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一位深圳36岁的IT男被发现猝死在公司租住的酒店马桶上面,当日凌晨1点他还发出了最后一封工作邮件。他是清华计算机硕士,生前就职于某通讯公司负责一个项目软件开发。据其妻子说,他经常加班到凌晨,有时甚至到早上五六点钟,第二天上午又接着照常上班,她认为其猝死与长时间连续加班有关,“他为了这个项目把自己活活累死了”。
都说35岁是人生的一道坎,在「三十而立」和「四十不惑」之间。IT行业也普遍存在一个说法“程序员干到35岁就不行啦”,而且各种年龄版本的都有,然而事实真的这样吗?
@刘鑫:
我二十二岁的时候,他们说程序员只能干到25 。
我二十五岁的时候,他们说程序员只能干到27 。
我三十岁的时候,他们说程序员只能干到 35 。
我现在三十七岁了。我觉得再干三十年毫无压力。
据说图灵奖得主,SQL语言发明人 Jim Gray 七十六岁还在写程序,上帝无法用时间打败他,最终让他消失在茫茫大海。
近日彭博商业周刊也发表了一篇标题为“Over 30? You’re Too Old for Tech Jobs in China”(需翻墙),文中开头引用了去年十二月份中兴深圳总部一位工程师的跳楼事件:欧建新,一名中兴公司研发工程师,一周前被公司要求离开其岗位。家里有妻子和两个孩子的他为了不失业去公司谈,不知道欧建新是否与公司负责人见了面,也不清楚在他到达公司后具体发生了什么,悲剧结果就是欧建新从中兴研发大楼26层坠楼身亡。那一年,他42岁。
四天后,欧建新的妻子在某博客平台上发表一篇有关她丈夫和他死因的文章。据她的叙述,中兴通讯拒绝给出欧建新被解雇的理由,彭博商业周刊的记者曾试图联系该公司,但公司负责人和代表并没有给予任何回应。
据此,彭博商业周刊认为欧建新之死引发了网友对科技从业者年龄问题的探讨。
“科技公司之所以要招聘年轻人是因为公司要求自己的员工接受高强度的工作,比如 996 工作制。”
但是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加剧,这样的局面将会有所改变。根据世界银行集团的统计,2017年中国人口中年龄超过40岁的有47%,而在20年前这一数据为30%,到了2030年,预计将上升到55%。所以大龄职工会越来越多,今后再招聘年轻人可能没那么好招了。
某上海科技公司的人力资源主管Helen尽管有着一头乌黑的头发、光滑的皮肤和年轻般的外表,但却深知与年龄有关的压力:她今年38岁,老板告诉她,“不要招聘那些年龄超过35岁的人”,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年龄歧视吧。
Helen说:“多数30岁的人已经结婚,还得照顾家庭,他们无法专注于高强度的工作……如果一个35岁的求职者不是想成为一名经理人,那么公司甚至都不愿意看一眼简历。”不过,在说这句话的同时,她也担心这种传统观念或许也会在不远的将来降临在她自己的头上。
在美国,年龄歧视是一件很严重的事。自2015年以来,谷歌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直都有与年龄问题相关的员工集体诉讼官司;今年3月份,据ProPublica的一项调查显示,IBM在过去的五年共裁掉了近2万名美国大龄员工,同时“大幅度增加1980年以后出生的员工”。就这样,这两家公司还说他们没有违反劳动法。
在中国,对年龄歧视可能更严重,中国法律有禁止性别歧视、宗教歧视和残疾歧视等,但对年龄歧视这方面一直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在很多招聘网站中的数以万计的招聘信息,都要求年龄在35岁以下。
比如北京一家技术初创公司的前端开发人员最近发布的招聘公告表示,该公司愿意放宽对教育程度的要求,但年龄却不能放宽:大学学位并不是绝对必要的,但如果你年龄大于35岁,就不要申请打扰了。
