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之一,被称为现代物理学的奠基人。
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百位名人排行榜中,他排名第10,
他的名字叫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他一生中有数不尽的科学成就:
光电效应、质能方程、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
还有那个他一生追求但求而不得的统一场论。
然而,你可能想不到的是,这位现代物理学之父、留着一头蓬松乱发的可爱老头,
背地里其实是个始乱终弃、抛弃妻子的渣男。
他有句名言是「上帝不掷骰子」,无神论者据此断定爱因斯坦不信上帝。
可他还说过一句话:「没有宗教的科学是跛子」。
爱因斯坦所信仰的「斯宾诺沙的上帝」究竟是什么呢?
为什么他在晚年说宇宙中的一切都是安排好的?
今天我们来聊聊爱因斯坦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童年窘境1879年3月14日,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出生在德国乌尔姆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
父亲赫尔曼·爱因斯坦 (Hermann Einstein)是个商人兼工程师,
母亲宝琳(Pauline)从小受到良好教育,钢琴造诣深厚。
爱因斯坦出生的第二年,他们举家迁往慕尼黑。
次年,妹妹玛雅 (Maja Einstein)出生。
玛雅是爱因斯坦小时候最好的玩伴,长大后,他们依然感情深厚。
关于爱因斯坦的童年,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
他3岁时还不会开口说话,父母曾为此非常担心,甚至咨询过医生。
爱因斯坦成名后,这个传闻被各类媒体不断放大。
有的说他小时候患上的是「失读症」(dyslexia),
也有人说这是阿斯伯格综合征(Asperger syndrome),
还有的地方干脆给爱因斯坦的所谓的「病」起了个新名字:
「爱因斯坦综合症」(Einstein syndrome)。
但事实上,有资料记载,1881年,爱因斯坦的父母告诉2岁零8个月的小爱因斯坦,
妹妹玛雅 (Maja Einstein)即将出生,玛雅将是他的新玩伴时,
小爱因斯坦问了一个可爱的问题:「那妹妹身上有轮子吗?」
俨然把妹妹当成了他的小汽车。
可见爱因斯坦并非直到3岁还不会说话,
大概率只是小时候性格比较内向,沉默寡言罢了。
爱因斯坦四五岁的时候,父亲送了他一个指南针。
他对磁针总是指向固定方向的奇异现象感到惊奇,进而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后来,爱因斯坦进入了一所天主教小学就读。
8岁时,转学到了路特波德文科中学。
该学校注重数学、科学、拉丁文与希腊文的教育,
在这里爱因斯坦得到了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十几岁时,爱因斯坦已经开始阅读大学水平的数学书籍了,自学了几何学和微积分。
1894年,爱因斯坦父亲所经营的电器公司,因无法与大厂竞争而倒闭,
全家搬迁至意大利帕维亚,只有爱因斯坦被留在了慕尼黑继续完成学业。
寄宿在慕尼黑远房亲戚家里的爱因斯坦有种被遗弃了的感觉。
不久后,他借口身体不适,毅然决然地离开学校,搬去帕维亚与家人会合。
1895年,16岁的爱因斯坦参加了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的入学考试,
当时的他比一同应试的其他学生至少要小两岁。
虽然爱因斯坦在数理科部分得到了高分,但文科部分却不及格。
理工学院院长建议他先完成高中学业,再来入读苏黎世联邦理工。
于是爱因斯坦便进入了瑞士阿劳州立中学(Alte Kantonsschule Aarau),
借住在中学里教希腊语和历史学的教授焦思特·温特勒(Jost Winteler)家里。
隔年9月,爱因斯坦顺利高中毕业,并获准进入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学习物理。
在那里,「天才」与「渣男」两个看似不搭嘎的词,产生了不可思议的交集。
天才与渣男在温特勒(Jost Winteler)教授家寄宿期间,
爱因斯坦与教授的女儿玛丽·温特勒(Marie Winteler) 坠入了爱河。
玛丽比爱因斯坦大两岁。
那时的她刚刚获得教师资格,想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找一份教师工作。
2人的恋情得到了2个家庭的祝福。
在爱因斯坦给玛丽的信中,可以看到这样热情洋溢的字句:
「亲爱的甜心!你的信使我感到无限幸福。
一双那样可爱的眼睛曾经脉脉含情地注视过信纸,
一双纤美的小手曾经令人迷醉地摩挲过它,
能将这一页纸按在心头,真是妙不可言。
我亲爱的小天使,我如今已在最完整的意义上理解到了思乡的感觉。
但是爱带来了那么多快乐——远远多过思乡带来的痛苦。」
不得不说,天才撩起妹来都与众不同。
但这份热情在爱因斯坦进入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后,很快消散。
因为爱因斯坦移情别恋,爱上了同班同学,
同样热爱物理的米列娃.马利奇(Mileva Maric)。
入学后不久,爱因斯坦便给玛丽·温特勒写信说,以后不要再联系了。
玛丽难以置信,以为爱因斯坦是在开玩笑,
可没想到,此后任凭她再苦苦哀求,爱因斯坦也没有再给她回过一封信。
让爱因斯坦神魂颠倒的米列娃出身于一个塞尔维亚家庭,
比爱因斯坦大三岁,是班上唯一的女学生。
相貌并不出众,甚至走路还有些跛。
但她有着能够吸引爱因斯坦的独特之处,
那就是非凡的学识和在数学、物理方面的天赋。
到了大二,米列娃离开了瑞士,到德国海德堡大学听课。
也是从那时起,她与爱因斯坦开始频繁通信,心中隐约透露出一丝情愫。
1899年,爱因斯坦说服米列娃回到了瑞士苏黎世理工学院。
此后,二人出双入对,如胶似漆。
然而,即便是天才也难逃作为学生的「恋爱魔咒」,热恋中的两个人成绩不断下降,
沉浸在甜蜜中的他们似乎已经忘记了考进大学的目的和意义。
1900年,爱因斯坦以倒数第二的成绩勉强毕业。
而倒数第一是米列娃,她必须留级一年。
1901年初的春天,两人去了阿尔卑斯山科莫湖。
在那里,他们乘坐游轮饱览湖光山色。
