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不再姓“宗”

新洞察 2024-07-19 08:52:26

宗庆后才走100多天,娃哈哈就闹起人事地震了。

今天,网传宗馥莉的一封《致娃哈哈集团全体员工的函》上了热搜。

在这个函里,宗馥莉宣布辞去娃哈哈副董事长、总经理职务。

据相关媒体报道,馥莉辞职的消息属实,此前已经博弈一个多月。

在辞职信里,宗馥莉辞职的理由意有所指——

“近期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政府及娃哈哈集团部分股东就本人自宗庆后董事长离世后对娃哈哈集团经营管理的合理性提出质疑。”

就一句话,却包含了大量信息:

1、上城区政府和娃哈哈集团部分股东对我有意见。

2、我爹宗庆后刚离世,对方就发难,我迫于无奈辞职。

总之,话语间的怨气很重。

如果这封辞职信是真的,那宗馥莉目的很明显,就是把跟其他股东的矛盾公众化,而且告诉别人自己被架空了。

这事是真是假,暂不可知,但各方的反应却很热闹。

网上看到不少人评论,说宗庆后刚走,就对人女儿下手,太不仁义了。

网友这么想,可以理解。

在大多老百姓眼中,娃哈哈的最大无形资产是“宗庆后”,可以说“没有宗庆后就没有娃哈哈”。

按照“子承父业”的传统安排,宗馥莉是世俗意义上继承宗庆后事业最自然、也是最合理的人选。

但事实上,娃哈哈其实一直不姓“宗”。

根据工商信息,娃哈哈集团的最大股东不是宗庆后,而是国资单位——杭州上城区文商旅集团,持股46%。

宗庆后是集团创始人没错,但他只持有娃哈哈29.4%股权,是第二大股东;第三大股东是娃哈哈职工持股会,持24.6%。

之所以是这种股权架构,和娃哈哈的创办过程是密不可分的。

娃哈哈的前身,是杭州市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1987年42岁的宗庆后被杭州市上城区文教局任命为经理,负责承包经营校办企业经销部,随后通过代加工口服液进入市场。

1991年,在杭州市政府的牵线下,宗庆后收购了国营老厂杭州罐头食品厂,并于1993年正式成立娃哈哈食品集团公司。

所以,娃哈哈不是很多人想象的,宗庆后年轻时摆个地摊,开个小厂然后做起来的企业,而是一开始就有浓厚的国资背景。

这种情况有当时的历史原因,鼓励混合所有制改革,公私界限有点暧昧。

宗庆后之所以能做到对娃哈哈的绝对掌控,一方面是宗庆后直接持有29.4%股份,另外就是职工会持有的24.6%股权,和宗庆后是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54%,做到了绝对控股。

但这个股权架构其实一直存在隐患——三个股东没有一个持股超过50%,也就是说没有一个是绝对控股。

宗庆后在的时候,作为创始人,威望与影响力巨大,宗庆后加上工会持股,有绝对话语权。

而宗庆后走后,情况就可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老员工未必买大公主的账,同盟就出现了裂痕。

根据这些年的新闻报道,一些老员工不服宗馥莉,可能和她的管理风格有关。

宗馥莉是在美国读的高中和大学,2004年毕业回国,进入娃哈哈一生产车间担任主任助理,积累基层管理经验。

2007年,25岁的宗馥莉担任宏胜饮料集团总裁,宏胜集团业务主要是为娃哈哈做产品代加工。

2018年4月,宗馥莉担任娃哈哈集团品牌公关部部长。此后,宗馥莉的晋升之路不断加快。

2020年,宗馥莉兼任娃哈哈集团销售公司副总经理。一年后,宗馥莉正式任职娃哈哈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负责日常工作。

这一则任命,实际上已经确立了宗馥莉接班人的地位。

但在娃哈哈内部,宗馥莉的管理风格,和其父差异很大。

比如她刚当上公关部长,就立刻换掉王力宏这个当了20年的娃哈哈形象代言人,且在采访中直言:王力宏年纪大了,引起很大争议。

另外,宗馥莉对员工要求很严厉。

宗庆后在世的时候,自己都说过:“她比我还要强势。对员工管理得很严,很细。”

