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罪,我罪行累累,罪无可恕!”
这是1949年1月22日,傅作义在西柏坡见到毛主席后的第一句话。
傅作义罪在何处?在于听从蒋介石的命令,趁着辽沈大战,妄图袭击石家庄,包围中共中央所在地阜平;在于对蒋介石抱有幻想,三次与解放军谈判,却都没有诚意,直至毛主席下了最后通牒,才肯发表和平通电。
而在大同战役时,傅作义还公然发文向毛主席挑衅。
不过,毛主席宽宏大量,非但追究傅作义的罪责,还表示:“我俘虏你的人员,都给你放回去,你可以把他们都带到绥远!”
绥远是傅作义的根据地,毛主席此举,在外人看来,无异于放虎归山。
傅作义带着两个军去了绥远,那么他其余的大部队都到哪里去了?
傅作义的华北“剿总”,最早坐拥50余万大军。
其中,有27.5万在平津战役被我军歼灭,另外还有25万,跟傅作义一起和平起义。
那么,这25万人最终是何归宿?傅作义的结局又是如何?
放回归山?“现在解放军的兵力,都在关外,我们沿平汉路南下,进入石家庄即回师直捣阜平。我们这次总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共产党的心脏!”
1948年10月,辽沈战役期间,傅作义胸有成竹的说:“共产党的重要人员,都在阜平。我们要把他们的大官,‘一网打尽’。只要是南方口音,手指又有烟熏的痕迹,那官职肯定小不了!”
傅作义调配了一个整编军外加爆破大队、汽车队,数万人的兵力,以支援山西的名义,往冀中扑来。
此时,我冀中军区只有第7纵队,一旦石家庄沦陷,中央机关将危在旦夕。
毛主席早已参透了傅作义的诡计,他临危不乱,制定了两项计划:
第一,起草和发布新闻稿揭露傅作义的偷袭图谋;
第二,借力使力,顺水推舟,乘傅作义企图偷袭石家庄之机,把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调到冀东,再把华北第2兵团调到曲阳、定县、满城地区,从南北两个方向威胁北平,“围魏(北平)救赵(冀中)”迫使傅作义退兵。
傅作义眼见自己的阴谋泄露,只好尴尬的撤军。
辽沈战役结束后,解放军严阵以待,随时准备挥师入关。
坐镇北平的傅作义,感受到了压力,也找到了“机会”。
他说:“今天严重的局面不是危机,正是转机,是生机。”
所谓的“转机”与“生机”,是跟解放军谈判。
不过,傅作义谈判是假,拖延时间,创造战机才是真。
毛主席发现了傅作义的真正企图,一面向他展现出和谈的诚意;另一面,分割包围傅作义于张家口、新保安、天津、塘沽的各路守军。
新保安战役之后,傅作义驻守的北平,已经成了孤岛,他再也没有了逃跑的机会。
此时,毛主席也发表了头等战犯名单,傅作义就排在第31位。
无奈之下,傅作义再次派人出城谈判。
可是,傅作义的很多条件,让我方无法接受。
而罗荣桓在给毛主席的电报中写道:“傅没有决心缴枪,目前企图以谈判和平束缚我之行动。”
既然如此,敲山震虎,甚为必要。
我军只用了29个小时,就解放了天津,让傅作义极为震撼。
毛主席再次向傅作义递出橄榄枝,表示只要他愿意在和谈条约上签字,就可以赦免他的罪责,还能将“投降”定性为“起义”。
傅作义深受触动,他颇为感慨地说:“天津战事,我应承担全部责任。平津全局动向已趋于和平解放之势,由于我的犹豫,结果......”
1月下旬,傅作义终于通电起义。
1月31日,傅作义部全部移出北平城,解放军第4纵队第10师首先入城接防,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从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历时64天的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共歼灭27.5万国民党军,改编了25万余人。
放虎归山?毛主席凭什么敢让傅作义回绥远?1949年2月,毛主席风趣地对傅作义说:“我们在战场上见面,清清楚楚。今天,我们是姑舅亲戚,难舍难分。蒋介石一辈子耍码头,最后还是你把他甩掉了。”
傅作义一声长叹,毛主席继续说道:“我俘虏你的人员,都给你放回去!你带着他们去绥远!”