一路上,爱因斯坦称呼米列娃为太太,这让米列娃感到无比幸福。
在一个温馨的小旅馆里,米列娃怀上了爱因斯坦的孩子。
几个月,她再次参加了毕业考试,但又挂了。
最糟糕的是,两人的恋情并没有得到双方父母的祝福。
爱因斯坦的母亲,想给儿子找个家庭主妇,她觉得米列娃太有见识了,也不够漂亮。
在知道米列娃怀孕后,她甚至给米列娃的父母写了一封信,
指责这个私生子影响了的她儿子的前途。
而面对家人的反对,爱因斯坦把所有问题都甩给了米列娃。
1902年初,米列娃在塞尔维亚娘家生下了女儿莉塞尔(Lieserl Einstein)。
同年6月,大学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稳定工作的爱因斯坦
在朋友的介绍下,进入了瑞士伯尔尼专利局工作。
可别小看这份审查专利的工作,在那个年代,这算得上是妥妥的「金饭碗了」。
刚入职时,爱因斯坦是一名三级技术专家,年薪3500瑞士法郎。
当时全世界还是金本位,1瑞士法郎约合0.2克黄金,
所以他入职第一年的年薪是700克黄金。
搁在今天,相当于30万人民币的样子。
最重要的是,熟悉理论物理的爱因斯坦,胜任这份工作毫无压力。
以至于后来,他利用闲暇时间就写出了改变了整个物理学发展进程的重量级论文。
爱因斯坦开始工作后不久,父亲赫尔曼·爱因斯坦于意大利米兰去世。
去世前,父亲首肯了爱因斯坦与米列娃的婚事。
1903年,他们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可在这之前,他们可怜的女儿莉塞尔(Lieserl Einstein)
已经在1岁多的时候死于猩红热了。
婚后,爱因斯坦与米列娃又生了两个儿子。
大儿子汉斯出生于1904年,小儿子爱德华出生于1910年。
但他们的婚姻并非大家喜闻乐见的有情人终成眷属。
根据爱因斯坦后来的回忆,他对米列娃的激情早就在婚前的同居,
以及父母的反对中消磨殆尽了,最终选择娶米列娃更多的是出于责任。
婚后,米列娃整日操持家务,照顾孩子,过得并不快乐。
她原本的理想是获得博士学位,成为一名出色的物理学家。
可现在别说博士了,大学都没能毕业。
奇迹年结婚后2年,爱因斯坦的天赋开始在科学界崭露头角。
1905年,他一年内连续发表4篇论文,每篇论文都犹如一颗引爆科学界的核弹。
他提出了光电效应,主张一切物质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解释了布朗运动,证实了原子的存在。
最重磅的是,他提出了全新的对时间和空间的看法,
也就是如今我们所熟知的狭义相对论,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了质能方程E = mc2.
这一年也被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
人们难以想象一个26岁的年轻人是如何获得这么多研究成果的,
以至于有人开玩笑说,爱因斯坦是被智慧之神雅典娜附体了。
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界还被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所主宰着。
牛顿认为,时间和空间是两个独立的概念,彼此之间没有联系。
就算宇宙空无一物,就算物体一成不变,甚至灵魂也凝滞了,
时间仍然会按照其固有的节奏,绝对均匀地流逝。
1905年的一天,爱因斯坦和同事贝索聊起了时间和空间的话题。
贝索(Michele Angelo Besso)不经意的说了一句:
「也许在一个人看来同时发生的两件事,在另一个人看来并不是同时发生的。」
此话一语惊醒梦中人,爱因斯坦想到:时间也好,空间也好,都是与运动紧密相关的,
不同惯性系中的物体所感受到的时空是不一样的。
例如,铁轨上有一辆匀速行驶的火车,某一个时刻,两道闪电分别击中了车头和车尾。
对于月台上的人来说,这两道闪电是同时发生的。
但对于火车上的人来说,他们是一前一后,先后看到两道闪电的。
这是因为月台上的人和火车上的人处于不同的惯性系内。
牛顿假设存在一个绝对静止的空间和永恒流逝的时间,
爱因斯坦认为这种假设是很有局限性的。
关于人类时空观演变的详细内容,还请回看我之前的视频。
总之,1905年9月,爱因斯坦发表论文《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
正是这篇论文创立了狭义相对论,
时间膨胀、长度收缩等重要概念都是在这篇论文中提出的。
狭义相对论告诉我们,速度越快,时间流逝的越慢,
当速度无限接近光速时,时间就会趋于停止。
但是在这篇论文中,爱因斯坦漏掉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质量与能量的关系。
随后,爱因斯坦很快发表了另一篇补充论文,
题为《物体的惯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关吗?》。
著名的质能方程「 E=MC2」就诞生于这篇论文。
方程式中的E代表能量,但这个能量是指物体的总能量,
包括静止物体本身所具有的固有能量,
还包括动能、势能、热能、电能等等。
M指的是物体的质量,C是光速。
从此,爱因斯坦的名字开始响彻科学圈,但他依然还在专利局工作。
直到4年后,苏黎世大学设立了一个理论物理学副教授的职位,
聘请了爱因斯坦,他才离开了专利局。这一年,爱因斯坦刚满30岁。
狭义相对论让爱因斯坦声名鹊起的同时,也让他如坐针毡,
因为他知道这个理论并不完美。
狭义相对论无法囊括万有引力定律,也只限于描述物体的匀速运动,不适用于加速运动。
为了纠正狭义相对论中的致命缺陷,
爱因斯坦如瞎子摸象般困惑了近3年,
直到1907年的一天,他从一个「封闭电梯」的思想实验中获得了灵感。
假定你站在一台封闭的电梯里,看不到外面的情况。
这时,如果你突然感到脚与地板间有了压力,你会得出什么结论呢?
是电梯在加速上升呢?还是电梯外面有了向下的引力场呢?
你无法辨别哪个结论是对的。
同样,当你在电梯里自由漂浮时,
你也辨别不清,是这台电梯正在自由落体呢,还是外面失去了引力场。
电梯思想实验说明了一个极为关键的事实:加速度(惯性场)与引力,
或者说惯性场与引力场,在物理现象上是彼此等效的。
这就是爱因斯坦提出的著名的「等效原理」,
也是广义相对论的基石与核心原理之一。
通过狭义相对论的创立,爱因斯坦已经证明,
时间和空间并非独立的存在,而是形成了一种时空构造。
而广义相对论是狭义相对论的扩展,将万有引力纳入了相对论的框架。
我们知道,小质量天体会绕大质量天体旋转,
牛顿把这种现象归结为引力的作用,可引力又是怎么产生的呢?