尤其是宗馥莉曾搞内部改革,大刀阔斧的开除老员工,宗庆后出面把被裁员工请了回来,还特意强调“不开除45岁以上的员工”。

宗馥莉的行事风格,与她的教育经历有很大的关系。14岁独自赴美留学,管理风格都是西方那一套,不计情面直来直往。

但问题是,这些年娃哈哈在她的管理下,并没有太多拿得出手的成绩。

比如她把娃哈哈合作了20年的王力宏拿下,换上了自己喜欢的小鲜肉许光汉,市场认可度大降。

比如宗馥莉的英文名字叫Kelly,她用自己名字搞了个高端饮品品牌KELLYONE,重金聘请了王一博等明星为品牌代言,最终以惨败告终。

之后宗馥莉进军房地产,说要在几年之内盖好100个欧娃商场,很快欧娃商场项目失败,据说亏掉了十几亿。

宗馥莉还曾涉足童装市场,后来认为做童装太辛苦了,利润太薄得不偿失,于是童装的项目也停止了。

这些年娃哈哈的年销售额逐年下滑,被农夫山泉、怡宝甩在身后,甚至在四五线城市难觅其踪。

与此同时,宗馥莉担任董事长的宏胜集团业绩突飞猛进,拿下娃哈哈三分之一的代加工业务,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而宏胜集团的背后,是宗馥莉通过注册在维京群岛的境外公司100%控股。

半个月前,网传有员工举报宗馥莉通过关联交易的方式,把娃哈哈的利润转移到了自己控制的宏盛集团。

并且辞退娃哈哈各类管理人员,安排大量宏胜集团人员进行替换。

对于举报的事情,官方回应耐人寻味,“表示即使有,也看不到举报信的内容。”

无论如何,从宗馥莉接班娃哈哈开始,她就一直处在风口浪尖上。

与“穷”字贯穿一生的父亲相比,宗馥莉嘴含金汤匙长大,该有的都有,但这也成了局外人审视她的枷锁——看她有没有真实的能力,继续把娃哈哈发扬光大。

现实是宗馥莉并不太让股东满意。

反映在娃哈哈的业绩上,自2014年营收创造700多亿的高点之后,娃哈哈业绩持续下滑,2023年只勉强维持在500亿规模。

架子还在,但颓势尽显。

当然,把责任都算在她头上,有失公允,但难掩失望。

按照企业经营的一般规律,“发展”能解决企业的大部分矛盾。而当“发展”不再,或者发展变慢,平日里积累的各种矛盾,就容易迎来爆发。

现在娃哈哈最大的问题是,发展停滞不前,而那些陪宗庆后打江山的老员工,和宗馥莉管理风格的冲突,恐怕不是一时半会能调和的。

宗庆后的人情味很重,娃哈哈基本不会主动辞退老职工,干不动就调岗,颇具国企风范。而宗馥莉则想用职业经理人那套,用效率去约束员工。

虽说存在职业经理人制度,但这项制度在中国的深耕与发扬,始终存在现实门槛——不是随便上来的一个人都对庞大的娃哈哈帝国了如指掌,特别是中国式的政商关系、人情往来。

其实早在多年前,宗馥莉开除掉了一些老员工,宗庆后狠狠批评了她,还重新把这些员工找回来时,曾对宗馥莉说过一句话——

“在中国,只有员工真正服你,他才会听你的。依仗权势让人服膺只是暂时的,他会背地里跟你搞鬼。”

宗庆后的这句话,也许早就预示着娃哈哈后续悬念的终极答案。

最后,我的一点看法是,别管人品性格,企业要发展,玩的不是子承父业,而是能者居之。

娃哈哈这种品牌,不管是姓“公”还是姓“私”,希望它都能活下去。

-END-

0 阅读:5

新洞察

简介:有温度,有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