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揭开了楼市的遮羞布!

米米宅 2023-10-11 00:54:17

1

关于碧桂园的传闻越来越甚嚣尘上!

可以肯定的是,这将是这一个阶段,国内地产最大的隐患。

在上下一体轰轰烈烈的大救市的时候,如果碧桂园真的出现了重大危机,直白说就是暴雷,那么必将对楼市造成第二轮核弹级冲击。

但现实是,就在碧桂园辟谣的第二天,确定违约的消息正式传来。

仔细看,这并不是本金,而是票息,是借债应付的利息,这让人更为震惊。

这让我们再次看清事实,房企到底有多难。

碧桂园阐述的流动性危机的核心原因有三个:

销售额大降

再融资环境持续恶化

各类资金监管

不管从体量还是规模上来说,碧桂园都是不亚于恒大的巨无霸开发商。

截止到2022年底,碧桂园总资产为1.74万亿,总负债1.43万亿,资产负债率82.25%。

而最新的数据是,不算所有的欠债,仅仅是碧桂园已售未交付的项目,价值就有6600亿。

所以一个核心的事实是,虽然看似碧桂园的账上有1400亿的现金,但基本都将被用来保交楼。

所以,必须依赖于增量资金,但这又出现了另一个事实:

销售出现断崖,终将导致现金流的入不敷出,这也让包含流动性危机之内的一切的可能性,都只是时间问题。

如果碧桂园被挤爆,国内楼市受到的冲击,将不亚于恒大,市场可能会对房地产彻底失去信心。

近两年来,由于房企暴雷导致的烂尾潮,成为压垮楼市信心的第一根导火索,烂尾导致的财富凭空消失,而房贷债务一分不能少。

在此之外,叠加前期数年的楼市投资,到了变现的时刻,忽然发现市场流动性基本完全丧失,这导致资金流转彻底停滞。

这是行业和市场同时出现了重大问题。而这是房地产几十年来,从来没有的现象。

结果,行业和市场双向叠加,最终让市场彻底转向看空。

而今,经过两年的保交楼,这基本是用刚兑思维在拯救信心;这一刻,又在宣告轰轰烈烈的大救市。

在这个信心起复的重大时刻,碧桂园已经成了最大的定时炸弹。

但其实,市场的寒意并不止步于碧桂园,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国内楼市的下沉远未到达底部,并且一直在持续的下行振荡之中。

这也是我在整个七月解读救市政策时,对整个救市无比失望的原因,如山的会议和刺激文件接踵而至,但看来看去,看似什么都有,却又什么都没有,精神刺激远远大于实际落地。

2

碧桂园的危机,更加坐实了龙湖前几天的内部会议传闻。

事实上,市场的下行并没有截止到碧桂园。就像2021年的第一轮挤爆以恒大开始,很显然,接下来,很有可能会出现房企的第二轮挤爆潮。

更重要的是,在第一轮挤爆时,主要集中在民营房企,而这一次,却有向国企和央企蔓延的趋势。

就在7月,在碧桂园陷入危机之时,另一家被传陷入流动性危机漩涡的是远洋。

而和一众民企不同的是,远洋集团是正经的央企色彩的房地产企业,此刻也开始处于债券展期和违约的边缘。

重要的是,房企信用经过这两年的动荡,早就已经是命比纸薄,而负面的消息,又更具有传染性。

如今,一旦排名前几的巨无霸企业碧桂园和央企色彩的企业远洋同时传出资金负向传闻,房企刚刚修复的信誉必将遭受重击!

事实上,因为市场的不信任,就连公认的优质房企万科发债,也是困难重重,利率更高五年期债券直接发行失败,而三年期债券在交叉保护偿债保障承诺之后,发行成功。

根据财新的报道,市场上现在对房企,就像是老太太走夜路,走一步看一步。

但这只是其一,更深层次的风险在于,大型地产公司和国央企接连出险,可能会消灭资本对城投和地方债仅存的信心。

所有人都知道,房地产和地方财政是强势的交叉互动关系。

地产风险持续下探,地方财政势必雪上加霜,将会直接挤爆城投债风险。

3

事实上,房企已经救了整整两年,但救到今天,却忽然爆发了第二轮的挤爆潮。

这只能说明,行业的危机到底有多重,也说明了救市的张力也许并不够强。

一个月前,建业地产正式违约境外债。一直以来,建业是一家极其在乎信誉的开发商,在危机重重的2022年,为了不愿违约,卖资产、卖股份终于凑齐了钱。但是今年,真的是抗不动了。

实际的情况是,2022年12月到2023年5月,一共有37家房企启动第三支箭,开启股权融资,但是只有在港股,也只有万科和碧桂园实际落地了。

而最新的消息是,在碧桂园出现流动性风险传闻时,本来在8月初计划按每股1.3港元的固定价格初步配售18亿股股份,募集资金共23.4亿港元,并将募集资金用于偿还债务。但最新消息称,该配股计划已经取消。

而在A股,所有的房企股权融资计划,甚至还停留在流程审批阶段。

兜兜转转,依然还在原点,这就是最魔幻的现实。就像ICU里,病人在排队病亡,医生还在讨论是按照年龄大小救,还是按照男女救,就此僵持,把病人忘了。

有些时候,把政策不折不扣的执行下去,比新出台更多更重磅的政策更管用。

2023年5月,80家典型房企的融资总量只有263.29亿,环比减少56.4%,同比减少60.4%,为2020年以来单月融资规模最低。

2023年上半年,地产信用债,国企融资占了96.2%,一大半民营房企颗粒无收。

什么是现实,这就是最残酷的现实!

销售额大降

再融资环境持续恶化

各类资金监管

救市两年,这三大核心因素,基本没有一个获得了彻底改善。

房企销售,7月比6月,环比全部大降。

排除销售之外,强政策引导的融资环境不仅没有改善,反而在持续恶化,各类资金监管并没有放松。

而销售又持续下降。

三者叠加,国内楼市最坏的时候,还远没有到来。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