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老师来就是给你们解决问题的,你把老师关到门外,你觉得这样合适吗?”调解员没想到自己身为老师,为他们调解,刘盼盼却不买他的账,门都不开,让他没有一点面子。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盼盼正坐在家中,听着外面的喧嚣。敲门声打断了她的思绪,来者是一位调解员,满脸关切地向她传达一个信息:“请您不要放弃这段婚姻,您和丈夫的关系还可以修复。”
然而,盼盼对此毫不在意,她冷冷回应:“我们已经离婚了,我没有任何理由去复婚。”调解员并未放弃,试图说服她:“为了孩子,你们还是应该考虑复合。”
究竟是怎样的过往让盼盼和她的丈夫建伟走到了这一步?调解员为什么会如此坚持呢?
原来,盼盼与建伟的婚姻已经持续了十多年,建伟的暴力行为已然成为日常。盼盼原本是想为了孩子坚持这段婚姻,然而一次激烈的争吵后,建伟将她打得骨折,让她感到恐惧。她意识到,这种生活实在是无法承受,果断带着孩子回了娘家,并留下了一份离婚协议书。
建伟对盼盼的突然决裂感到措手不及,以前的暴力不过是小打小闹,没想到这次妻子居然这么认真的提出离婚。在他眼里,妻子应该原谅他,因为他已经知道自己错了,并迫切希望家庭能够重归于好。他一再承诺,若能得到盼盼的谅解,他会彻底改变,绝不会再犯错。
而那一次的冲动行为,建伟解释称,都是因为盼盼忽略了他,总是忙于家务和孩子,才让他感到失落和愤怒,致使他一时失控。
调解员看到建伟的懊悔,试图为这对夫妻搭建桥梁,认为双方都在为孩子的未来而努力,倘若能再续前缘,便是皆大欢喜。然而,盼盼并不买账,她冷冷地反驳:“如果他再一次对我动手,我可能活不下来。”调解员显然对盼盼的抗拒感到不满,尝试以道德劝说她:“过去的事情就抛开吧,给彼此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此时,盼盼的姐姐走了过来,帮她站出来发声,指责建伟的暴力行为,强调了家庭的不幸。调解员却依然坚持自己的立场,认为夫妻之间可以通过沟通来解决问题。
然而,盼盼的姐姐并不同意调解员的观点,坚决表示:“我们不能让她再次陷入同样的困境。”在她看来,根本不应该再让盼盼回到那个充满恐惧的环境里。
调解员无奈之下,转向建伟的家人,试图通过委屈的情感来改变盼盼的决定。建伟的父亲和母亲开始泪流满面,开始控诉:“为了孩子,你难道就能置若罔闻吗?”这样的指责只会加深盼盼的反感,令她更加坚定了不复婚的决心。
然而建伟依旧想争取机会,不断重复他的承诺:“我一定会改变,绝不再让你受到伤害。”盼盼对此冷冷回应:“你的保证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变得如此苍白无力。”
调解员看着这一切,心中暗想,难道一定要两个人都痛苦下去吗?为了孩子,这样的婚姻是否值得维持?他试图找到盼盼的父亲,希望父亲能帮忙劝解,但盼盼的父亲直言:“我的女儿不应该回到那条黑暗的道路上去。”
当调解员被冷冷的驱逐时,心中充满了无奈与挫败:“或许等你们想明白再来谈。”这种道德上的说教与强制劝和,对一个经历过深重痛苦的女人来说,实在是无比难堪。
如果换做是他,是否也会让自己的女儿与施暴者复合呢?调解员的这种态度,不禁令人生疑。
对此事件,您会如何看待这个调解员的做法?他真的能为当事人带来帮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