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两年,这几个城市值得大家去拼一把!

米米宅 2023-10-11 00:58:03

1

这两天,我的表叔准备在合肥定居了。

我很惊讶,一个河南,一个安徽,距离这么近,能差在哪里呢,为什么要去这里?

表叔说,合肥这两年势头真的很旺,并且还有不少产业,找工作和待遇都还不错,距离老家也比较近,想回来就回来。

想到这里,你会发现,合肥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了!

为什么?

不说其他,我们直接来看产业:

这两年合肥已经成为风口城市,新能源汽车,京东方芯片,江淮,蔚来,比亚迪等等,集聚产业链企业500多家,从业人员差不多已经在10万人。

并且根据大学生就业人数来说,截止到2022年年中,留在安徽的毕业生已经达到了70%以上,其中合肥占比几乎到30%。

在这种变化下,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在2022年的人口变化中,全市常住人口为963.4万人,比上年增加16.9万人,在全国都榜上有名。

除了合肥,还有哪些城市风头正旺,值得我们去拼一把?

到底是如何判断呢?

以新经济、金融存款余额,财政实力,以及产业这4个方面可以找到答案。

2

首先来看新经济:

民营经济是非常重要的,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是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

50%的税收,60%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等等。

民营经济活跃的地方,也就意味着经济内生动力得到巩固,意味着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率在提升。

而在新经济中,民营经济的力量是非常大的。

所谓的新经济就是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涵,简单来说就是科学技术不断地更新。

比如: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医药、新材料、生物育种等,所以在当下非常的重要,也算是风口。

当下,新经济活跃度高的城市,往往更亮眼。

那么,到底有哪些呢?

这是2022年,中指给的新经济和中国企业的城市分布对比图:

我们来看北京,上海,深圳等18个城市,基本上可以断定,新经济强的城市,民营经济大概率不会差。

而新经济不错的城市会更加的集中,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更加集中一线城市以及强二线城市。

但是从排名上看,你会发现,杭州和苏州超过了广州成为了黑马。

在这些500强企业所在的城市中,基本上都集中在长三角,就连一些三线城市也能排上姓名,比如绍兴和嘉兴等。

长三角的创新力度是比较强的,而在其他片区,中部的武汉,西南的成都,西北的西安,北边的天津和北京,除此以外的二线城市很难数得着的。

对于三四线城市,我们也要更为细分,东部的三四线城市是要单独一类的,像无锡,绍兴对于一部分人来说也是适合的。

再来看金融存款余额:

这项指标代表了城市的吸金能力,城市基本面越好,吸金能力越强。

到底哪些城市吸金能力比较强?哪些是存在一定的风险?

我们可以看这张图:

在top前20名中,可以看出,北京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超过21万亿,在全国来说是第一名。

接着是上海和深圳在第二档次,存款余额超过了10万亿,紧接着是广州,杭州,成都超过了5万亿。

不过在这些排名中,你会发现广州成为了尴尬的一线城市,虽然排名第4名,但是我们来看存款量是跟深圳相差比较远的,又被二线城市杭州紧追其后。

值得一提的是,东莞和佛山也入围了榜单,并且存款余额同比增速超过了15%,

要知道超过的15%只有4个城市,珠三角就占了两个。

但是如果我们从存贷比来说,有几个城市是值得注意的,可能会有一定的过度扩张的风险,就比如武汉,郑州,青岛,长沙等,超过了100%。

贷款活动频繁比较活跃,具有活力的城市,像成都,南京,杭州等就不错。

3

接着来看财政实力: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最主要也是最直接反映城市的财政实力和产业的发展水平,因为这代表着城市的活力。

在当下,土地财政依赖度越高,财政收入的浮动越大,毕竟现在的土拍市场并不是那么热。

就比如2023年一季度,土拍情绪回暖只是少部分城市的表现。

我们来看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破千亿的城市都有谁?

从图中可以看出差不多有17个城市破千亿,但是虽然如此,跟2021年相比还是减少的。

就像上海达到了7000多亿,但是同比下降了2.1%。

在一般公共预算超过500亿的城市中,只有杭州,成都,长沙,厦门,合肥,石家庄,鄂尔多斯,泉州8个城市是正增长的。

看完不得不说一个城市就是鄂尔多斯,煤炭的加持下,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50%的增长。

从税收的角度来说,杭州,嘉兴占比超过了85%,上海,宁波,苏州,武汉,无锡等税收占比超过80%,财政质量比较高。

从财政的自给率来说,长三角和珠三角是不错的,因为这个指标反映的是地方政府财政的健康情况。

杭州,苏州在第一梯队,自给率在90%以上,接着是东莞,南京,无锡,南京,厦门,济南鄂尔多斯,上海,深圳在80%-90%之间。

鄂尔多斯相对比去年自给率是上升的,去年在76%今年在85%,是能源价格上涨的原因。

其他的都比2021年要低,其中深圳和上海低的是比较多的。

最后来说说产业:

产业是城市命脉,这两年比较亮眼的两个二线城市是西安和合肥。

为什么?

以新能源汽车来说,新能源汽车产量前8城市,分别是:

西安,上海,柳州,深圳,重庆,长沙,常州,广州

西安的是102万辆比上海还要高,是深圳的差不多2倍,是广州的3倍。

2022年同比增长了277.7%。这就是得益于比亚迪的布局。

可以看张图:

从图上可以看出,深圳,西安,长沙,常州,济南,合肥,郑州,广州,上海等等,新能源的落地,能够拉动城市强劲的发展动力。

再来看人工智能产业:

北京,上海,杭州等率先开展,像百度,阿里云,腾讯,商汤集团等等一系列的产业开始进行。从2019年以来,有10余个城市获得政策倾斜:

除了北上广深外,还有天津,合肥,德清,重庆,成都,西安,济南,武汉,苏州,长沙,郑州,沈阳,哈尔滨。

虽然浙江和广东占比多,但是中西部城市也有入选,能够借助这些实现产业升级。

产业是布局了,到底哪些城市的投入是比较高的呢?

北京,上海,深圳投入都是超千亿元,而广州则是相对比较少在一线城市中。

除此以外,苏州,杭州,成都,天津,西安,重庆,南京在500亿以上。

研发投入强度比较大的中西部城市是绵阳和西安。

对产业的投入和重视程度,直接会回馈到城市的发展上。

就比如德清这个县级市的城市,2022年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了182.4亿,占比全部工业的52.4%。成为一个引领发展的标杆。

4

在这里,最为突出的就是产业,人跟随产业走,人往高处走是一个规律,也是一个事实。

产业来了,一系列的事情就好解决了。

最典型的就是东莞的松山湖和武汉的光谷。

一个华为,让松山湖脱颖而出,入住上千家优质企业,松山湖的二手房房价最高到8万。光谷更是武汉的边界往外延伸。

所以,未来城市想要竞争力,产业是非常关键的。

在产业布局上行动力度比较强的城市:

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苏州,成都,武汉,合肥,长沙,宁波等,如果你真的去不了一线城市这些二线城市还是值得去看看的。

另外,一线城市分化也是比较明显的,显然广州是处于下风。

对于一些三四线城市,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城市比如无锡,绍兴又是退一步的选择。

对于行业有执念的,明显长三角的技术创新能力更强,给你的空间也更强。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