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战争中,高超音速导弹如同一把锋利的矛,能够穿透任何传统的防御系统,而美国和日本最新签署的联合研制高超音速导弹拦截器的协议,无疑是在打造一面坚固的盾。这场矛与盾的较量,不仅是科技的竞赛,更是中美两国军事实力抗衡的体现。
美国导弹防御局早在2022年就已向雷神公司和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征求设计方案,计划在导弹滑翔阶段进行拦截。这一计划的实施,标志着美国在高超音速武器防御领域的重大进展。2023年8月,日美两国领导人在华盛顿峰会上达成了初步共识,并在经过一年多的谈判后正式签署了协议。根据协议,日本将负责开发火箭发动机和头部拦截器推进系统,而美国则负责目标追踪和锁定技术的研究。整个项目预计成本超过30亿美元,其中日本将承担10亿美元。这种拦截器预计将能安装在日美现役宙斯盾驱逐舰的垂直发射系统中,并与“基线9”作战系统联合使用,以探测、追踪、控制和拦截高超音速威胁。预计该拦截器将在2030年初开始服役。
美日的联合声明强调,共同开发高超音速拦截器将加强两国同盟的威慑态势,这是继“标准3”Block IIA导弹之后的第二次联合研制反导武器。高超音速导弹的飞行速度超过5倍音速,并能在大气层内进行无法预测的变轨飞行,使得现有的反导系统难以拦截。尽管有报道美国“爱国者”反导系统曾成功拦截俄军的“匕首”高超音速导弹,但美军现役的反导系统仍无法有效应对中国“东风-17”和俄罗斯“锆石”等更先进的高超音速武器。五角大楼对此表示担忧,并强调美国需要更多的主动和被动防御措施来抵御高超音速武器的进攻。
美国国防情报人员指出,中国在高超音速武器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能够对美国本土的核武器和常规武器打击系统构成实质性威胁。这种能力可能改变传统的“美攻中守”的战略态势,因为中国拥有越来越多的导弹能够打到美国本土。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高超音速武器库,其中包括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它能够突破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携带常规或核弹头对美国本土的关键目标构成威胁。美国在高超音速武器的研发上进展缓慢,导致中美之间的力量平衡开始出现失衡。
美国在亚太地区拥有近200个军事基地,这些基地对中国大陆构成军事打击威胁。然而,这些基地对美国本土的价值相对较小,中国几乎不可能通过打击这些海外基地来影响美国本土利益。美国的核力量是其对中国进行军事施压的底气之一,美国保有超过5000枚核弹头和800架核武器发射载具。尽管中国正在扩充核武库,但与美国相比仍有巨大差距。然而,中国在高超音速武器领域的发展正在改变这一局面,尤其是东风-17等导弹的曝光,动摇了五角大楼的信心。
中国在高超音速导弹研发上的效率正在提高,五角大楼的机密情报显示,中国已经试射了射程超过2000公里的东风-27高超音速导弹。这表明中国研发出能够打到美国的高超音速导弹只是时间问题。与此同时,美国新一代战略核武器LGM-35A“哨兵”洲际导弹在研发上遇到了重大障碍,预计要到2030年代才能服役。这使得美国的一次打击核能力面临不确定性,而且“哨兵”导弹在面对中国可能的高超音速洲际导弹时,存在服役即落后的风险。
随着中美两国在战略武器方面的差距正在迅速缩小,美国在对华问题上可能失去其咄咄逼人的优势。这一变化,不仅是军事技术领域的竞争,更是国际战略平衡的重大调整。在这场高超音速的竞赛中,美日的“天空之盾”能否抵御中国的“东风”之矛,将是影响未来国际局势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