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们对历史伟人的认识与评价,大多依赖史书,但后代编撰史书时,存在刻意丑化前朝君主的情况,使我们难以全面辩证地了解历史人物。
比如,秦始皇常被说成是暴君,在现代,许多电视剧作品也对我们了解历史人物产生了误导。
以宋代名将潘美为例,他本是忠心为国的贤臣,却因戏剧中的奸臣形象太过深入人心,导致后人对他产生极大误解。
据《宋史·潘美传》记载,潘美少倜傥,隶府兵,从周世宗征高平,以功迁西上阁门副使。宋初,累迁供奉官。
潘美在北宋开国至宋辽交恶前屡立战功。
960 年平定李重进时,赵匡胤亲征,石守信任招讨使,潘美仅为行营都监;964 年攻打郴州,兵马都监丁德裕是主帅,潘美任副将。
直到 970 年征伐南汉,潘美才首次担任战役总指挥,此役他指挥出色,宋军运用多种战术,大获全胜,战后潘美获重要职位。
974 年讨伐南唐,主帅是曹彬,潘美为副将,976 年讨伐北汉,党进为主帅,潘美还是副将。
雍熙三年(986 年),宋太宗赵光义为摆脱“高粱河车神之名,决定北伐,曹彬、潘美、杨业、米信、崔彦进、田重进、李继隆等将领纷纷参战。
起初,宋军进展顺利,美独拔寰、朔、云、应等州《宋史·潘美传》),寰州、涿州、朔州、应州、云州相继被攻克。
而此时东路军主帅曹彬因失误被辽军切断粮道,战术调整后被耶律休哥抓住机会,致使宋军大败。这一失败引发连锁反应,各路宋军纷纷撤退,潘美率领的西路宋军成为孤军。
赵光义下令潘美撤退,并护送已攻占的四州百姓内迁,老将杨业建议以强弩掩护、护送百姓缓缓撤退。
但监军王侁判断失误,还言语刺激杨业。
关键时刻,身为主帅的潘美迟疑了,同意了王侁的提议,让杨业主动出击。
杨业出发前与潘美约定在陈家谷口接应,可王侁等待几个时辰后,以为杨业投辽,擅自撤军,潘美也予以同意。这致使杨业退回时无人接应,最终力战被俘,绝食三日而亡。
事后,美坐削秩三等,责授检校太保(《宋史·潘美传》) 潘美虽不是造成杨业之死的首恶,但身为战役主帅,责任重大。
在各朝评价中,潘美仍有一定地位,在南北两宋,他位列太庙配享功臣之位,明朝洪武时期,他还得以从祀于帝王庙。
随着明清时期小说、评书兴起,为吸引听众、赚取利益,民间艺人对历史人物进行改编创作。
潘美的形象逐渐被扭曲变形,这种情况古已有之,像陈世美等人物也是被改编后的结果。
古人或许是为了维持生计,今人可能是为了获取流量,对历史人物的改编创作层出不穷。
我热衷探讨军事和历史问题,欢迎大家关注与讨论。
都是野史和演义,把人带歪了
那里抹黑了,没看过那部书潘美是奸臣
得罪了文人[得瑟]
类似人物还有庞籍庞太师,也是名将,却被黑为大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