绥远,是傅作义的老家,在那里驻守的董其武,也是傅作义的老部下。
傅作义带着人马回了老巢,万一再次倒戈蒋介石,我们的努力很可能功亏一篑。
面对一片质疑,毛主席最终选择相信了傅作义。
毛主席向傅作义交代道:“国民党不是一贯抹黑我们吗?你带着部队到了绥远,可以现身说法,共产党对他们一不搜腰包,二不侮辱人格,可以帮助在绥远的人学习学习,提高认识嘛。这些人我们以后还要用哩。”
毛主席语重心长的说道:“有了北平的和平解放,绥远问题就好解决了。可以先放一下嘛,等待他们的起义。还是以前说的,给你们编两个军。对于你们来说,走革命的路要过好几关,但主要的是军事关。这一关过好了,以后土改关、民主改革关还有社会主义关就好过了。”
为了促使绥远和平解放,毛主席还提出了“绥远方式”:愿留者留,愿走者走,走者不能带兵。
绥远的军队,可按其一部队的待遇,编两个军,董其武当主席,军事上也由董负责。
当时,有不少人担心傅作义会逃之夭夭。
毛主席胸有成竹地说:“北平和平解放,傅作义交出二三十万人,立了大功。绥远的主力董其武部是傅的老部下,现在把领导的责任放在傅肩上,这样我们就主动了。傅作义哪里会跑?就是跑掉了,又怎么样”
毛主席的信任,让傅作义深受感动,他说:“我这样一个人,得到这样的归宿,不容易啊!”
在老领导傅作义的反复劝说下,董其武终于决定弃暗投明。
后来,董其武还率军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并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二十五万大军,何去何从?董其武在绥远的三人余人,大部分都留了下来,仍然归董其武领导,也有些回到了原籍。
那么,傅作义在北平的25万人,中央如何安置?——先改编成独立师,再分散编入各军。
这25万人,既有傅作义一手带出来的军队,也有蒋介石派来的“中央军”。
这些部队撤出北平后,驻扎在香河、三河通县等地。
若有退出者,部队发放路费。但是,不允许三五成群的扎堆出行。
当然,我军也会有意裁减一些老弱病残。
让他们成为成为解放军很容易,无非就是换套军装;可让他们转变思想,成为真正的人民军队,不能一蹴而就。
因此,毛主席下令,先将北平起义的国民党军整改编为解放军独立师,让他们有缓冲过渡期。
比如,原国民党二十九军的三个师,分别编为独立第五十三、第五十五、第五十七师。
原九十四军的三个师,改为独立第二十一、第二十四、第二十九师。
原三一一师改编为独立第八十八师;原新骑四师改编为骑兵独立第五师。
北平和平解放一个月后,我军开始对“独立师”们进行拆散,并分配到了东北和华北野战军中。
独立第五十三师,划入华北军区第六十七军建制;独立第五十五师,划入第六十六军建制;独立第五十七师,划入第六十四军建制。
渐渐地,他们也摒弃了原先的习气,成为了解放军。
当然,这25万人中,掺杂着大量的国民党特务。
他们奉蒋介石之命刺探我军情报,随时准备进行破坏。
对于这些人,我军先给了他们一个月的“悔过”期。
一月之内,若是主动离开,返回原籍,既往不咎。
否则,就是敬酒不吃吃罚酒,一旦揪出,必将严惩。
对于傅作义手下的军官们,想留下的可以当副职,不想留的,也会被妥善安置。
那么,傅作义最后的结局如何?
傅作义起义后,他的妻子就被蒋介石关了起来。
1950年,傅太太途径香港,辗转多地,终于在北京与傅作义团聚。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曾问他,想从事什么工作。
傅作义脱口而出:“过去在河套地区搞过水利,兴办屯垦,老百姓很欢迎。”
毛主席接着问道:“那你的意思是想做水利工作了?”
傅作义肯定的回答:“办水利,可以直接为人民服务。”
傅作义这个水利部长,一干就是23年,即使患上了心脏病也毫不懈怠。
1959年,傅作义出席三门峡水库开工典礼时,突发恶疾。
周总理派专机载着心脏病专家黄宛,去为傅作义治疗。
周总理特地叮嘱黄宛:“一定要尽力抢救、治疗,至少保他再活一年!”
傅作义死里逃生,又活了4年,直到1974年,这位“和平将军”因胃癌与世长辞。
参考文献:
[1]黄瑶.战与和:北平和平解放前后傅作义的心路历程(上)[J].党史博览,2023,(08):42-53.
[2]黄瑶.战与和:北平和平解放前后傅作义的心路历程(下)[J].党史博览,2023,(09):50-58.
傅作义我觉得是对解放军战绩最佳的国军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