爱因斯坦认为引力不是一种「力」,而是由于时空弯曲而造成的一种几何现象。
地球之所以绕着太阳转就是因为太阳巨大的质量导致了太阳系的空间发生了扭曲,
所以地球等一众天体才乖乖的绕太阳转。
说白了,广义相对论中,不仅时间与空间一个整体,
物质与时空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广义相对论,
那就是:物质决定时空如何弯曲,时空决定物质如何运动。
1916年,爱因斯坦在德国《物理学纪事》期刊上
发表了论文《广义相对论基础》(The Foundation of the General Theory of Relativity),
解释了此前一直困扰科学界的「为何水星绕日轨道会在近日点发生反常进动」的现象;
预测了光线在经过太阳附近时,会因为时空扭曲而弯曲;
广义相对论还预言了黑洞和引力波的存在。
1919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领导的日全食实验,
精确测出了光经过太阳附近的偏折角,从而验证了广义相对论,
一举将爱因斯坦送上了神坛。
然而,即便是天才,也难免会有失误的时候。
爱因斯坦的错误广义相对论发表之后,爱因斯坦将研究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宇宙:
既然物体告诉时空如何弯曲,那么只要知道宇宙中的星球质量分布,
是不是就可以推导出整个宇宙的形状了呢?
19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奥伯斯(Wilhelm Olbers)提出了「奥伯斯佯谬」,
其内容是:如果宇宙是无限的,并且充满了无限数量且均匀分布的发光星体,
那么黑夜将是不存在的,因为无论你看向任何一个方向,总能看到一颗发光星体。
这显然与现实不符。
可如果说宇宙是一个悬挂在无限空间的有限实体,那么宇宙外的空间又是什么呢?
宇宙究竟是无限伸展的?还是有限封闭的?
左思右想,爱因斯坦于 1917 年提出了一个
连他自己都认为可能被关到疯人院的第三种宇宙结构:「没有边界的有限宇宙」。
这是什么鸟语啊,有限的空间怎么会没有边界呢?
爱因斯坦进一步解释说,
想象一个生活在二维球面上的怪人,虽然他所生活的球面是有限的,
但他却无法走到球面的二维边界,因为上下对他来说是没有意义的。
宇宙会不会也是这样一个体积有限、没有边界的弯曲封闭体呢?
可根据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得出的进一步结论是,这样的宇宙只能膨胀或收缩,
这与当时大部分科学家所持的静态宇宙观相冲突。
没想到这位曾经推翻了统治科学界数百年的牛顿绝对时空观的革命壮士,竟然在这里屈服了
为了迎合当时的主流观点,爱因斯坦给他的广义相对论场方程打上了一个数学补丁,
引入了一个代表斥力场的宇宙论常数Λ(cosmological constant)。
有斥力与引力平衡,宇宙才能保持静止。
1917年2月,爱因斯坦发表了论文《广义相对论下的宇宙学思考》,
宇宙论常数Λ开始为众人所知。
当时的爱因斯坦绝对不会想到,这会成为他学术生涯上最大的错误。
因为12年后,悲催的事情发生了。
美国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Edwin Powell Hubble)
在分析了大量遥远星系的光谱后发现,大部分星系都存在红移现象。
并且距离越远的星系,红移越大,也就是说这些星系都在离我们远去,
退行速度与跟地球的距离成正比,说明宇宙正处于一种加速膨胀的状态中!
所谓红移是指,来自遥远星系的光,在传播的过程中被持续膨胀的宇宙所拉伸,
波长不断的变长,由原本的紫外线和可见光的波段,
渐渐被推入波长更长的近红外光波段。
哈柏(E. Hubble)的意外发现改变了宇宙论研究的整体面貌。
1917年,如果爱因斯坦能够坚定自己的想法,
大胆预测宇宙并非静态的,这可能会成为他另一项重大的学术发现。
几年后,爱因斯坦将宇宙论常数Λ(cosmological constant)从场方程中删除了。
而这位天才曾经犯下的错误并不仅仅在学术方面。
一地鸡毛的婚姻1909年,爱因斯坦获得了苏黎世大学的副教授职位之后,
收到了一封表示祝贺的神秘明信片。
寄信人叫安娜.迈尔.施密特(Anna Mayer Schmidt)。
10年前,爱因斯坦和母亲一起度假时,曾与安娜有过一段邂逅。
如今安娜早已嫁做人妇,但爱因斯坦给她的回信中还是充满了暧昧的暗示,
还写下了自己的办公室地址邀安娜前来。
一个巴掌拍不响,不几日,安娜也给爱因斯坦回了信。
两人约定好了相聚的日期,却不料这封信被米列娃看到了。
愤怒的米列娃把此事捅给了安娜的丈夫,将这段婚外情扼杀在了摇篮中。
然而此事依然拉开了爱因斯坦与米列娃婚姻破裂的序幕。
1911年,布拉格查理大学向爱因斯抛出橄榄枝,邀请他出任正教授。
纵使苏黎世大学极力挽留,但爱因斯坦为了更高的学术地位,还是选择了出走。
很快,他携全家搬到了布拉格。
1912年复活节期间,爱因斯坦只身前往柏林度假,
在那里,他遇到了阔别已久的表姐爱尔莎(Elsa Einstein)。
从亲戚关系上看,爱尔莎的父亲是爱因斯坦父亲的堂兄,母亲是爱因斯坦母亲的亲姐姐。
所以爱尔莎既是爱因斯坦的表姐,也是堂姐。
两人小时候就一起玩过,后来各奔东西,
再见面时,爱尔莎已经是一个36岁但风韵犹存的离婚女人。
而远离米列娃的爱因斯坦,就像离开家庭路由器的手机,
时刻在自动搜索可以连接的wifi信号。
他先是与爱尔莎的妹妹调情,后来发现,成熟稳重的爱尔莎更对味。
回到布拉格后,爱因斯坦开始频繁与爱尔莎通信。
和每一次热恋一样,爱因斯坦的信中充满了浪漫的语句,他对爱尔莎说:
「我必须爱一个人,这是我的宿命,否则我的生活就将暗无天日。
现在我发现了,那个人就是你。」
1914年,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和化学家瓦尔特.能斯,
特邀请爱因斯坦回德国柏林担任新成立的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的第一任所长。
这对于爱因斯坦来说,无异于一份惊喜,
他将可以名正言顺的搬往柏林,进一步的滋养他和爱尔莎的关系。
刚到柏林,爱因斯坦就向米列娃提出了分居,
但米列娃依然幻想着丈夫能回心转意。
几个月后,爱因斯坦以书面形式向米列娃下达了一份极具羞辱性的合约,
并告诉米列娃,想要继续维持婚姻关系,就必须遵守合约上条件,
