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牺牲群众生命也要保全的最高机密,成击溃德军的终极武器

爱历史的黄油薯片 2020-12-25 15:06:37

为了整体利益,而选择残忍地牺牲局部利益,甚至是一个城市的人命,是否有违人性和道德呢?

在英剧《神探夏洛克》第二季第一集里,英国和美国为了不暴露政府的情报来源,就算知道敌方的计划,也选择让恐怖分子炸掉飞机。(注:为了骗过恐怖分子和不造成伤亡,已经把机上乘客换成尸体。)

剧中台词

而剧中演绎的一切,与二战时期的考文垂事件几乎一模一样——除了没有伤亡。

“哑谜”密码机

我们对二战时期的战争印象是枪林弹雨,各国争先恐后研制更具杀伤力武器,即明面上的军事战争。但打仗不仅靠武器,更靠情报。为了防止敌国得知己方情报,或想打探敌国情报以赢得战争,在炮轰废墟的地下,密码战也是狼烟四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德国工程师亚瑟·谢比乌斯(Arthur Scherbius)发明了一台密码机,并于1918年申请了专利,将密码机取名为“哑谜”(“Enigma”,或英尼格玛)。希特勒对这台密码机极具信心,深信其密码不会被破解,并大量投入使用。

1930年代后期及二战时使用的军事机型,Enigma I

1939年8月,英国情报机关截获了一台“哑谜”。经研究后,确认德军早在1930年代就使用这台机器通讯。英国政府立即组织人力、物力,力争破译。阿兰·图灵也在破译项目中担任专职角色。

尽管英国政府早已知道如何读取“哑谜”里的信息,但德国每天都更改密码系统以提高安全性,使得破译任务难上加难。

图灵在此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与其他破译员一起发明了“图灵甜点”(Turing Bombe),大大减少了破译者的工作量。破译成功被封为“超级机密”,从1940年中期开始,英国不断地获取德军信息,赢下不少战争。

“月光奏鸣曲”计划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考文垂是英国的重要工业城市。战争期间,考文垂工业生产转向战争生产,飞机产量占英国飞机的25%,当然还有弹药工厂。从各个方面来说,要想重挫英国,德军必须轰炸考文垂。

1917年,考文垂

1940年11月12日上午,德国空军司令部向驻扎在西欧的德国空军机群司令部发出指示。英国很快就破译了这些指示,得知德军将对考文垂进行大规模轰炸,即“月光鸣奏曲”作战计划。

此前,英国早已通过“超级机密”,多次成功地抵制了德国的入侵,而希特勒也开始怀疑“哑谜”密码机的保密性。

破译内容立即传达给了内阁和丘吉尔,他们此刻是十分纠结的——疏散居民,采取防御措施能够保卫考文垂;但如果这样做,德国就会怀疑英国早已得到空袭警告,或已成功破译“哑谜”,那么他们就会更改一套新的密码系统,以后想要继续获取德国情报的机会就十分渺茫了。那到底是为了短期利益而选择保卫城市,还是为了长期利益而选择任德军轰炸呢?选择工业要镇,还是选择“超级机密”?

丘吉尔视察考文垂废墟

丘吉尔则选择牺牲考文垂,保全“超级机密”,并没有采取防御措施。1940年11月14日夜间,人们听到空袭警报响起,才知道德军来袭。14日至15日,德军共投下了509枚弹药,考文垂几乎被夷为平地。约554人死亡,865人重伤,另有4000多名市民受伤。

“月光鸣奏曲”计划后的考文垂

而德军“圆满”完成“月光鸣奏曲”计划,驾着海因克尔飞机离去。

一些探讨与其他

考文垂事件可以说是二战中较有争议的事件。丘吉尔的选择在很多人眼中是过于残忍、冷漠的,他作出这个选择的初衷是想“超级机密”成为获胜的重要武器之一,而后来的种种事件也表明确实如此。

多年来,人们也一直在讨论作出这样的选择是否有必要,是否有更好的做法来保全“超级机密”。但也不少人怀疑此事件的真实性,认为考文垂事件是人们编造的阴谋论。

轰炸后,伫立于废墟间的教堂,被视为“英国象征”

那要是在读的各位是丘吉尔,会怎么做出选择呢?

0 阅读:15

爱历史的黄油薯片

简介:喜欢历史,主要是国外的冷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