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彭博社报道,比亚迪等中国车企在面临更多限制措施之前,或决定放弃美国市场。前几日,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在访华的公开演讲中声称中国的产能过剩,特别是在在新兴产业领域,正在对全球市场经济和就业形势产生负面影响。
简单来说,就是耶伦认为中国现在生产的商品过多,价格过低,已经无法靠这些出口拉动经济,还导致了美国等其他国家的公司无法与我国进行竞争。美国财长此举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普遍被认为是耶伦在为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找借口。
耶伦所指的新兴产业领域的代表商品之一就是新能源汽车。近年来,中国汽车凭借新能源技术的突破对国外传统车企实现了弯道超车。产品凭借着强大的实力将海外车企打得“满地找牙”。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回应耶伦:新兴产业领域存在所谓“产能过剩”的情况并不存在,产能问题应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原则下考虑,所谓的“产能过剩”是市场机制的正常表现,供需关系经常波动,西方国家历史上也多次遇到类似情况,最终应由市场调节解决。
根据国际能源署测算,预计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将暴增至4500万辆,目前产能不足以应对,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对新能源产品的巨大潜在需求。美国所称“产能过剩”完全就是在为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找借口。
中方强调,贸易保护主义并不能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针对各地对新兴产业发展的热情,中国将尊重市场经济原则,并在国家级进行统筹指导,确保政策公开和透明。我们反对发达国家利用“泛安全化”和绿色保护主义措施来限制合理竞争,这些做法不但对他们自己不利,也伤害了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中方将不会对此视而不见。
虽然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的领导者,比亚迪以及其他多数中国车企正在凭借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强大竞争力开拓海外市场,但除了吉利有进军美国市场的动作以外,其他企业基本不对进入美国市场抱有太高的期待。在考虑到27.5%的进口关税和美国本土汽车厂商竞争因素,即便没有计入美国安全风险调查和特朗普所提出的100%威胁性关税影响,中国车企也可能会回避进军美国市场。
中国车企把目光投向了墨西哥和巴西的拉丁美洲市场。他们接连在这些区域建立工厂,正是看中了其虽然规模更小,但更有利可图,且容易进入。
中国车企放弃美国市场?不,是美国拒绝中国车企进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