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在张艺谋及中国电影中的位置,它的欣赏价值和现实意义

大树作笔啊 2024-08-15 01:54:09

在恶意诋毁《满江红》的阴风在黑暗中飘荡的同时,观众光明正大地把《满江红》的票房推上了30亿的台阶。

30亿票房就是上千万观众的自由选择,是上千万颗善良和正直的心的由衷向往。

在“观众就是上帝”的电影市场,这就是“上帝”对《满江红》的评价与判定!

《满江红》的欣赏价值不言而喻。

《满江红》的艺术水准不言而喻。

《满江红》的正能量不言而喻。

《满江红》引发岳王庙人流如潮

由《满江红》所引发的岳飞“怒发冲冠”词的广泛传播、岳王庙的人流如潮、秦桧像遭受更多人的抽打等等,也进一步说明了《满江红》的社会影响和现实意义。

那么,《满江红》在张艺谋创作历程的突出位置,就十分明显;《满江红》对中国电影的特殊贡献,就可以下结论了。

张艺谋

1. 《满江红》在张艺谋电影中的位置。

唯有从张艺谋创作的全局着眼,才能看清《满江红》在张艺谋电影中位置。

以此回望张艺谋30多年的创作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以《红高粱》为代表的艺术类电影创作阶段。

二是以《英雄》为标志的商业类电影创作阶段。

三是从《归来》到《满江红》的故事类电影创作阶段。

拍摄《红高粱》时张艺谋和莫言、姜文、巩俐合影

《红高粱》拍摄于1986年,那是一个商业化还没有侵蚀到现实生活的纯情时代,各行业的人都在精心做好份内的事。作为第一次执导电影的张艺谋,与当时艺术界的人们一样,充满了对艺术的虔诚,充满了淳朴而执著的探索精神。

所以,张艺谋的脑子里没有市场的概念,也没有票房等商业因素的干扰,他一心沉浸于他所想象并力求实现的艺术王国,于是就创造了今天欣赏依然很美的艺术电影。

年轻时的张艺谋和吴天明为《红高粱》获奖庆贺

带着这种纯粹的心态,张艺谋又连续创作了《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等一系列艺术类电影,在驾驭画面上更趋成熟的同时,对人性的揭示也更加深刻。

这些电影也讲故事,但不属于张艺谋的原创,都是由著名作家的小说改编,只不过是张艺谋用唯美的画面把故事讲得更加生动罢了。

在这个艺术类电影创作阶段,张艺谋最大收获是悟出两个带有真理性的、也指导他一生的真知灼见:

电影是选择的艺术。

电影的核心是讲好故事。

电影《英雄》剧照

就在张艺谋继续选择好题材,把注意力转移到“讲好故事”之时,商业时代来了。

电影行业要利润,院线要票房,引进的好莱坞商业大片成为影院排片的首选,国产的艺术类电影大多受到冷遇,处境极其尴尬。

擅长艺术类电影张艺谋自然受到了刺激,也获得启发。

于是,张艺谋暂时放下“讲好故事”的念头,要蹚一蹚商业电影的水,也开始他电影创作的第二个阶段。

张艺谋的《英雄》出手不凡,拿下全国一年票房的1/4,开拓了中国商业电影的先河,创造了至今难以超越的宏大场景和壮美画面,也打向了国际市场。

电影《十面埋伏》剧照

如同第一个阶段一样,张艺谋又是一发不可收,连续拍摄了《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长城》、《影》等商业电影。

也许是对“讲好故事”理念的矫枉过正,这些商业片少了故事的内核,多了形式的过度渲染,使张艺谋偏离了自己的初心,也遭到了有道理的批评。唯一的收获是为张艺谋执导两届奥运会开幕式这一更宏大的“电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艺谋在《悬崖之上》片场说戏

好在张艺谋善于反思和探索,从《归来》开始的张艺谋又复归了讲故事的初心,进入到延续至今的创作阶段,连续拍摄了《一秒钟》、《悬崖之上》、《狙击手》这些力争讲好故事的电影,也验证了张艺谋讲故事的能力。

但是票房一般。在一个以票房为检验电影主要标准的时代,张艺谋显然不是“英雄”,他被吴京、郭松、贾玲等这些不是科班出身的人甩于身后。

国师的处境尴尬。

张艺谋和《满江红》编剧陈宇

张艺谋依然如过去那样埋头探索,力求突破。

经过他与金牌编剧陈宇5年的打磨,融悬疑和喜剧为一体的《满江红》剧本出笼了。

悬疑决定了故事性强,喜剧具备了观赏的优势,它为张艺谋发挥他的画面技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汇聚各种类型的顶流演员搭建了展示才艺的平台。

目前已突破30亿的票房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验证。

它说明《满江红》引起了观众的兴趣,拨动了观众的共情,也创造了张艺谋从影以来最高的票房记录。

《满江红》剧照

对比之下,《满江红》比张艺谋的早期电影有可视性,比张艺谋的商业电影有内涵,比张艺谋其他故事性的电影更具吸引眼球的悬疑成分和喜剧色彩,自然也比张艺谋曾经拍过的喜剧电影有了品位。

实事求是地讲,《满江红》是张艺谋电影中元素最全、手法最娴熟的电影,绝对排在他的作品前列,并非一些人所诋毁的“不如流”、“不堪入目”等等谬论。

《满江红》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也必将有一席之地。

影院

2.《满江红》的欣赏价值。

电影的第一功能是娱乐,进影院的观众就是想获得快乐。

如果仅有好的内容和高雅的艺术,而不能给观众带来快乐,那只能落的个“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寂寞。

坚守艺术的导演自然可敬,但他的艺术不能被大众所接受,不能为大众服务,又有什么价值呢?

