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博学,才能后专业,先经典,才能懂未来

论史近现代 2024-11-13 01:11:27

历史对博学者并不友善,不是将他们遗忘,就是把他们硬塞进某个人们熟悉的领域,而不管他们是否属于这个领域。以至于自古以来很多博学者都被有意无意的忽视了,比如:

现代人对哥白尼的印象大多是“日心说”理论,但他在法律、经济学等领域也提出过原创的理论;

人们熟识的数学家、哲学家莱布尼茨,除了和牛顿“抢夺”微积分发明者的头衔之外,还是那个时代公认的中国通;

伏尔泰不仅是著名诗人,也为牛顿理论撰写过导读,是位科学推广者;

洪堡不仅是自然科学家,而且还通晓艺术与文学……

细数历史,我们会发现很多对某一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学者,其实不是“专才”,而是“通才”,而我们为了“方便”,却对很多学者的“通才”身份视若无睹。

但讽刺的是,今天我们若想深入了解某一事件,如中东局势、美国大选,无不需要通才者引路,但有一些“通才”实是沽名钓誉之徒,没有真才实学,而一些“通识”类的书,也在讲着不痛不痒的话,弃之可惜,但确实食之无味。

更要紧的是,一旦读错某本书,被带进思维误区、三观误区,更是花钱买罪受。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位优秀的“通才”学者,带领我们认识世界、理解世界。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这位“通才”首先要打通东西二脉,能站在世界的角度看待问题,其次他还要文笔出众,能用简单的话,讲清楚复杂的事情。这样的“通才”可谓可遇不可求。

而徐贲老师恰恰两者兼而有之——既有中国人骨子里的内在精神,又有多年美国大学执教经验,由徐老师来给我们进行“中体西用”,最恰当不过了。

刘瑜说他是“百科全书式的写作者,从政治到社会,从历史到当代,从中国到美国,处处都有他清醒的声音。”梁文道更直接,说徐贲是“西方经典阅读的最佳导游”。

众所周知,徐贲老师的阅读面极广,而鉴别力又极高,写作则是以优雅文笔直入问题核心。在这套刚刚面世的大作中,徐老师精选出九十余部西方最重要的经典,重点评述了七十多位西方重要思想家,全套四册,分别冠名《西方的起源》《帝国的兴衰》《自由的黎明》《现代的诞生》,由此连贯起三千年西方思想史,精选的这些经典,全部都是在社会变革之际,提供了巨大思想力量的文本。

这套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通过徐贲深入浅出的全程导读,了解和理解充满思辨精神的三千年西方思想史,更在于通过徐贲鞭辟入里的剖析,清楚到底应该怎么读书、如何在读书时加入自己的思考,只有这样书才不会被“读死”,而是越读越活。

每了解一本书,就等于更高一阶审视了一遍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与人类历史的三重关系,既学到了理论更融入了实践,把阅读作为思考的手段,这就达到了读书的真正目的---阅读即行动。

而这套书,用另一位学者刘擎的话来说,就是能让我们“澄清自身来历,辨析当下处境,思考未来前景”。

越是艰难的时候,越需要读书;而越是艰难的时候,选书就越要慎重。我们推荐这套书,就是因为,当面对无论是来自现实还是来自心灵的黑暗时,这套书,都是一道最明亮的光线。在一个人文教育缺失的地方,将这套书比喻为甘霖之于禾苗,毫不过分。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