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A股有望迈向“基本面牛”?

趣谈百味食 2024-11-27 18:26:46

中信建投证券策略研究首席分析师陈果认为,随着政策逐步加码展开与见效,2025年A股市场有望从“流动性牛”逐步迈向“基本面牛”。虽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震荡分化,但市场将不会缺乏投资机会。短期来看,陈果看好岁末年初的跨年行情,并建议超配资产重估、金融地产、化债受益类、新质生产力弹性资产、受益财政的“两重”“两新”类、服务消费及供给侧改革深化主题方向等。

陈果指出,本轮A股牛市的核心逻辑在于支持资产价格、化解债务、提振内需、实体供给收缩、提升股东回报和新质产业突破,旨在终结反通胀。他还提到,中国经济的反脆弱性体现在出口强势和产业持续进步,而资本市场差距主要源于产能过剩和内需不足。此外,他认为,随着利率下行,股票估值吸引力将提高,且贸易摩擦并非决定性因素,相应政策的出台或将对冲关税风险,提振内需和流动性。

综合来看,陈果对2025年A股市场的前景持乐观态度,认为市场将经历政策驱动的估值修复、基本面预期的震荡和复苏确认的稳健上行三个阶段。因此,可以预期,2025年A股市场有望迈向“基本面牛”,但投资者仍需关注市场的震荡分化和短期投资机会。

中信建投证券策略研究首席分析师陈果对2025年A股市场的具体政策预期是什么?

中信建投证券策略研究首席分析师陈果对2025年A股市场的具体政策预期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政策支持与流动性:陈果认为,随着一系列政策的推出,A股市场有望迎来新的反弹机会。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政策利率的举措释放了流动性,并与未来财政政策形成合力,支撑四季度经济的发展。此外,证监会将发布促进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意见,预计带来最多8000亿元增量资金,这对A股市场形成重要利好。

跨年行情与投资策略:陈果看好岁末年初的跨年行情,建议超配资产重估、金融地产和化债受益类、新质生产力弹性资产、受益财政的“两重”“两新”类以及服务消费与潜在受益供给侧改革深化主题的方向。他还强调了逢低布局的重要性,在市场调整时寻找优质资产的买入机会。

从流动性牛到基本面牛:陈果预计,随着政策逐步加码展开与见效,2025年牛市有望从“流动性牛”逐步迈向“基本面牛”,虽然过程中难免出现震荡分化,但市场将不会缺乏投资机会。他指出,如果内需政策完全对冲可能的外需冲击,物价合理回升,那么到2025年下半年可确认A股盈利复苏趋势,景气投资将逐步回归。

政策组合拳的影响:自9月24日金融新政出台以来,政策组合拳对A股市场产生了三方面影响:改善市场风险偏好、带来新一批增量资金、提振居民消费和缓解地产链压力。陈果建议大力补贴支持和激励企业与居民部门,以推动市场发展。

结构性亮点与行业配置:陈果建议关注四大结构性亮点,并在行业配置上建议关注受益于央行对资本市场支撑的非银行金融、受益于降息和地产支撑政策的地产链、钢铁、煤炭等,以及受益于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的消费行业。

2025年A股市场“基本面牛”的核心逻辑和支撑因素有哪些?

2025年A股市场“基本面牛”的核心逻辑和支撑因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根据阿里巴巴云的报告,预计2025年企业盈利增长将好于2024年,这主要得益于经济周期的供需再平衡。在这一背景下,A股市场的结构性机会有望增多。

政策方面,自2024年9月以来,我国政策加码有助于提振增长预期,是扭转低通胀环境的关键。此外,稳增长政策的实施也将对经济提供支撑,从而提升市场信心。

增量资金是本轮上涨的重要推升因素,预计2025年国内居民资产和全球资金配置需求将有积极变化,支持指数表现。同时,利率下调有利于提升资金风险偏好,进一步推动市场活跃度。

关注四条主线:景气成长(如锂电池、高端制造、半导体等)、韧性外需(如电网、商用车、家电等)、新型红利(高股息公司和泛消费领域)以及政策支持(并购重组、破净修复等)。这些领域的景气度和成长性将成为市场的重要支撑因素。

从宏观视角看,当前市场低估程度明显缓解后,2025年关注重点为估值驱动能否向盈利驱动顺利切换。历次基本面复苏时,ROE与股价相关性迅速回升,表明基本面影响力及持续性较强。

全球流动性宽松是大势所趋,美联储政策边际变化也将对市场产生影响。外部美国新总统上任后的相关政策可能对我国出口及出海企业带来影响,但整体而言,全球流动性宽松将继续支持市场。

2025年A股市场“基本面牛”的核心逻辑在于经济周期的供需再平衡、政策支持与投资者预期改善、资金面变化、行业景气度与成长性以及估值修复向盈利驱动切换。

如何评估中国经济的反脆弱性及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评估中国经济的反脆弱性及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根据国际金融论坛(IFF)发布的《2023年全球金融与发展报告》,尽管中国金融体系面临国内外多重挑战,如经济复苏缓慢、房地产行业受严格监管和需求低迷等,但中国政府有足够的政策杠杆来维持金融体系的稳定。中国政府通过战略控制和主动管理金融风险,限制资本自由进出,并加强金融安全网,如限制房贷首付比例和监管影子银行活动等,从而保护了金融体系免受全球金融冲击。