张艺谋在拍摄片场

张艺谋正是对电影娱乐功能的心知肚明,才从他所擅长的艺术类电影才走向商业化电影的创作,并逐步地提升商业电影的内涵。

无论有人说他是堕落、是妥协也好,还是说他讨好观众也罢,张艺谋始终不解释,坚持走他认定的路,默默进行不懈的探索。

《满江红》就是张艺谋多年探索的成果,这一成果的最大效应就是娱乐性强,就是观众喜欢,就是观众喜欢后而心甘情愿地为他买单。

这个时刻无论有多大的诋毁,都无法撼动“票房是硬道理”、“观众是上帝”这座大山!

《满江红》剧照

一切有良知的观众都能在娱乐的同时,感受到《满江红》中热腾腾的人文情怀,都能被娱乐外壳内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

作为第五代导演的张艺谋最显著的标志就是情怀,他在从事电影创作之初就展示了他炙热的情怀。

在他感到仅有情怀而不被观众接受时,张艺谋立即放下艺术家的身段,用娱乐包装他的情怀,甚至舍弃他的艺术向观众让步,从而赢得观众的认可与喜欢。这个时刻他又不忘情怀,贴切地给娱乐的外衣下安放精神层面的内涵。

王佳怡在《满江红》中饰演的瑶琴

《满江红》中为了给岳飞复仇而赴汤蹈火,前赴后继的义士风骨就是这部电影的精神底蕴,片尾朗诵岳飞的《满江红》词更是这部电影所要弘扬的主题。

这一主题不仅具有感情色彩,也是对中国文字、中国诗词的文化弘扬。

张艺谋在谈到这一创意时说道:

世界上没有一部电影敢于用一大段诗词朗诵做结尾,但《满江红》敢于这样做。因为有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字赋予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张艺谋在《满江红》拍摄现场

看看流行在银屏上的大部分喜剧,能有这样的情怀吗?能有这样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吗?

对比之下的结果十分明了:

《满江红》是一部具有欣赏价值和文化品位的商业电影佳作,是中国电影探索的新成果,也是张艺谋在古稀之年后给时代、给观众的圆满答卷。

张艺谋在拍摄《秋菊打官司》时给巩俐说戏

3.《满江红》点燃了今天中国人的民族情结。

好的艺术作品必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所以,张艺谋在选择电影创作的题材时,都力求它与今天的联系,力求能触动当下观众的感情。他拍摄的纪实电影《秀菊打官司》是这样,拍摄商业大片《英雄》是这样,《满江红》更是这样。

岳飞塑像

《满江红》的故事发生在南宋时期,那是汉民族最屈辱的一段历史。金国掠走北宋两任皇帝后,继任的宋高宗仓皇南逃,在偏安一隅建立了南宋。金国仍不放过,对软弱的南宋不断地侵袭和骚扰,朝廷的主战派主张抗金,在岳飞、韩世忠这些抗金英雄的苦斗下也一度维护了南宋的安宁。金国又串通秦桧等南宋的主和派,企图以“和平演变”的方式瓦解南宋。宋高宗为了保住皇位,竟然同意了金国提出的除掉岳飞的和谈条件。

《满江红》中宁死不屈的瑶琴

一代英雄就是惨死在这样的背景下。

但是岳飞的巨大影响还在,他的子弟始终怀着为岳飞复仇的强烈愿望。

《满江红》的故事就发生在岳飞去世的四年之后,片中的人物张大、刘喜、丁三旺、瑶琴等就是一批为岳飞复仇的忠烈义士。

我们看到的是他们与秦桧等人斗智斗勇的悬疑,看到的是一个个宁死不屈的豪杰。

最终是由被忠烈义士感化而反叛的亲兵副统领孙均活捉了秦桧。尽管,他没有杀了秦桧,却迫使秦桧朗诵了张扬岳飞精神的《满江红》词。

《满江红》带来岳王庙的旅游热潮

这首词成为《满江红》电影的压轴戏,激发起今日中国人的强烈共情。

观影结束后,观众久久不愿离场,激情朗诵岳飞词;春节期间,岳飞纪念馆和岳王庙人潮涌动,瞻仰这位大英雄的丰功伟绩;跪在岳飞墓前的秦桧像遭受更多人的抽打......

《满江红》上映后,抽打秦桧像的人更多

尽管,我们生活在一个与南宋截然不同的和平时代,但中国人的民族情结始终旺盛,一旦被火星点燃,它就会像干柴一样燃烧起来,是非分明,壮怀激烈。

电影《满江红》就是这颗火星,它点燃了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爱国激情,扫去了物欲横流所带来的精神萎靡和心态浮躁,树立起“民族之耻,永不敢忘”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可以想象开学后必将出现的壮观情景:成千上万的青少年朗诵岳飞的《满江红》。

这正是张艺谋拍摄《满江红》的良苦用心,正是一部优秀影片所应有的现实意义,它的影响力一定会很长很长......

0 阅读:16

大树作笔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