其内容包括:米列娃负责整理房间、准备一日三餐,
但在家中不准单独和爱因斯坦坐在一起;
不准要求与爱因斯坦一同外出;
不准对他们的关系抱有任何亲密幻想;
爱因斯坦要求她离开房间时,她必须立刻出去,不准提出抗议;
不准以任何方式在孩子面前贬低爱因斯坦。
这份合约与其说是丈夫写给妻子的,不如说是地主写给奴仆的。
爱因斯坦这么做无非是想迫使米列娃放弃他们的婚姻。
可没想,米列娃竟然委曲求全的接受了合约。
另一边,表姐爱尔莎在不断地催促爱因斯坦离婚。
不久后,爱因斯坦干脆搬进了爱尔莎家里。
伤心欲绝的米列娃终于明白,这段婚姻已经没有挽回的余地了,
于是带着孩子离开柏林,回到了苏黎世。
爱因斯坦趁热打铁,对米列娃说,
自己总有一天会获得诺贝尔奖,只要米列娃同意离婚,所有奖金都归她。
米列娃接受了这个条件。
1919年,爱因斯坦与米列娃正式离婚。
在离婚诉讼中,爱因斯坦承认了自己的通奸行为。
法院判决爱因斯坦离婚后,两年内不得再婚。
但放荡不拘的爱因斯坦并不打算遵守判决。
仅几个月后,他迎娶了表姐爱尔莎。
不过在娶爱尔莎之前,还发生了一件更狗血的事。
爱尔莎的大女儿,伊尔莎(Ilse Einstein)时年21岁,正值妙龄。
她与好友的一封书信中透露出了一个惊人的秘密:
爱因斯坦曾为娶她还是娶她妈妈而犹豫。
信中,伊尔莎说爱因斯坦曾亲口向她表述,难以控制对她的爱意。
她的妈妈爱尔莎也知道这件事,三人还就此做过严肃认真的交流。
妈妈说,如果她和爱因斯坦在一起能够获得幸福的话,自己愿意退出。
伊尔莎向朋友求助说,我从未想过会与自己的妈妈展开这样的竞争,帮帮我吧。
信的首页用很大的字体写着「阅后即焚」,
但很显然,伊尔莎的朋友没有这么做,否则我们也不可能知道这件狗血八卦。
当然了,这件事的证据也只有这封信。
真实情况到底如何,可能只有当事人知道了。
爱尔莎与米列娃大为不同,她悉心照顾爱因斯坦的同时,
对爱因斯坦泛爱成性的生活作风也足够包容。
再婚后不久,爱因斯坦的老毛病又犯了。
在和爱尔莎共同生活的十几年里,爱因斯坦外遇不断,
出轨对象有自己的秘书,有花店老板,有交际名流,有他人妻子,甚至还有苏联间谍。
沿路桃花,随遇随摘,说爱因斯坦是物理学界的西门庆恐怕都不为过。
爱因斯坦与诺奖1922年,爱因斯坦的诺贝尔奖如期而至,
但这却是补发的1921年度的物理学奖。
而且让爱因斯坦获奖的并非大名鼎鼎的相对论,
而是他在1905年提出的光点效应定律。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从1910年起,爱因斯坦几乎每年都被提名诺贝尔奖。
头几年,提名的依据是狭义相对论,
但诺奖委员会认为该理论太新,还有待进一步实验验证。
到了1916年,学术界普遍承认狭义相对论得到了实验验证,
然而此时爱因斯坦又提出了广义相对论,学界的注意力又集中在了后者上。
可广义相对论的实验又出现了滞后性,
再加上爱因斯坦犹太人的身份,
他的理论被打上了「犹太人物理学」的标签。
反相对论浪潮此起彼伏,诺奖委员会也不免受到了影响,年年否决给爱因斯坦授奖。
这就很尴尬了,因为爱因斯坦当时在物理学界已经是泰斗级的人物了,
众科学家们达成了一种奇怪的共识:
爱因斯坦没获奖前,咱们怎么好意思去领奖呢?
1921年,无奈之下,诺奖委员会做出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决定,
今年不颁发诺贝尔物理学奖了。
与此同时,有人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以光电效应定律给爱因斯坦颁发诺奖。
光电效应是指光束照射物体时,会使其发射出电子的物理效应。
在1905年的论文中,爱因斯坦首先提出了能量量子,
和光子的概念,后来直接导致了物理学的量子革命 。
所以称爱因斯坦是量子科学的奠基人都不过分。
很多人误以为,爱因斯坦是反对量子力学的,
因为他曾说过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上帝不会掷骰子。」但其实人们误解了他。
他非但不反对量子力学,甚至都不反对随机性。
1917年,爱因斯坦发表了论文《论辐射的量子性》,
打开了人们通往激光研究的大门。
他在研究光和物质的相互作用时,发现激光的产生与原子的结构有关。
原子内部存在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电子离原子核的距离越远,所具有的能量就越高,
这时我们称电子处于较高的能级。
处于较高能级的电子可以自动「跳跃」到较低的能级,
同时释放出特定频率的光子,这一过程被称为自发辐射。
而自发辐射是随机的,处于高能级的电子发射光子的时间和角度都是随机的。
这样的理论,与「爱因斯坦反对随机性」的刻板公众认知是截然相反的。
其实,爱因斯坦反对的只是「哥本哈根诠释」。
哥本哈根学派认为量子力学是完备的、是永远不会被取代的终极理论,
但爱因斯坦觉得这种想法过于轻浮。
他认为,如果抓住哥本哈根学派未能解释的问题,
就会发现量子随机就像物理学中其他所有类型的随机一样,
是背后一些更加深刻过程的结果。
他把所有的理论,都当做是更高级的理论的垫脚石。
而这个更高级的理论就是他一生追求的统一场论(Unified Field Theory)。
扯得太远了,我们说会诺奖。
爱因斯坦与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这段神奇经历后来被世人津津乐道,
甚至有人评论说:天才手里牌太多出太快,随便一张就够颁一个诺奖了。
不过,对于爱因斯坦的前妻米列娃而言,
爱因斯坦因何获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急需拿到这笔奖金来改善当前窘迫的生活。
按照离婚协议,爱因斯坦将奖金汇给了米列娃。
米列娃在苏黎世买了三栋房子,一栋自己住,两栋出租。
她一边照顾养育两个儿子,一边当私人教师,教授钢琴和数学。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正式就任德国总理,德国进入纳粹时代。
就在同一天,爱因斯坦携爱尔莎和家人们,成功逃离德国,奔赴美国。
不久前,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创始人之一的弗莱克斯纳向爱因斯坦抛来了橄榄枝。
爱因斯坦几乎想都没想就接受了,
