制定属于你们自己的时间安排(制定过程中若有疑问,请留言)。

/ END /

原创 | 一点老师

实用教育心理学人,2个孩子的爸,爱看本质、喜讲系统、力求实效。点个关注,一起共修。

0 阅读:1

内驱力谈家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