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走进西政的那一刻,我感觉我与命运握手言和了。
"咚咚咚",一封西南政法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被放在我面前。望着这张沉甸甸的纸,我的记忆回到了两个月前的高考。
612分,这个分数让我在河北省考生中脱颖而出。但每当同学们好奇地问起:"你一个北京娃怎么会选择来重庆读书?"我总是笑着避而不谈,因为这背后有一段属于我和衡水中学的故事。
我其实是个不折不扣的"北漂二代",生于北京,但因户口在河北,必须回户籍地参加高考。为了避免在北京读书和河北的教学出现断层,爸妈在我初中时就把我送到了衡水五中。
当时我心里还有点小委屈:为什么要离开熟悉的北京?而如今回头想想,这可能是爸妈赠予我最珍贵的礼物。
那年高考前后,我记得唐山打人事件在网络上引发了大量关注。在观看相关视频时,我第一次深刻地意识到:在这个社会中,法律是最强大的武器。
就这样,我和西南政法大学"撞"上了。现在回想起来,或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从北京漂到河北,又从河北飘到重庆,人生好像一直在路上。
每一次的"漂泊",都让我不断遇见更好的自己。
今年我已经是大二学生了,马上就要去深圳当交换生了!我这个从衡中走出来的北京娃,现在正在重庆法学的路上,坚定地追求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你看,命运这东西真是妙不可言。
关于衡中,外面的人总是把它看作一个"高考工厂"。刚去那里的时候,我也是这么想的。
中考成绩出来那天,我考了592分(满分650分),成功进入了衡中。
然而,很快我就体验到了衡中的独特"厉害"。
你们猜怎么着?连草稿纸都有使用说明书:把纸对折三次,变成小方块,一个方块解一道题,还得标题号。这操作也太离谱了吧!跑操和吃饭还有专门的小册子,刚好三分钟能做完一套题。
让我由衷重新评价衡中的,是我们的班主任、英语老师吴老师。
在高二的时候,我谈了个对象,但衡中不允许这种"非正常接触"。这种情况按校规会被要求回家反省四周。然而,吴老师并没有直接上报学校,他选择了单独找我谈话。
她说的那些话,现在想起来都让我感觉很温暖。这可能就是衡中制度里的那种温度吧。
让我最记忆犹新的是隋老师的语文课,那是一个春天的下午,她突发奇想,把课堂搬到了操场上。同学们自然也不甘示弱,唱歌、画画,尽情释放自己的创造力。
而我则不温不火,静静地抱着一本《红楼梦》,仿佛沉浸在另一个世界里,还一时兴起,写了首诗。
那一刻,我恍然大悟:真正的教育,就是让孩子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成长。
三年的时间里,我发现衡中是个非常有趣的地方。虽然它的管理制度看起来很严格,但其中却隐藏着许多人性化的小细节。
我们虽然遵循着规矩,但从未失去自己的个性。
正如衡中学生们所说,相对而言,衡中才是真正的乌托邦。在这里,规则明确,赏罚分明,每个人都有单纯的盼头。
现在回想起来,从北京来到衡水的那个“北漂娃”在这里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这哪里是什么高考工厂,分明是让我们快速成长的“乌托邦”。
这个世界本就不是非黑即白,衡中只是以自己的方式教我们如何更好的与世界相处。
"小镇做题家"只能做题?我在衡中的经历不仅限于考试和分数。
说出来可能会觉得很好笑,我原来是一个很敏感、很胆小的女孩,我不喜欢说话,更不喜欢出风头。
从衡中毕业后,我这个曾经的"卷王"开启了斜杠人生。现在的我是西政的学生,也兼职了妆面写真模特,同时还在给人当家教。
真的,现在的生活可真充实!周末和假期我会拍摄素材,课余时间用来剪辑视频,并发布到自媒体上。这些兼职让我实现了半经济独立。
除了基本的生活费用由家人承担,其他开销都需要自己赚钱。
你可能会问,做这么多事情会不会影响到学习呢?我确实收到过很多综艺节目的邀约,但是都被我拒绝了。现在,我还只是一名大二的学生,知识储备并不充足,我不想因为其他事情而影响到我的学习。
考研和法考的时候,肯定要把重心放在学习上。
近两年,我利用空闲时间兼职赚钱,去了许多地方。我欣赏着山水美景,观察着不同的人,每一次旅行都让我有新的感悟。我的父母十分支持我这样做,他们说:“年轻人应该多出去走走,这样可以锻炼自己的独立能力。