因为早在希特勒攫取德国最高权力前,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就已经开始了。
爱因斯坦给友人的信中说,「因为希特勒,我不敢再踏上德国的土地。」
可没想到,来到美国后,爱因斯坦却阴差阳错做出了让他终身后悔的事。
释放恶魔的曼哈顿计划1939年8月的世界是乌云笼罩的。
希特勒统治下的纳粹德国,对整个欧洲虎视眈眈,战争一触即发。
怀着对纳粹的恐惧,爱因斯坦给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写了一封信。
这封信其实是匈牙利物理学家利奧·西拉德(Leo Szilard)起草的,
代表了数位科学家的意愿,
只是他们希望,信以爱因斯坦这位科学界泰斗的名义发出。
说白了,这就是一封联名信,只是爱因斯坦同意为信署名罢了。
信的中心思想只有一个:请求罗斯福抢在德国之前,制造出原子弹。
这封信发出后的1个月,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面对洪水猛兽般的德军坦克,波兰悲壮地派上了骑兵。
战役的结果可想而知,仅1个月多后,波兰全部领土被德国、苏联尽数瓜分。
1940年的3月和4 月,
爱因斯坦在情急之下又给罗斯福总统写了两封信,呼吁对核研究采取行动。
在这这几封信的推动下,
罗斯福很快建立了铀顾问委员会,后来逐渐演变成曼哈顿计划。
罗斯福赋予这一计划以「高于一切行动的特别优先权」。
而爱因斯坦1905年提出的质能方程E=mc² 为曼哈顿计划提供了理论基础。
质能方程的左边是能量,右边是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
光速的平方是一个很大的常数,
这就意味着微小的质量损耗就可以转化为巨大的能量。
这正是核裂变的本质。
曼哈顿计划开展之初,美国相关部门拟定了一份顶尖科学家的名单,
共有31人,爱因斯坦的名字赫然在列,但爱因斯坦未能通过FBI的「政审」。
FBI认为爱因斯坦绝无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变成一个忠贞的美国公民。
于是,爱因斯坦就被排除在了曼哈顿计划之外。
当然,这一切都是秘密进行,
没人告诉爱因斯坦他曾被纳入过名单,又最终被圈掉。
1942年8月,美国理论物理学家罗伯特.奥本海默成为曼哈顿计划的总负责人。
奥本海默一开始错误估计了形势,
他以为只要6名物理学家和1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就足够研制出原子弹了。
但事实上,曼哈顿计划巅峰时期有53.9万人参与,
常年维持10万人以上的规模,耗资25亿美元。
可以说,当时美国是在倾举国之力制造原子弹。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第一颗实战用的原子弹小男孩。
3天后,又在长崎上空引爆了第二颗原子弹胖子。
这两次爆炸共造成约20万人死亡,
是人类首次,也是迄今唯一一次在世界武装冲突中使用核武器。
从新闻中得知此消息的爱因斯坦感到极度震惊。
作为推动美国原子弹研究的第一人,爱因斯坦不无遗憾地说:
「我现在最大的感想就是后悔,后悔当初不该给罗斯福总统写那封信。
我当时是想把原子弹这一罪恶的工具从疯子希特勒手里抢过来。
想不到现在又将它送到了另一个疯子手里。」
1946年7月1日出版的《时代周刊》,爱因斯坦登上了封面。
但他的头像背后是升腾而起的蘑菇云,
蘑菇云上写着著名的E=mc²,封面标题:宇宙粉碎者。
杂志正文的首页上写着一段话:
面对我们眼前充满爆炸和火焰的恐怖景象,
那些喜欢研究历史事件因果关系的人
可能会隐约看到一个胆小的、孩子般无辜的男人的轮廓,
这个男人有着温和的棕色眼睛、憔悴厌倦的表情
和一头被大风吹得乱蓬蓬的头发。
作为一个终生的和平主义者,
原子弹的光环和蘑菇云的桂冠,是很难让爱因斯坦引以为荣的。
他曾说过一句名言「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会怎么打,
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战用的一定是棍子和石头。」
如果说宇宙论常数是爱因斯坦在学术上犯下的最大的错误的话,
那么促使人类打开核武器这个潘多拉魔盒,
应该是他一生中做过的最后悔和遗憾的事了。
爱因斯坦的上帝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没有信仰,
因此「无神论者」成了除「反对量子力学」外,
公众贴在爱因斯坦身上的第二个刻板标签。
可事实上,爱因斯坦多次表达过,他并非无神论者。
1929年,著名的美籍犹太拉比赫伯特·戈德斯坦
给爱因斯坦发去了一封电报,请他描述一下他所信仰的上帝。
爱因斯坦回答说:「我相信斯宾诺莎的上帝,
因为我们井然有序的物质世界显示出了祂的存在。
但我不相信将自己献身于人类命运及生活的那位上帝。」
巴鲁赫·斯宾诺莎是17世纪荷兰哲学家,
与笛卡尔、莱布尼茨并称为近代西方三大理性主义先驱。
斯宾诺莎的上帝并不是一个人格化的神,而是一个广泛的网络,
是物理或自然世界的最高法则。
这种神的概念,有点类似于中国道家所提出的「道」:
「神即道,道法自然, 如来」。
1930 年夏天,在一个宁静的德国小镇卡布特(Caputh)度假时,
爱因斯坦撰写了一篇约1000 字左右的短文「我的信仰(What I Believe)」,
阐释了他对人生、社会、政治、宗教的看法。
短文的最后一段是这样的:
「我们能感受到的最美丽情绪是对未知事物的不可思议。
它是所有艺术与科学摇篮里的原始情绪。
不能感受这种情绪的人,无异于行尸走肉。
就是这种奥妙的体验,或许掺杂了一丝丝恐惧,产生了宗教。
我们认识到尚有我们所不能洞察、无法理解的东西存在,
这种东西以最原始的形式进入我们的内心,是最深刻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
这种认识和感受构成了真正的宗教感情。
从这种角度来说,我也是一名虔诚的信徒!」
爱因斯坦所信仰的宗教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宗教,
为区分人格化的上帝和一切事物背后的自然法则,
爱因斯坦把自己描述为一个「不可知论者」,而不是「无神论者」。
这也是他的那句名言「没有宗教的科学是跛子,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瞎子」的真正含义。
