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一:
患者男,11岁
左侧膝关节活动后疼痛不适3个月余。
MR:左侧胫骨上端异常信号。
无特殊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
PET/CT检查所见:
MIP图
横断位
矢状位
冠状位
层铺图
PET/CT结果:
左侧胫骨上端溶骨性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大小约为50mmx43mmx76mm,FDG代谢不均匀异常增高;考虑骨原发性恶性肿瘤(骨肉瘤)可能大,建议穿刺活检病理。
活检病理:
病例二病史摘要:
患者男,13岁
左下肢疼痛不适2个月余。
CT提示:左侧胫骨近端占位。
既往有脑外伤史。
PET/CT检查所见:
MIP图
横断位
矢状位
冠状位
层铺图
PET/CT检查结果:
左侧胫骨近端外缘溶骨性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形成,大小约为55mmx51mmx71mm,FDG代谢异常增高;考虑恶性病变(骨肉瘤)可能大,请结合穿刺活检病理。
活检病理:
讨论
概述
骨肉瘤又称成骨肉瘤,主要起源于骨原始间充质细胞,极少起源于软组织,占原发骨肿瘤的15%,男/女比2.3:1,是儿童和青少年最常见的原发恶性骨肿瘤。骨肉瘤具有双峰年龄分布的特点,发病高峰分别为青少年和老年,青少年的高峰集中在15岁左右,主要为原发性骨肉瘤,第二个高峰集中在75岁左右,主要是继发性骨肉瘤。
原发性骨肉瘤80%~90%发生于四肢长骨干骺端,尤其是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肱骨近端;扁骨和不规则骨中以髂骨受累最多见,其次为骶骨、胸骨、肋骨、脊柱和颅骨;手足短管骨最少见。骨肉瘤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和运动障碍三大症状,以疼痛最为常见。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可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PET/CT显像在骨肉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目前,明确病变性质的金标准为病理学检查。病理组织学直接对病变组织进行研究检测,是最为客观的方法,但这一优势也注定了其同有的弊端,那就是有创检查。18F-FDG PET/CT是目前能够无创地检测活体内器官、组织细胞代谢、生化变化及化合物定量分析的方法之一,有人甚至称其为“活体断层分子影像学”,实现了功能影像与解剖影像的同机图像融合,有效地克服了单纯CT或PET检查的不足,同机CT可见精确定位病变,同时显示骨质破坏、肿瘤骨、骨膜反应或骨膜三角及软组织肿块,准确判定PET显像的生理性或病理性摄取,减少PET的假阳性与假阴性。
一次PET/CT检查可以分别获得PET、CT和两者融合图像,同时提供功能、代谢和精确解剖学结构改变,两者相互印证。由于骨肉瘤能产生数量不等的新生骨样骨组织且血供丰富,原发病灶和转移病灶在18F-FDG PET/CT显像中均可表现为对显像剂的高度摄取,故PET/CT显像不仅可以用于了解原发肿瘤的局部侵犯情况,可以检出肺或其他软组织的转移情况,还可以对骨肉瘤的恶性程度进行评价,通常18F-FDG摄取越高,肿瘤的恶性程度(分级)越高。
此外,18F-FDG PET/CT显像还可以用于骨肉瘤的分期、疗效评估以及系统治疗后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的监测。MR检查在软组织对比分辨率高,成像清晰, PET/MR检查对提高骨肉瘤的诊断准确率具有一定意义。
参考文献
1.彭泽学,刘广保,聂玉霞. 颅底软骨肉瘤影像征象分析[J]. 实用放射学杂志,2018,34(10):1509 -1511.
2.PARIHAR A S,MITTAL B R,VADI S K,et al. 18F-FDG PET/ CTin isolated primary extraskeletal osteosarcoma[J]. ClinNucl Med,2018,43(12):e463 - e464.
3. 孔繁明,邓怀福,陈萍,等. 18F-FDG PET/CT在原发性骨肉瘤诊断中的影像学特征[J]. 广州医学院学报,2011,39(6):24-27. DOI:10.3969/j.issn.1008-1836.2011.06.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