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可惜的人,英年早逝的懿文太子朱标

老诺讲历史 2023-05-01 21:31:48

明朝最可惜的人是谁呢?明太祖朱元璋相信大家都知道,这位要过饭,当过和尚的传奇皇帝有一个十分出色的儿子,大家可不要以为我说的是那位发动“靖难之变”的明成祖朱棣。明成祖朱棣虽然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帝王,但是他的得位不正,是抢了自己侄子朱允炆的皇位得来的。而我要说的这个人物是朱允炆的生父,也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所生的嫡长子朱标。

明史中记载,朱彪是嫡长子,他的生母是高皇后马氏,当朱彪出生时,朱元璋正在攻打集庆,当他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兴奋地跑到当地一座山上,刻了八个大字“到此山者,不患无嗣”。朱元璋对朱彪从小就寄予厚望,将他当成接班人培养。朱元璋对这个儿子抱以极大的希望。公元1360年,朱元璋请宋濂等名儒为师授其经学,接受正规的儒家教育。公元1364年,朱元璋自立为吴王后,九岁的朱标则被立为世子,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朱标被立为皇太子。朱元璋对朱标极其爱护,命人考历代东宫官制,并选拔功勋道德老成者兼领东宫,辅导太子。像李善长、徐达、常遇春、冯胜、胡美、汤和、刘基等这些文臣武将都当过朱标的老师或者教授过朱标,可见朱元璋对这个嫡长子的重视程度是非同一般的。

除此之外,朱元璋对培养太子品德的方面也是十分重视,他认为只是一味的背诵儒家经典而心不正,是不能成大事的,更是要能成为一位能体恤民情的贤名君主。于是除了各方名儒外,他还特意挑选了品行高雅者,教授朱标,因此在朱彪身上毫无半点纨绔习气。由于朱标自小接受正统的儒家教育,长大之后温文尔雅,相较于朱元璋的杀伐果断,朱标的天性仁慈宽厚,也甚得人心。后来朱元璋一度让朱标代替自己监国,偶尔有与朱元璋意见不合的时候,朱元璋也仅仅只是不采纳,从未迁怒过朱标,由此可见朱标太子的位子有多么的牢固,这要是换做他人,以老朱那秉性恐怕早就人头落地了。

朱标不仅受到朱元璋的偏爱,就连自己后面的二十几个弟弟,也没有一个不服气的。朱标对这些弟弟们也是关爱有加,倍加呵护,弟弟们无论是谁犯了错,朱标都会想尽办法求情,而且有几个弟弟还是朱标一手看大的,简直就是如父如兄一般。这一点也让朱元璋非常满意。朱元璋虽然杀伐果断,但是很看重亲情。朱标的所作所为让朱元璋觉得把权力传给他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同时满朝的文臣武将几乎都是朱标的嫡系。别看他的几个同胞兄弟几个带兵作战,一个比一个勇猛,比如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等。如果朱标不是英年早逝,给他们十个胆子他也不敢,同时也没有能力去和朱标掰手腕。

公元1392年年仅37岁的朱标英年早逝,六十多岁的朱元璋悲痛欲绝悲伤地说,“朕老矣,太子不幸,遂至于死,命也!”由于朱元璋对朱标感情深厚,认为朱允炆身上有朱标的影子,也会是一个和朱标类似的接班人。朱元璋为了能够稳固朱允炆的地位,而开始清洗武将集团,杀蓝玉,杀傅友德,杀冯胜。如果朱标不死的话,别的人不说,蓝玉肯定不会死,朱棣若是造反,肯定不是蓝玉的对手。朱棣大概只会在北平和蒙古人作战,成为明朝的一代名将而已。

公元1398年,朱元璋死后,朱允炆在南京继位后,和齐泰、黄子澄等人激进削藩。迫使燕王朱棣造反,从北京打到南京,朱允炆生死不明成为历史上的一桩悬案,随后朱棣把都城从南京迁往北京。如果朱标不死继承了皇位,那么就不会有燕王朱棣的造反之举,也就没有了今天的北京城。因为朱标活着的时候曾表明,长安城是八水环绕的福地,最适合建都,从这个方面来说,朱标对于建立都城在长安是持肯定态度的,而朱元璋在这个方面也是赞成的。朱标的去世极大的改变了明朝历史。朱彪去世后,朱元璋悲痛不已,将他葬在孝陵东侧,是为懿文太子。公元1399年,建文帝追尊朱标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燕王朱棣靖难之役称帝后复称朱标为懿文太子,公元1644年崇祯朱由崧复称其为孝康皇帝。

如果朱标在世成为皇帝,那么就不会有靖难之役的发生,中国的历史走向也许会有另外一番景象。

0 阅读: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