那么35岁以上的程序员到底该何去何从呢?据调查,大多数大龄程序员出路无非三条:转管理、创业和继续敲代码。
转管理和创业就不多说了,成功的案例不胜枚举。今天就说说继续敲代码怎么办?我们绝不应该像文章开头那两个极端案例一样。我们要做到有智慧的敲代码:35岁了应该都有自己的家庭需要照顾,不能再像年轻时那样可以无忧无虑的泡在公司加班,最好的一种方法就是转自由工作——远程工作。
客栈之前就采访过一位从技术出身的远程工作者:布耗子,今年近40岁,有15年的工作经验,开发经验就长达10年之久。不仅曾参与设计开发过各类信息管理系统、内容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平台、金融风险分析系统、APP等,还拥有丰富的团队组织及管理经验。
早些年的他创业不顺,从北京回到家乡昆明后有一段思考后续方向的空档期,他便乘着这段时间在网上找点兼职。后来无意中看到客栈在招兼职项目经理,工作模式正合他意,发了份简历申请通过后便正式签约称为程序员客栈的一位远程项目经理。
本来他并不太善言辞,但是工作久了,什么都干过:从最底层的初级程序员到高级开发工程师,从一位小职员到自己在北京合伙创办公司,除了没做过UI设计外,基本上什么研发职位都做过。这次也是由于职业生涯空档期,便来到了客栈作为一名远程工作者。
虽然作为项目经理,但他的工作可不比开发人员少。因为他是做过多年技术开发的,所以在做项目管理时,有很多需求和功能点他都会提前验证下可行性。思考问题时他也会从对方角度考虑问题,然后再想办法处理问题,让程序员和客户方信服。
对于这种远程协作,他认为一大风险就是人。每次一个新项目基本上都是不熟悉的人,其能力、性格、时间等因素都是未知的,需要通过面试摸底、初期磨合了解以及前期项目计划中的缓冲期保留等方式尽快消除不确定因素,需要判定某个人会给项目带来风险后应在早期及时更换人员。他说他创业时就曾雇佣过高薪低能的人,因抱有幻想没有及时处理而深受其苦。其次,在确定人员可行的情况下,由于不能面对面交流,在项目进度中要给予其他人一定的信任。
程序员是一种特殊群体,和其他手艺人不同,虽然都是匠人,从某些角度看,做一辈子瓷器、画一辈子画、编一辈子程貌似没什么不同。然而,电脑毕竟是一种特殊的工具,程序员的工具也一直在变,昨天delphi、今天java、明天Go,后天就有可能python。有人愿意不断去接受挑战,适应变化,而有的人则就觉得会一种语言就可以了。
@李楠
之前有一个把fortran改写为C的项目,团队十几个人吭哧吭哧干了两周,看着进度不乐观,压力越来越大,开始加班。而这期间总有一个老头每天来几个小时,坐在电脑面前敲一敲代码,然后下午六点,准时提包走人。而我们还在那里加班,休息之余,也议论过这个老头,据说是一个高人,但是没人看出高在哪里,代码路过的时候瞟了一眼,完全看不懂。于是接着加班。
结果有一天,本来风雨无阻的老头没再来。当初年少无知的我们私下里嘀咕,不是挂了吧?结果 Leader 果然把我们叫到一起,说要宣布一个重要消息:这个老头写了一个转换器,可以自动把 fortran 的代码给转成 C 了,转换后的代码稍微调整后就可以过编译。大家全部都转测试吧……
远程工作也一样,虽然年龄大了不能长时间在公司加班,但也需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保持智慧,做一名资深“扫地僧”。
写在最后
为帮助那些往想互联网方向转行想学习,却因为时间不够,资源不足而放弃的人。我搜集整理了一套完整的IT学习资料,包括JAVA,Python,web前端,php等,比自己在网上零散收集的结构性和连贯性更强,只为帮助那些想学习的人!点击小编的头像即可进入主页看到领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