然而,从历史数据来看,中国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处于高脆弱性状态,并存在高概率的制度切换。这表明,在高脆弱性状态下,经济对金融脆弱性冲击的反应显著,GDP增长下降,经济活动放缓。因此,监测潜在的金融脆弱性对于预防或避免危机期间对实体经济的溢出效应至关重要。

此外,招银国际证券的报告指出,当前中国资本市场比较脆弱,波动性可能加大,外资流入放缓的风险也存在。尽管如此,中国既有政策工具也有管治能力来控制风险的蔓延,监管部门与资本市场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

从韧性资本市场的建设框架来看,频繁发生的经济冲击迫切需要建设韧性资本市场。例如,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经济发展受其影响相对较小,但在2020年的新冠疫情中,中国资本市场的韧性受到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尖锐的挑战。因此,建设具有更高韧性的资本市场成为了迫切需求。

总体而言,中国经济的反脆弱性体现在政府的有效政策调控和金融体系的相对封闭性上,这有助于抵御外部冲击并维持金融稳定。然而,随着金融市场融合和中国经济开放,潜在的脆弱性和不可持续的房地产价格可能威胁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哪些行业或领域最有可能受益于2025年的A股市场牛市?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多个行业和领域有望受益于2025年的A股市场牛市。以下是一些可能受益的行业或领域:

交通运输物流:该行业在报告中被提及为待价而沽,顺势而为,表明其具有一定的投资潜力。

航空航天科技:预计该行业复苏在望,景气可期,表明其未来增长潜力较大。

家电及相关:在国家补贴的带动下,家电行业有望全面开花。

博彩及奢侈品:受益于交通基础设施升级及新物业放量,该行业也有望受益。

银行:银行行业被描述为行稳致远,显示出其稳定性和长期增长潜力。

科技硬件:AI技术的应用将牵动新应用和新需求,科技硬件行业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汽车及零部件:自主崛起的趋势和技术创新将为该行业带来龙头机遇。

软件和电信服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软件和电信服务行业有望实现快速发展。

医疗器械:新型IOL有望引领白内障手术市场,医疗器械行业前景广阔。

非银金融及金融科技:走出悲观预期,延续估值修复,显示出较大的投资机会。

新能源车中游:基本面磨底,龙头盈利稳健,表明该领域具有较好的投资前景。

此外,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国产替代科技创新、大消费板块、央国企改革、“一带一路”主题、绿色转型和养老服务等主题也显示出较大的投资机会。新兴产业如半导体、医药创新和新能源行业由于市盈率相对较低,也可能成为A股市场的明星板块。

针对2025年A股市场的投资策略,有哪些具体的建议或策略?

并购重组:关注企业并购重组活动,特别是那些通过重组实现业务整合和提升竞争力的公司。这些公司往往在市场调整期间具备较高的投资价值,因为它们能够通过整合资源来提高效率和盈利能力。

人工智能及新质生产力: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以及其对生产力的提升作用。AI相关的TMT(科技、媒体、电信)行业将继续受益于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建议投资者关注传媒、通信、计算机、电子等行业。

化债受益:分析债务重组对市场的影响,以及相关受益企业。随着政府对债务问题的重视和解决,相关受益企业可能会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市场机会。

超跌优质龙头:识别市场超跌的优质龙头股,关注其反弹潜力。这些股票通常在市场低迷时被低估,但在经济复苏或政策利好时会迅速反弹。

以旧换新政策和消费场景修复:研究政府政策对消费场景的修复作用,以及对相关行业的影响。例如,汽车、家电等消费类板块可能会因政策刺激而受益。

美联储降息:分析美联储降息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以及对A股市场可能产生的连锁反应。全球流动性宽松有助于提升A股市场的估值水平和投资吸引力。

证券行业政策支持:预计相关部门将继续逆周期调节,优化上市制度,降低公募基金股票交易佣金费率,吸引更多资金入市,并推出更多创新政策。这些措施将为市场提供更多元化的投资选择和风险管理工具。

高端制造业:继续关注高端制造业板块,该板块受益于政策红利催化,成为未来几年投资布局主线。半导体、5G、医疗器械等领域具有长期发展潜力。

数字经济和科技创新:数字经济和科技创新领域将继续是投资热点,特别是国产替代、数字经济和专精特新三大领域。这些领域不仅受益于政策支持,还具备较高的成长性和技术壁垒。

低波红利策略:采用低波红利策略作为“压舱石”,既具备防御型配置属性,又具备稳健获取分红回报的特征。建议关注电信运营商、煤炭、石油石化、公用事业等低估值高股息行业。

总结来说,2025年A股市场的投资策略应聚焦于并购重组、人工智能及新质生产力、化债受益、超跌优质龙头、以旧换新政策、美联储降息、证券行业政策支持、高端制造业、数字经济和科技创新以及低波红利策略等多个方面。

0 阅读:5

趣谈百味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