晚年时,爱因斯坦曾说:「一切都是安排好的!」
有意思的是,中国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在一次访谈中也说过类似的话,
他说「如果要问有没有一个造物者,那我想是有的,
因为整个世界的结构不是偶然的。」
1952年,杨振宁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时,
还有幸跟爱因斯坦有过一次长达一个半小时的交流。
那时,杨振宁和另外一位物理学家刚完成了一篇统计力学的论文,
爱因斯坦读了之后了解到了这位年轻的物理学天才,便主动邀请杨振宁交流。
只可惜那次交谈中,杨振宁太过紧张,
爱因斯坦说英语时口音又很重,
时不时还会冒出一些德语单词,双方收获并不多。
但这并不妨碍这两位科学巨匠有着相当类似的信仰观。
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是无比复杂的,
但宇宙在复杂中又运行地井然有序。
太阳东升西落,月亮阴晴圆缺,
地球自转公转,一切偶然又都是必然的。
宇宙中存在着许多物理常数,
这些物理常数间又有着微小的联系。
只要其中一个物理常数出现一点偏差,
那宇宙可能就不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样子了,生物也可能不会存在了。
这一切发生地无比巧合,又十分合理,让人很难不去怀疑,
是否有一只无形的手操控了一切。
可以说爱因斯坦的后半生都在试图揭开这只无形的手的神秘面纱。
广义相对论之后,爱因斯坦便开始了他的「统一场论」之梦:
致力于构建一套能够从宏观到微观,
统一描述自然界中所有基本相互作用的理论。
这一梦就是三十余年,到死方休。
尽管爱因斯坦所有的尝试最终未能取得成功,
但他关于统一场论的理念一直延续至今,
成为了一代又一代理论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们毕生追求的目标。
1948年,69岁的爱因斯坦被诊断出腹主动脉瘤。
1955年4月13日,爱因斯坦的腹主动脉瘤破裂,引起内出血。
临终之前爱因斯坦依然在病床上奋笔疾书,继续着他的研究。
直到钢笔在笔记本上划出了最后一道弧线,
这颗科学界的启明星就此陨落,享年76岁。
爱因斯坦死后,一位疯狂的验尸官窃取了他的大脑,
声称要研究一下天才的大脑究竟与常人有何不同。
关于这颗脑子的故事,时间关系,我们只能在会员视频中,跟大家详聊了。
爱因斯坦的第二任妻子爱尔莎,
在随爱因斯坦移居美国后的第三年就患上了严重的心脏病和肾病,最终于1936年去世。
相比之下,爱因斯坦的第一任妻子米列娃的命运就更加悲惨了。
小儿子爱德华(Eduard Einstein)在20岁左右患上了精神分裂。
米列娃倾尽所有为儿子治病。
20世纪30年代,大儿子汉斯(Hans Albert Einstein)前往美国跟随父亲爱因斯坦生活。
米列娃则一直留在瑞士照顾爱德华,过着近乎隐居的生活。
1948年,米列娃死于一次中风,此前她早已在半身瘫痪的绝望中挣扎数年了。
米列娃死后,爱德华被送往了苏黎世的精神病院,并于1965年在医院去世。
这一年正好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逝世10周年。
另一边,汉斯遗传到了父亲的一部分优秀基因。
他在学术上的成就虽然不如父亲那样辉煌,
但也一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担任教授,还是水利工程方面的专家。
汉斯于1973年心脏病发作,去世于美国马萨诸塞州。
回顾爱因斯坦的一生,他凭一己之力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但光环之外,他也有平凡甚至不堪的一面。
不过,这并不矛盾,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一好百好从来都是一个错误的观念。
是人皆有七情六欲善恶悲喜,不论是平凡如你我,还是伟大如爱因斯坦。
解释光电效应是个笑话。物理机制根本木有涉及,对光谱特性,对光电子能量分布,对偏振和温度影响等都不能解释。是半知乱解,害大于利(笨蛋好于坏蛋)。发现光电效应是宝贵的金山,本是一条通往微观世界的大道。胡编解释光电效应是毒药祸害!!!………证明光速不变(全称命题)是胡编!光反射驱动光帆恰恰证伪了光速不变。多普勒效应和红移就是相对光速变化。光子进入引力场比如黑洞必然会加速。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结果的理解::有质量的光子惯性运动,一点也不奇怪。……光子对实验装置相对速度基本不变,两路速度差极小,地球重力对光子速度影响太小也测不到,近似为惯性系。
自然规律都是预测未来的全称真命题,证伪当然有效,证明当然无效。只能来自观测归纳,且不可能演绎得到!!!比如,相对速度公理,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真理,也是绝对自然真理。相对论是违背绝对时空公理、相对速度公理的可笑创造假说(提出的时候就已经证伪了),当然是全称命题,居然号称证明了????是不是两头篇?彻底骗!
悖论斯坦五大骗术V2:: ——1.蔑视自然创造反公理假说(骗),由反公理假说演绎方程(骗),号称证明全称假说命题(骗)。 ——2. 数学假装物理,创造虚幻数学“物理概念”,破坏基本概念和认知体系。搞些莫名其妙的虚幻数学“相对时空”数学“质量”数学“能量”。相对速度无穷多,哪有高低速之分?还编造一个绝对速度钉子户?力与质量需要宏观微观两套规则? ——3. 以必然有不确定性的观测精度攻击确定性的引力公理,以必然有的认知进化祸害绝对真理。以宏观现象为基础的电磁理论描述微观粒子电磁行为明显不足,两朵乌云不奇怪,他却借机破坏伽利略变换! ——4. 指鹿为马,指马为鹿,“波粒二象性”,破坏认知自然的最核心根基——确定性。狗都认识自己的主人知道真假,不搞二象性。 ——5. 无中生有创造假说(鬼),用解释稀奇谎称证明且无耻于悖论(已有效证伪),却要求别人证明没有鬼,搞万能骗术!!!………水星进动证明的大笑话:(A).号称证明全称公设是欺骗。 (B).忽视了水星的电磁力等等影响因素(1974地外水星探测),居然弄出高精度?活见鬼还是见活鬼?(科学求真需要批判精神,绝不能包容谬误欺骗!)
