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华(沃德研究院研究员)
近年来,缅甸稀土开采乱象,蕴藏多重社会风险,接连被美西方媒体、环保与非政府组织、当地社团曝光。“全球见证”(Global Witness)便是一个热衷于借缅甸稀土开采说事的一个国际非政府组织,它有着“地球佐罗”之称,“行侠仗义”的形象加身,成立于1993年,自称是关注自然资源开采领域、贫穷、政治腐败和侵犯人权等问题的组织。这一组织在伦敦和华盛顿设有办事处。早期,它曾以揭发红色高棉资金来源,导致其最终垮台、把其领导人送上国际法庭而扬名于世,并以“寻求真相,并用无可争议的证据来推动变革,以期一个更可持续、更公正、更美好的明天”为己任。近年来,这一组织盯上了缅甸的稀土开采,每两年就要发布一次相应报告。2022年8月,“全球见证 ”发布了《重稀⼟供应链⻛险——缅甸⾮法矿产是世界最⼤供应源》,2024年5月又发布了一份相应报告。两份报告经过比较充分的调研,揭示缅甸稀土开采存在的种种问题与乱象。
一是“无照”经营,政策法律风险大。缅甸大部分稀土矿区位于北部的克钦邦山区(克钦邦第一特区)和萨尔温江东岸的佤邦自治区。但⼏乎所有的重稀⼟都是在克钦邦第⼀特区开采的。该特区位于缅甸东北部与中国接壤的⼀个半⾃治多⼭地区。这一地区由军阀扎孔丁英控制,其手中掌管着几支民兵武装与一个由缅甸军方指挥的边防营。根据缅甸《外商投资法》,外国企业投资克钦邦第⼀特区的中⼩型稀土矿,可向缅甸投资委员会(MIC)申请豁免,但 MIC 尚未向任何一家外企发放稀⼟开采的许可证。缅甸国内企业获得缅甸⾃然资源部许可可开采稀⼟,但该部只向两家企业发放过许可证,且均已到期。
二是“政变”后无序开发,稀土资源消耗严重。2021年2月,敏昂莱军政府接管政权以来,因各方势力盘据,盗采盗挖法非法活动猖獗。据缅媒2022年7月报道,仅“新民主军”控制的板瓦镇周围就有 100 多个稀土矿、300多个采矿点,Zam Nau镇“约10个稀土矿已经开工”。2021年至2023年间,克钦邦第一特区采矿点数量增加了40%以上,至少有2700个采矿区块,“矿区总面积已有新加坡国土大小”,开采量增加了5倍。军政府和辖区民族地方武装(“民地武”)因此获利巨大。据称,缅甸稀土矿山平均寿命多数不足3年,有人甚至预测,“未来一年左右时间内稀土供给将面临枯竭”。
三是简陋粗放式开采,环保风险代价大。缅甸使⽤的采矿⽅法被称为原地浸出法,需要清除植被,在⼭上钻孔,然后向孔中注⼊硫酸铵溶液,以溶解岩⽯中的稀⼟离⼦。⼀旦液体渗过⼭坡,就会被排⼊收集池,稀⼟矿物质就会在那⾥被析出。当⼀座⼭被浸透后,这些充满化学物质的池⼦就被废弃了,在缅甸不进⾏任何修复。2017年5月至2021年10月期间,缅甸稀土矿区约产生了2.84 亿吨有毒废物和 1400 万吨放射性废物。这些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民众、动植物的健康与生存环境造成了难于弥补的损失,恶果将长期存在。2018年据对居住在克钦邦第⼀特区稀⼟矿附近的近100⼈进⾏的⼀项调查发现,因矿业公司将受污染的废⽔排放到矿⼭周围的溪流中,当地⼈已经四年没有使⽤过稀⼟矿附近的⽔源了。此外,受访者还表⽰,包括家畜在内的动物被有毒的⽔毒死,当地作为⼩熊猫、⻓臂猿等数⼗种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家园的地位不保,丰富的⽣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在受到污染的河流,⼤多数⻥类、⻦类和动物都已消失。⼏年前,当地种植的⿊⾖蔻和榅桲还有很多跨境买家,现在中国商⼈拒绝购买矿场附近种植的农产品。更令人担忧的是,矿场附近受污染的溪流会直接流⼊恩梅开江。恩梅开江是缅甸最重要的河流、是有着缅甸母亲河之称的伊洛⽡底江的一条支流,缅甸5400万⼈⼝中的三分之⼆⽣活在伊洛⽡底江流域。恩梅开江一旦受到污染,影响巨大而长远。
稀土开采会留下摧毁环境的痕迹。图片来源:全球见证
“全球见证”就此明确建议相应企业:
①认识到开采作业违反缅甸法律和国际规范,停⽌开采;
② 认识到军政府不是合法政府,⽬前在缅甸⽆法进⾏合法、负责任的开采,不要去申请开采许可证。
“全球见证”曾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原始雨林上空操纵无人机揭露非法伐木问题,利用卫星图像和数据分析与国际组织合作,收集非法环境活动的相关证据。面对此类社会问题,他们的深入调查短则月余、长则数年,关注腐败、环境、人权和企业公平。调研后,他们通常会发布调查报告,用调研成果来挑战所谓的权威,推动制度变革。它也曾以其出色的卧底工作推动了美国、英国与欧盟通过反洗钱、增强企业透明度等相应法令、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