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刑警》剧情进入了积案攻坚阶段,在4个积案中,良城案案情最为恶劣,案犯在1988年到2002间,先后杀害11名年轻女性。受害者中,最大的29岁,最小的只有8岁。
良城案的原型白银案,直到2016年,案犯高承勇落网,才终于告破。
从1988年到2016年,整整28年。
在这28年中,为了侦破此案,白银市公安局先后换了8任局长,人工比对指纹在10万枚以上。
《我是刑警》中,李宝安饰演的范守良,原来是良城公安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为了破案,他化装收过废品,并且在退休后还继续查案,就算已经得了阿兹海默症住进了养老院,范守良还在地上画案件现场。
破案,已经成了范守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了。
《我是刑警》中的案件,都是有原型的,剧中的很多角色,也都有现实原型。
那么,范守良的原型是谁呢?
范守良的原型不是一个人,范守良是白银警方坚持查案公安卫士们的集体群像。
范守良的第1原型是张国孝。1988年,张国孝刚刚调到刑侦支队,他遇到的第一个案件,就是白银系列杀人案的第1个案件。
从此以后,张国孝就和白银案绑在了一起,直到他2009年因病去世。
为了破案,张国孝很多时候连家都不回,不是在办公室,就是在出差路上。饮食方面,张国孝很多时候,就是饼子和咸菜。
为了破案,张国孝跑了河南、内蒙等很多地方,只要听到类似案件,他马上去了解案情,看是否能够并案。
张国孝的办公室有5部电话,他的手机号也是案件线索征集电话,不管什么时候,只要电话进来,张国孝从来不拒绝接听,怕的就是错失案件线索。
白天查案、分析案情、寻找犯罪嫌疑人,晚上睡觉,张国孝做梦都喊着查案。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张国孝得了癌症,最终因病去世。
张国孝在去世前,仍然放不下案件,去世前最后一次和家属交代后事时,因为心中的遗憾,张国孝竟然哭了!
白银案告破后,张国孝的妻子告慰他说:你追了二十年的人终于抓到了!
范守良的第2个原型,是郝玉新。白银案案发时,郝玉新是派出所民警。从此以后,他也和白银案绑在了一起。
不管其他工作有多忙,只要有空,郝玉新每天都会反复翻看,白银案过去几代民警侦办的案卷记录。
后来,郝玉新惊讶地发现,案发现场好像遗漏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那就是没有及时从凶手留下的男性体液中提取DNA,更没有拿这个和库里的进行比对!
2010年,已经50岁的郝玉新担任了派出所所长。他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当年案犯留下体液中DNA提取出来,拿到DNA数据库中进行比对。
但是,比对结果让郝玉新失望了,犯罪嫌疑人还是没有找到。
不过,郝玉新没有放弃案件调查侦破工作,直到高承勇落网,白银案告破。
白银案告破后,郝玉新感慨万千,高承勇一家这些年活得很滋润,两个儿子都上了大学,可那11个被害人的家庭,都破碎了,被害者家人28年不过春节,有人抑郁有人自杀。
不知道高承勇躲在白银工业学校的小卖部里,看到儿子们学业有成时,他有没有良心发现,有没有愧疚之心。
除了张国孝他们3个,范守良的原型中,还有郑毅(一说化名)警官。郑毅警官在36年的刑警从业生涯中,有28年都在研究白银案。白银市的9起案件,他全部参与侦破,大部分讨论会,他都参加了。
1998年,郑毅警官曾就白银案犯罪嫌疑人写过一份报告,勾勒出了犯罪嫌疑人的基本特征。
案犯高承勇落网后,郑毅看到案犯后说:对他的相貌并不意外。
《我是刑警》中,秦川领导破案,靠人工挨家挨户排查、靠观看监控视频、靠指纹和DNA比对,技术手段的确是越来越先进。
到了今天,人工智能已经可以通过DNA序列,描绘出人的相貌和身材,等到这些技术进一步成熟后,案件侦破会更加容易。
还有,《我是刑警》在破案过程中,的确也有刑警抱怨、抵触和懈怠。但是,毕竟这是少数。更多的人,还是像邓光荣、杨雄、陶维志、范守良他们一样,用自己的执着,支撑着刑警事业的天空。
他们不仅仅是刑警事业的脊梁,更是我们伟大民族的脊梁和中国的脊梁。
良城案发生在我老公他们老家的煤矿区,他小时候都有印象,手段残忍远过电视情节。原案不是刀划颈子,而是割走胸部,残害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