创造公理(公设),号称可以证明,这是爱因斯坦的方法。 公理可以证明吗?不可能。万有引力定律能证明吗?不可能。但可以证伪!!! 参考系平权公设(宇宙处处可放羊)可以证明吗?不可能。只能号称证明了! 所谓的物理定律对所有参考系不变,是个已经证伪的大笑话: 狭义相对论让星钟变慢,再来个广义相对论让星钟变快,你说这钟倒不倒霉?关键是反复修正还是不行(有效证伪)!这不是两头骗吗?参见论文“部分相对论效应对北斗原子钟性能影响分析” ………为引力找原因是目的论物质观。。。自然存在没有原因,不需要原因。追求目的的人才需要因果原因。引力是一种存在,是牛顿归纳发现的,满足“只能如此理解”的必要性和充分性,也符合所有普遍经验。———明天还有太阳,需要原因和证明吗?能证明吗?(所有观测结果都是过去了)
⭕️时光倒流是数学当物理的骗术!都是毫无意义的思想实验。8分钟前的太阳光,几十亿年前的遥远星光,地层中几万年前的琥珀苍蝇,以及所谓的超光速观测,。。。只是影响一些意识信息,用光(超音速)观测雷电(来的快),用声音观测雷电(有滞后),都不能改变雷电本身。木啥实质影响。都是为了欺骗。钟摆移动到月球表面变慢了,时间定义还是没变,谁的时光倒流了???❌号称修正GPS原子钟的大笑话: 狭义相对论让星钟变慢,再来个广义相对论让星钟变快,你说这钟倒不倒霉?关键是反复修正还是不行(误差90%)!参见论文“部分相对论效应对北斗原子钟性能影响分析” ⭕️ 时间是观测经验(次数-先后)抽象理想化概念,如同长度、质量、圆pi数字文字等形而上学概念定义,不猜测任何真实,用于表达真实。观测同一对象100个结果,如何识别它们,时间!!时间是意识记忆序列的标识符,没有记忆就无法观测时间和运动变化。意识记忆有绝对顺序就是绝对时间,观测时刻就是现在,时间流动的感觉就是意识记忆在发生。——绝对时空清清楚楚无法改变,相对时空是数学虚幻,只能是近似。宇宙时时处处可放羊???当然是鬼把戏。
悖论斯坦,背叛数学由公理演绎证明特称命题的传统,号称证明全称命题公设公理。以光速不变假说祸害相对速度公理,祸害绝对时空,祸害能量质量引力等物理基本概念和认知方法,以二象性祸害自然科学的核心根基——确定性。祸害数学,祸害物理,祸害哲学,终身搞骗,祸害极大极深极广,100多年了,还在鼓吹骗子,居然成了一门生意?………一个恶贯灵魂的彻底的人类公敌!!!狗屎都有用,欺骗有啥用?迷信蔑视自然的悖论斯坦,瞎搞科幻假说,人类将无法逃脱第六次地球生物大灭绝。———假说科幻骗子招摇过市,人人都沉默?科学还有希望吗???
证明真理是不是骗术?? 真理是无法验证的。作为预测未来的全称命题(全时空),证伪当然有效,证明/证实当然无效。号称证明XX论和万有引力定律,一天证明10000次,有用吗???实验只是证明了具体现象真。号称证明公理,假说冒充公设,肯定都是骗。所有自然规律都是对过去的观测归纳,未来是不变的,这个不可能知道原因,只能信任自然。为自然存在(有无)找原因也都是骗。真理不证自明无法证明,需要验证的理论是骗,号称证明理论也是骗!!!——相对真理也是骗术,真理是客观存在的绝对真理,人类诞生之前没有人类的观测,月亮不运动吗???引力有没有???都是显而易见!仰望星空信任自然的地心说需要认知进化,能否定绝对真理吗???地心说依据的现象变了吗?没有!号称相对真理是悖论斯坦蔑视自然欺师灭祖搞骗的伎俩。
波与场的研究都是数学当物理,捉影弄鬼之术:::波只是一种粒子宏观时空分布不均匀,水波/沙丘波到处都有,都是质量的运动罢了,研究鸡毛(波与场)能认知鸡(物质)运动吗?还有波粒二象性??以干涉衍射现象否定光是粒子,又去解释粒子干涉衍射,不是笑话是什么??? ………场::只能由源完全确定,不可观测(源力不是场力,源能量不是场能量),物质的场到处飞吗?飞的方向如何确定?……地球场给你引力,你给地球场引力,然后地球场给地球引力。这是笑话!!!~~~场与波都是捕风捉影之法,意义很小,破坏巨大。……伟大的赫兹证明电磁波的实验,激励源都是电火花,感应接受也是电火花,显然是光子动能传播与光电效应,用了电磁波来解释而已。电磁波理论(尚未发现电子)只是基于宏观电磁观测的有用的数学方法,质量与力才是宏观微观物质世界的唯一根本,两朵乌云包括光电效应当然都是电磁理论的谬误,骗子借机祸害牛顿何益?
很多人忽视了一个问题。都说爱是理论科学家。我研究多年,发现一个问题。其实爱不算是理论科学家。这里面存在一个道理,很多事要从基础做起,但研究问题有时候从上往下,更重要,如果事实存在。这两者看似矛盾,其实不矛盾,统一指向的是方向问题。这个说法有一个有力佐证,那就是历史。根据记载,爱的相对论刚开始的时候是同伴提出的一个假如相对的一种很粗浅的聊天,然后爱受启发,从而发明出牛逼的相对论。从这里可以这么认为,从智慧高度来讲,爱其实不是理论科学家,打个简单比方,我收了一个徒弟,我只是嘴上传授我的知识,说锤子要怎么用,怎么用更好,那么我算理论科学家吗?我没有手把手教,然后徒弟会了,我应该算理论吧?答案是不算,因为我曾经用了,用熟了,也是学的,假如说这个锤子不能一开始就靠学,就像钻木取火开始不存在学这个说法。所以严格来说,我还是算实验科学家。所以说,爱也不算理论科学家。但有人问,相对论不是他研究出来的吗?怎么不算理论。解答下,首先,提出的是同伴,其次他的研发某种角度可以认为是论证。所以,硬分理论和实验,欠妥。两者有相通。真要分,理论,实验,神。总体分析,爱不算是理论科学家,当然,成就依然伟大。看看量子
假说大师!在前人基础上敢于大胆假设,确有想象力,一度给物理学提供一种新的思路,视角,但更象个神婆!也就这样了。西方人习惯造神,麦克阿瑟如日中天,要不是给中国人摔了一巴掌,那也是军神了!
理论物理学进展缓慢(倒退)的原因::::: (1)有不少观念认为,先创造假说~再验证证明,就是科学。这其实是一种悖论斯坦式两头骗术!!!假说认知自然有任何成功先例吗?数字文字概念符号包括几何公设(黎曼欧几里得),都是经验的理想化抽象(所谓形而上学当然也是唯物主义),不预测任何真实,用于表达真实。与假说根本不同。………光速不变假说预测真实显然不能冒充公设,它不仅创造假说,还违背相对速度公理。(2)悖论斯坦的号称证明也是骗术!!!自然规律是全称命题,象万有引力定律一样,证伪当然有效,证明/证实当然无效,一天证明10000次也没用,号称证明当然是斯坦骗术。牛顿自然哲学的观点是观测归纳,还是必要充分真实的归纳,明确反对创造假说!!!创造假说号称证明,是悖论斯坦蔑视自然欺师灭祖的狂妄骗术。祸害时空观,祸害质量能量物理概念,祸害自然认知方法。。。 (3)悖论斯坦骗术已经成了一种十分强大的科学时髦。实在是恐怖和难以理解的!!! (4)倒退是指创造假说泛滥,攻击已有物理公理物理概念和认知方法,以认知进化否定绝对真理,祸害哲学。
光速不变假说见证了高超的骗术!——— 任何全称命题证伪当然有效,证明/证实当然无效。全称命题光速不变违背相对速度自然公理,已有效证伪!!!任何数学演绎能推理出来全称命题“光速不变”吗???无论多少次实验能证明全称命题“光速不变”吗???任何实验精度能证明“光速不变”吗???必然都是骗。相对光速/光速变化/超越光速当然都是正常现象。 光子穿越太空的引力偏折是光速不变吗??光反射驱动光帆速度不变??相对速度变化导致多普勒效应和红移,是光速不变??光子离开黑洞速度变吗?光子进入黑洞速度也不变吗?掩盖谎言需要更多谎言!………光速常数c不是光速不变,地球引力常数G当前还在努力提高观测精度。———量子不确定性原理如何解释光速不变这种无限的确定性???