其实,我们并不是像机器一样的存在,我们是有血有肉的年轻人。在那个被误解为"高考工厂"的环境里,我们的个性并没有消失不见,只是暂时收敛锋芒,等待绽放的时刻。
现如今的我,仍然是那个热爱写诗的姑娘,只是如今的我更加从容,少了几分焦虑。毕竟,人生不就是应该在该努力的时候拼命努力,在该放松的时候好好享受吗?。
这大概是衡中教给我最重要的一课:成长并不是一个单一的选择。
法学,似乎是命中注定的。
记得在填报志愿的那段时间,唐山打人事件在朋友圈刷屏,视频中的不公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在这个世界上,能够对抗不公的,只有法律。
在西政的法学专业这两年,我并没有感到失望,反而遇到了许多很有意思的老师,以及上了很多让人眼前一亮的课程。
最难忘的是上法医课的经历,我们的老师是个法医专家。那会儿正好赶上疫情封校,老师直接在案发现场开直播上课。结果我们刚切到尸体照片,直播间就被封了。
回想起那堂网课,我现在都觉得很好笑,大概是最特别的一堂课了。
法医就像《法医秦明》中所述,能让尸体开口说话。疫情期间,正是法医对新冠死者的解剖发现了病毒的致病机理。
看似冰冷的专业实际上却在守护着每一个生命的尊严。
下学期我就要去深圳做交换生了,心中既有期待又有些紧张,这不正是大学生活的独特魅力吗?在试错、尝试和探索中找到那个最完美的自己。
我现在已经对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规划:本科毕业后可能会考公务员、进公检法系统或者做律师。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想继续深造。
反正我已经决定了要走法律这一行,那自媒体就当作副业,玩玩就好。
我认为,法律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使命。鲁迅先生曾说过:"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现在每一步的努力,都是为了让法律真正成为正义的守护者。
最近常听人抱怨:"现在的年轻人,压力太大了。"每当这时,我都会想起在衡中的日子。
说实话,衡中的管理确实严格,但那里的规则让人觉得踏实。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职责,也知道如何通过努力实现目标。
现在回想起过去那种单纯努力奋斗的时光,反倒是最美好的记忆。
这大概得益于我父母的教育方式。作为北漂一族,他们的教育方式很独特:既遵循传统的要求,又给我充足的自由。从小学舞蹈、琵琶、画画,到后来的编程和编曲,他们都让我自由尝试。
虽然很多事情都只是三分钟热度,但这些经历使我懂得了,人生并非总是非黑即白的。
这两年的旅行让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镜头中不仅有壮丽的雪山和大海,也有陌生人的温暖笑容,以及城市的繁华和车水马龙。
我用自己赚的钱,去丈量这个世界,每一次旅行都是对自我的一次重新认识。
南方周末所说:"面对数不胜数的疑问,自信、自如、自洽地上路,有可能获得最佳答案。"
如果要说衡中教会了我什么,那就是:规则并非束缚,而是帮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节奏。那个被很多人称为"高考工厂"的地方,恰好是我心中最真实的乌托邦。
在那里,我们安守本分却保有纯真,埋头做题却从未放弃梦想。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我们这种看似矛盾的状态,但这就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我依然在追寻着属于自己的乌托邦。它可能就在法律的条文里,也可能在镜头的取景框中,或者是在未来某个不期而遇的瞬间。
但我深知,无论走到哪里,衡中那份坚定与淡定都会一直伴随我。毕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乌托邦,而我,有幸在17岁那年就遇见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