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市长”耿拆拆,开始骂的有多狠,后来爱的就有多深

清河叙事 2024-10-01 10:10:37

文|xy

编辑|吃瓜崽崽

“你把人民放在心中,人民把你举过头顶!”

《人民的名义》中的达康书记争干实事、两袖清风,受到众多观众的喜爱。

而在山西,就有一个现实版的“达康书记”——耿彦波。

从饱受争议到一代传奇,他是如何做到的?

起步于晋中

耿彦波从出生起就在山西,而他也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山西。

他自幼勤奋好学,18岁就开始到基层工作。

从和顺县委通讯组干事成长为晋中地区团委干事,再到对台办干事,他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

工作5年后,他终于成功加入中国共产党,更加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而他也一步一个脚印,靠着自己的努力在官场上逐渐晋升。

1993年,他34岁,被调到灵石担任县委副书记。

在考察走访的过程中,发现了一座历经300多年风霜的古建筑。

那是经过战争、灾害、自然侵蚀之后千疮百孔的“王家大院”。

特别是在那特殊的“十年”中,大量木雕、砖雕、石雕被损毁,或丢弃或盗卖。

看到此情此景,耿彦波心中十分心痛。

“3000年历史看陕西,5000年文明看山西。”

众所周知,山西的古建筑历史悠久,但由于没有得到保护,已经有很多彻底消失了。

两年之后,他担任了灵石县委副书记、县长后,便下定决心要改变这种现状。

他在省内选聘各方面文物修复的专家,对王家大院进行修缮。

整个工程共投资了2888万,历时五年才将其修复完成。

尽管耿彦波亲自编写了宣传册,试图让百姓明白重修的意义,但他们并不买账。

当时的旅游业尚未兴起,王家大院没有给灵石县带来收益。

群众对这浩大的工程并不理解,他们只知道这个县长花费近3000万修了这个“没用的破房子”。

几十年来积攒的财政收入被他用掉了一半,引起了百姓的极大不满。

以至于在他调任时,有人摆了三个大花圈为他送行。

多年后,这个比故宫还大十万平米的院落成为了山西著名的旅游景点。

每年仅王家大院就收益几千万,他们才明白了这位书记的良苦用心。

但这时,耿彦波已经被调到了榆次任区委书记。

初到榆次,映入他眼帘的是臭水沟和尘土漫天的街道。

耿彦波延续了以往的“优良作风”,十分重视修复古建筑。

他重修榆次老城,将其打造为历史文化名城。

在他的拍板之下,榆次的地标建筑“凌云大厦”被炸毁,只为了修建榆次的道路。

可榆次的“小金库”并不充裕,拆到一半就没钱了。

于是他把沿街商铺的使用权卖出去,才得以继续修路。

无数的工程,不停地修路,让本就不发达的榆次看起来更加破破烂烂。

百姓连他的祖宗十八代都骂上了,但他依旧我行我素。

也就是在这里,他被冠上了“耿拆拆”的名号。

但几年之后,大家看着宽阔平坦的街道,焕然一新的古建,还是震惊了。

几年来的城市建设为榆次的旅游业发展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榆次老城也没有让他失望,2018年时旅游总收入就已经达到了213亿。

刚把榆次建好,耿彦波又被调走了。

成名于大同

他被调到太原两年,就将拥挤的平面交通改造成了立体交通。

2008年,他来到了“中国煤都”,担任大同市市委副书记副市长、代市长。

在长期的煤炭开采之后,大同面临着资源枯竭的问题,空气污染也十分严重。

从资源型城市转型为旅游城市势在必行。

耿彦波走过了大同的每一条大街小巷,看遍了垃圾满地的古城。

“古城是大同的灵魂所在,古城的价值是独一无二的,在中国是唯一的。”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就烧向了城市规划,他提出了“一轴双城”的方案。

以御河为中线,御西是传统,御东是现代。

他的提议受到了质疑,因为如果按照他的规划来看,很多在建的项目都会受到波及。

耿彦波当然不会就这样放弃,他知道这是大同唯一的机会。

为了防止出现“豆腐渣工程”,他常穿着皮鞋来往于不同的施工现场。

那双破旧的皮鞋见证了他的足迹,鞋上的灰尘是他为人民服务的证明。

极大的压力扛在他的肩头,他8次晕倒在工地,有时甚至面临着生命危险,但他义无反顾。

大拆大建影响了一部分人的利益,他们煽动群众破坏耿彦波的计划。

可耿彦波依然在基层奔波,为了大同的建设努力着。

五年之后,御东御西都修建好,城市换了一个新的面貌。

干净平整的道路,热闹非凡的古城,修复完整的古建,扩大面积的绿化,空气再次变得清新。

耿彦波在任期间,写下了《大同赋》,其中充满了保护历史文物和现代城市发展的理念。

除此之外,他还提出了修建“大同五大馆”。

2010年文瀛湖畔,由多国设计师设计的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大剧院和体育中心开始建设。

可惜的是,耿彦波没有等到五馆建成便被调走。

直到他离开近4年后,该工程才开始继续建设并完成。

在他被调走时,无数市民举着“耿市长,请您回来”的横幅来为他送行。

但调令难违,耿彦波还是离开了大同,再次回到太原任职。

再任于太原

2013年起,他担任太原市副书记、市长。

作为省会城市,太原的城市建设比起其他省会却还差得远。

市容市貌一塌糊涂,城市规划完全只看眼前。

而他走马上任之后,在任期内解决了前面几十年遗留下来的问题。

围绕晋阳湖开展了城中村改造,将其打造成了太原最美的名片。

太原古县城说修就修,对古建进行保护性改造,历史与现代并存。

“只要在这个舞台上,我就拼了命地干。

我当县长就要当最好的县长,当市长就要当最好的市长,这是我的职责。”

从他一系列的行为来看,他的确是一个干实事、有远见的好官。

有些人说他用七年就花了别人七十年花的钱,但他待过的地方,带来的变化有目共睹。

从被骂“疯子”到群众下跪求他别离开,他用行动打动了百姓。

如果我国多一些这样的官员,何愁人民不幸福、国家不繁荣呢?

信息来源:

政事儿:“造城市长”耿彦波卸任 被称为现实版李达康

映象新闻:耿彦波惹争议:民间对其投诉和举报从未间断

澎湃新闻:争议耿彦波:市民两次请愿主政大同,也有人持续举报

新京报网:“请愿调回耿彦波”折射怎样的民意

人民网:耿彦波调离,大同市民缘何苦苦挽留

中国新闻网:太原市长耿彦波:宁受一时怨 不挨百年骂

-1 阅读:31

清河叙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