⭕️⭕️空间弯曲还是道德弯曲???——— 引力本质是空间弯曲? 空间弯曲影响轨道还是影响受力?空间弯曲导致空间移动,空间跑掉了?如何观测?弯曲空间如何对质量有力作用?平直空间不认识质量??空间如何知道材料密度差异??骗子改变导弹和汽车的轨道方向是用力还是用空间弯曲?空间弯曲能弯住升空气球吗?活见鬼!体积太大会被空间卡死吗???水星椭圆进动轨道弯的套路不一样?👻两个质点靠在一起,质量引力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空间往哪个方向弯呢?骗子知道吗?………人人可知空间静止可入,对物体没有力作用,没有空间弯曲是道德弯曲!!………质量随相对速度变化很有趣!相对速度无穷多,哪有高速低速之分?静质量是相对哪个速度参考系呢?各个方向相对速度不一样,难道各个方向质量不同吗?相对速度到处都是,明天还是。有原因和本质吗???………苏格拉底说,真理是唯一的,因果关系无穷多/不确定。㊙️㊙️不要搞道德弯曲,绝对空间的非惯性系变化才是真正的航天问题。
❌万能骗术无底洞:::—— 无中生有创造假说解释稀奇,你能证有吗?永远不可能。你能证无吗?永远不可能(时空无限,号称科技没达到)。解释稀奇号称证明,虽然是(悖论)骗,但你只好被迫证伪/无,进入万能骗术无底洞!!!………鬼把戏总是无法识破的,科学鬼把戏可以持续玩到人类灭绝!!!⭕️真善皆美!!!由真理得食物,善良是分配食物,没有真,善是不可能的。更爱真理是人类的最高智慧和希望。……… 终身搞悖论的爱因斯坦,雅称悖论斯坦,搞的是两头骗,万能骗,诱惑哲学复合骗,终身骗,祸害真理,当然只能是人类公敌!!一些人鼓吹骗子肯定有一种快乐,一种缺德愚蠢的快乐,骗子的温水煮了100多年了,人类社会难道不需要猛醒吗???
自发裂变反应的预测和发现,是原子能利用的直接原因。与爱因斯坦有啥关系?质量亏损是他发现的吗?不知道他如何将沙子变成能量?如何将能量变成质量?篡改美女“动能公式(天天到处用)”把她变性成和尚“质能方程(看到人家核弹成功了,他居然假惺惺地说后悔编造了狗屎造核弹方程)”………这个莫名其妙的数学“能量”是动能还是势能?如何与质量运动发生作用?——解释光电效应?物理机制根本木有涉及,对光谱特性,对光电子能量分布,对偏振和温度影响等都不能解释。是半知乱解,害大于利(笨蛋好于坏蛋)。对比牛顿对“引力”必要充分真实的严谨归纳,是不是荒唐的笑话???——原来他还干过采用牛顿引力常数否定万有引力定律的丑事!——相对论篡改伽利略变换,洛伦兹遗憾的说“对于我,只有真正的时间,。。。都是爱因斯坦干的(破坏时间基本概念的荒唐事?)”
粒子双缝干涉条纹不可能是稀奇玄妙,都是自然的必然!!!电子光子都是带电的。材料边缘宏观电中性,亚原子微观有正电区也有负电区密集分布,受引力的和受斥力的大量光子当然会分裂成条纹,单个粒子位置唯一确定,大量粒子位置是一个分布。没有粒子同时穿越两条缝的需要和可能。边缘衍射条纹是同样的道理。………水波/沙丘波都不是波,是物质质量运动。———(1) 研究沙粒的质量能量位置运动,一切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确定性,是物理。(2) 研究沙丘波想干什么?不清楚不明白,没有确定性,是数学当物理搞骗。波是多余的虚幻概念,无质量也没用力作用也没有能量。无源场电磁波也是著名的虚幻。研究鸡毛(波与场)能认知鸡(物质)的运动吗?
❌质能方程是一个鬼把戏!!!能量的具体内涵是动能和势能,是物理公理规定的物理概念。物质质量是其不变的本质,能量是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变化的度量,是变化现象。数学都是基于公理的演绎,超越公理的理解当然是虚幻。动能和势能,都是相对的,由相对速度相互作用力决定(质量不变),是质量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度量,是物质变化现象,不是物质的本质,咋能与单体质量等效???场无质量居然有能量???质能等效是脱离基本公理的数学虚幻,欺师灭祖蔑视自然,祸害基本概念和认知方法。———有人知道悖论斯坦的狗屁能量内涵是啥吗???
把,老爱滴“渣”,与,他对人类滴“贡献”,来比,简直就是,很不值得一提。因为,和他一样“渣”,却从未有过一丁点“贡献”滴人,从来就没有人提过。所以,别,吹毛求疵了。
老爱说的东西是是而非,象我们村里的神棍,怎么看都有道理,真管用的干货没多少!
波与场的研究都是数学当物理,捉影弄鬼之术:::波只是一种粒子宏观时空分布不均匀,水波/沙丘波到处都有,都是质量运动罢了,有波粒二象性??波是一种物质无质量有能量??以干涉衍射现象否定光是粒子,又去解释粒子干涉衍射,不是笑话是什么???破坏了认知自然的核心根基“确定性” ………场::只能由源完全确定,不可观测(源力不是场力,源能量不是场能量),不必要的,无质量无运动的多余虚幻想象。……地球场给你引力,你给地球场引力,然后地球场给地球引力。这是笑话!!!~~~场与波都是捕风捉影之法,意义很小,破坏巨大。……伟大的赫兹证明电磁波的实验,激励源都是电火花,感应接受也是电火花,显然是光子动能传播与光电效应,用了电磁波来解释而已。电磁波理论(尚未发现电子)只是基于宏观电磁观测的有用的数学方法,质量与力才是宏观微观物质世界的唯一根本,两朵乌云包括光电效应当然都是电磁理论的谬误,骗子借机祸害牛顿何益?一个具体问题::电流磁场与电子磁矩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