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院院士最新认定:北大、清华等顶尖高校科研能力再获认可

未名林 2024-01-12 15:38:38

现代的大学已经不仅仅是人才培养的基地,同时也是前沿学术研究和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尤其是以清华北大、华东五校、中坚九校等为代表的顶尖研究型大学,凭借一流科研团队、行业领先的科研平台,在前沿科技领域大展拳脚。

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主办、两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2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新鲜出炉,其中7个重大科技进展由高校主导完成,清华、北大、中国农业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悉数上榜。

这些院校,在2023年又贡献了哪些突破性研究成果呢?

清华大学等:推动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商运投产

在清华大学、中国华能、中核集团等单位的共同建设下,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终于商运投产,这也标志着我国在高温气冷堆核电技术领域进入全球领先水平。

核能发电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重要的能源,我国一直在不遗余力推进核能的安全利用。作为核能安全研究的中坚力量,清华大学为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的最终研制成功提供了大量技术支持。

清华的电气工程学科实力高居国内高校首位,打造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韩英铎领衔、100多位专家组成的超豪华科研团队,创建了新型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特高压工程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国际领先的科研平台,一直活跃在电气工程领域的最前沿。

北京大学:研发出超越硅基极限的二维晶体管

北大彭练矛院士是国际知名的材料物理学家,长期从事电子衍射和电子显微学基础研究。他发展并完善了一般性的多次弹性和非弹性电子衍射理论,并将此理论应用于晶体与表面结构和生长研究,是北大乃至全国纳米科学研究的学术带头人。

2023年,彭练矛院士和邱晨光研究员团队,构筑了10纳米超短沟道弹道二维硒化铟晶体管,提出“稀土钇元素掺杂诱导二维相变理论”,发明“原子级可控精准掺杂技术”,成功研制了迄今为止全球速度最快、能耗最低的二维晶体管。

值得一提的是,邱晨光研究院在2016年才从北大博士毕业,目前已经是“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研究的青年首席科学家,入选2023达摩院青橙奖名单,是北大未来的科技新星。

中国农大等:发现耐碱基因可使作物增产

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以中国农大、华中农大、华南农大等农业类大学为代表的院校,在发展农业科技、新农业等方面作出了诸多重大贡献。

由中国农大于菲菲教授、华中农大欧阳亦聃教授、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谢旗研究员等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研究,首次发现了主效耐碱基因AT1及其作用机制。这个研究成果的意义在于,该基因能有效提高水稻、玉米、高粱等作物在盐碱地的产量。

于菲菲教授等人,数十年来一直专注于作物耐碱性研究,是国内作物遗传学的主要学术带头人,他们的研究成果,对于提升作物产量、改良盐碱地的综合利用有重大意义。

中山大学等:首次发现液氮温区镍氧化物超导体

近些年来,超导体研究热度居高不下,清华、中大等院校的科研团队也一直在专注于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2023年,中大王猛教授团队与清华大学张广铭教授等人员和单位合作,首次发现在14GPa压力下达到液氮温区的镍氧化物超导体,系我国科学家率先独立发现的全新高温超导体系。

中大的王猛教授、清华的张广铭教授,都是我国知名的凝聚态物理研究人员,从事强关联电子材料的中子散射研究、新材料合成和大块单晶样品生长等研究。全新高温超导体系的发现,有望推动破解高温超导机理,使设计和预测高温超导材料成为可能。让我们期待在他们的努力下,高温超导材料能早日诞生。

北京大学: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证据

作为国内理学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的领头羊,北大在天文学的研究水平也在国内遥遥领先,近年来诞生了多个重大研究成果。

北大的李柯伽教授长期致力于引力波的研究,由他参与发起的中国脉冲星测时阵列(CPTA)研究团队,在2023年利用“中国天眼”(FAST)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性证据。

中国脉冲星测时阵列研究团队由北大李柯伽教授和中科院多名天文学家组成,致力于脉冲星测时探测基本物理过程、辐射机制和相对论等离子体物理等领域的研究。纳赫兹引力波证据的发现,表明中国纳赫兹引力波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西电、重大:全球首个全链路全系统空间太阳能电站地面验证系统启用

“逐日工程”的全称为“空间太阳能电站系统项目”,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段宝岩院士团队联合重庆大学杨士中院士团队领衔,在2023年正式落成启用,成为世界首个全链路全系统空间太阳能电站地面验证系统。

西电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实力雄厚,而段宝岩院士是国内著名的电子机械工程专家,是西电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学术带头人。在他和杨士中院士等人的主导下,“逐日工程”依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省空间太阳能电站系统重点实验室建设,未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太空可助力构建空间能源网、空间充电桩,在陆海空可为无人机群、空中飞艇、海上移动平台、灾害及边远区域提供无线供电。

山东大学、上海交大:阐明嗅觉感知分子机制

山东大学的孙金鹏教授,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药理学),长期从事膜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GPCR)的相关研究。他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李乾研究员合作,在2023年首次阐明了嗅觉感知分子机制。

孙金鹏和李乾的研究成果,阐释了II类特异嗅觉受体感知气味的分子机制,为嗅觉受体家族识别配体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该研究对开发靶向嗅觉受体的新药也有重大意义。

此外,神舟十六号返回、天问一号研究成果揭示火星气候转变,以及中国首个万米深地科探井开钻等重大研究成果,同样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2023年十大科技进展。

近些年来,我国科学和技术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其中,顶尖研究型大学功不可没,充分展示了高校出色的科研能力。希望我们的科学家继续努力,带领我们的科学技术笑傲世界科技舞台。

5 阅读:1478
评论列表
  • 2024-01-12 18:57

    西电,太特么的牛逼,中国的隐形守护者

  • 2024-01-19 09:20

    丢人,拿政策第一,拿经费也是第一,拿状元也是第一。你强也是不值得炫耀的,其他的三样皆无的怎么跟你比?有本事跟他们一样待遇再跟他们拼。你一个出生富豪的家庭,你还跟农村的孩子比较强,要点脸不!?

  • 2024-01-13 04:00

    天天吹牛逼!!!没看见那一个引起美国人的恐慌;国家公布的“哈工大计划”震惊美国和和欧盟!!!国防七子才是国家的脊梁大学!!!

    boy陈博 回复:
    没必要捧一踩一,国防类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的任务都不同。
  • 2024-01-12 22:55

    山大呵呵

  • 2024-01-13 09:55

    立足国内猛攻科技高峰,成绩斐然;中国的月亮也很圆,恭喜!

  • 2024-01-13 01:20

    这种所谓科技都会扫入时间的垃圾场

  • 2024-01-12 22:54

    哈工大哪去了?没有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