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在选择继承人时,犹豫不决,结果这两人帮了司马炎大忙!

情怀历史如风 2024-08-01 23:51:42

在司马懿、司马师去世后,司马昭不仅成功执掌大权,也为西晋取代曹魏铺平了道路。不过,在选择继承人的问题上,司马昭曾犹豫不决,不知道该选长子司马炎还是选次子司马攸。诚然,司马炎是司马昭的长子,但是,次子司马攸的才能、名声和威望都在司马炎之上。

更为关键的时,司马昭的大权,就是从兄长司马师那里接来的,司马昭经常对人说,我手里所掌握的本来是景王(指司马师)的天下,因为这一缘故,司马昭曾一度很钟意过继给司马师的司马攸,有让司马攸作为继承人的想法。

但是,司马昭的这个想法,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特别是笔者今天要说的两位大臣,帮助司马昭坚定了传位给长子的决心。所以,这两人可谓是帮了司马炎大忙,并在之后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一方面,就裴秀来说。裴秀(224年-271年4月3日),字季彦。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省闻喜县)人。裴秀是晋时期名臣、地图学家,东汉尚书令裴茂之孙、曹魏光禄大夫裴潜之子。

根据《晋书》等史料的记载,当初,司马昭未定世子人选时,有意立舞阳侯司马攸为世子。得知这一消息后,司马炎害怕自己无法被立为世子,于是询问裴秀说:“人有贵贱之相吗?”并把自己身上奇异的标记给裴秀看,借此拉拢裴秀。

对此,在笔者看来,面对司马炎主动抛过来的橄榄枝,裴秀自然要投桃报李。于是,裴秀后来便对司马昭说:“中抚军(指司马炎)在世人中有德望,又有这样天生的标记,一定不是为人臣的相貌啊!”自此才定司马炎为世子。

进一步来说,在此之前,甘露五年(260年),司马昭立常道乡公曹奂为帝(魏元帝),裴秀因参与谋立定策,进爵为鲁阳县侯,增加食邑七百户,又迁任尚书仆射。因为裴秀已经是司马昭的左膀右臂,这促使他的建议能够影响到司马昭,从而成为司马炎被立为晋国世子的重要助力。

另一方面,就何曾来说。何曾(199年—279年1月12日),原名何谏,字颖考,陈国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西晋开国元勋,曹魏太仆何夔之子。

同样是得知司马昭想选择司马攸作为继承人的消息后,何曾极力反对。何曾对司马昭说,中抚军(司马炎的官职)聪明神武,才华出众,长发垂地,手臂长过膝盖,这不是人臣之相啊!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何曾的意思是说,司马炎有帝王之相,如果司马昭仍然选择司马攸的话,很可能会导致兄弟相残的结果。因此,权衡利弊后,司马昭只好确定选择司马炎作为继承人。

咸熙元年(264)三月,何曾受命担任司徒,进封朗陵侯,与太尉王祥、司空荀顗同列三公。考虑到何曾的显赫地位,他的建议自然也会明显影响到司马昭最终的决定。

最后,裴秀、何曾帮助司马炎成为继承人,后者自然不会忘了他们的恩情。

司马炎继位晋王后,拜裴秀为尚书令、右光禄大夫。西晋建立后,裴秀担任左光禄大夫,封钜鹿郡公。泰始三年(267年),裴秀升任司空,也即位列三公。泰始七年(271年),裴秀因服食寒食散后饮冷酒而逝世,享年四十八岁,谥号“元”。

西晋建立后,何曾历任太尉、司徒公、太宰兼侍中,进封朗陵县公。朝会之时,剑履上朝,如西汉相国萧何故事。屡以年老辞职,不得朝廷允许。对此,在笔者看来,何曾的地位甚至要在裴秀之上,也即不输司马孚等西晋宗室了。咸宁四年十二月丁未日(279年1月12日),何曾去世,享年八十岁,获赠太傅,谥号为元。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