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红旗渠引水工程,本意是造福百姓,为何遭村民不断告状?

香寒谈国际 2023-02-09 23:53:11

历尽艰辛斗旱魔,太行山上造天河。

1960年,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红旗渠动工开建。红旗渠位于河南林县,这里自古十年九旱严重缺水,因为粮食绝收,历史上甚至发生了多次“人相食”的悲剧。

红旗渠的出现让林县百万亩农田重新焕发生机,解决了几百年来林县百姓吃水难的问题。但就是这样一项造福百姓的大工程,在开工之时却遭到村民不断告状阻拦,里面究竟有何隐情?本来计划只用3个月的工程,最终却浩浩荡荡干了近10年,红旗渠在修建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困难?

水比油贵

河南林县也就是如今的河南安阳林州,它地处河南省西北部,位于太行山脚下,是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之处。太行山也叫五行山,这里势险峻道路崎岖,曹操在《苦寒行》中写道: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自古以来人们只是从太行山旁路过就纷纷感叹路途艰苦,而林县人民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林县的自然环境到底有多么恶劣。

根据史料,近500多年来在林县发生的灾害上百起,因旱灾绝收30多次。因为周边没有几条像样的河流,导致林县的水比油贵,遇到旱灾地里面的庄稼根本冒不了头,农民们恨不得从牙缝里挤出水来浇灌农田。

林县的修渠活动非常频繁,但碍于太行山的艰险,加上周边也确实没有好的引水条件,这些工程都只能解决一小部分村子的用水,无法根除整个林县的缺水难题。

缺水一直限制着林县的发展,甚至威胁着林县人的健康安全,如果缺水问题得不到解决,林县就会一直贫穷下去,说不定哪天人就都走光了。就在人们都在为林县的未来感到担忧的时候,一个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林县的命运,他就是林县的县委书记杨贵,也是红旗渠的总设计师。

一定要把水带回来

1954年杨贵上任林县,杨贵是河南省汲县人,对林县的情况自然早有耳闻,但当他实地考察之后,还是被林县的情况震惊地久久说不出话来。

因为缺水,临县人连正常的洗漱用水都没有,人们的脸上黑黑的,只有婚嫁节庆等大日子才有机会洗个澡。林县明明有着百万亩农田,但地里的绿色却少的可怜,放眼望去是整片整片干裂的黄土,看不到一点水的影子。这样的地方还有什么发展可言。

杨贵知道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重,所以他一刻也不敢闲着,上任之后就广泛号召干部群众开工修渠,建造了英雄渠、淇河渠等众多水利工程。但林县不比寻常旱区,这里的问题要严重得多。后来林县又遭遇了一次大旱,境内赖以生存的4条河流也彻底干涸,村民们想要吃水都要跑远路,哪里还有水去浇地灌溉。

都说办法总比困难多,但杨贵跑遍了林县的每一寸土地,却没有找到任何能够解决林县缺水问题的办法,要怎么才能为林县把水找来呢?杨贵一遍又一遍的翻看地图,终于让他找到了办法。林县缺水,所以只靠林县境内的河流是满足不了用水需求的,那么办法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到外面找水。

说干就干,杨贵考察了林县周边地区的多条河流,最终选中了位于山西长治境内的的浊漳河。浊漳河是长治最大的河流,水量充足足够引水入林,更为重要的是浊漳河的地势较高,正好适合修渠引水。

1959年10月10号,杨贵召开大会共同探讨修渠引水的可行性,并在大会上提出了“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口号,最终大会决定过了冬天,等到1960年2月就开工。从外省引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为了林县的百姓和林县的未来,杨贵义不容辞,他立刻行动进行多方协调,他向林县的百姓保证,一定要把水带回林县。

困难重重,投诉不断

经过杨贵的努力红旗渠如期开建。浊漳河引水点距离林县70多公里,按照修渠引水最初的设想,号召林县7万好儿女, 一人分配1米长,3个月足够将水引进林县。但开建之后大家才发现当初的想法有多么天真。

修渠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克服天山险峻的地势。红旗渠还有一个名字叫做“人工天河”,它的很多渠段都位于悬崖之上,4万自发前来的老乡们每天都要冒着生命危险干活。

那时候没有大型机械,就只能靠一双手,两条腿,用铁锹,独轮车,一点一点的开山挖石。根据统计,在红旗渠修建期间,一共开凿了211条隧道,挖开了1250个山头,沿岸建了1.2万座建筑,就这样一毫一厘的将水引进了林县。

吴祖太是水利学校的学生,毕业后他主动请缨担任设计师,作为少数懂水利的知识分子,吴祖太为红旗渠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60年吴祖太在修渠过程中主动负责高危工作,不幸遇难牺牲,此时他还只是一个27岁的小伙子。后来人们评价吴祖太说,没有他的技术,红旗渠就修不成。

第二个大问题是资金问题。修渠是大工程,需要的资金难以想象,但当时林县能拿出来修渠的钱十分有限,根本不足以支持修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杨贵又开始到处跑动,后来他临机一动,带领全县数万名工人外出打工,赚的钱拿来补贴修渠。

林县的人民也全力支持修渠,他们自带粮食自带工具,吃不饱饭也毫无怨言,誓要把水带回林县。后来红旗渠的建设也得到了上级的支持,拿出专项资金补足了修渠的资金缺口。

就在红旗渠建设进行火热的时候,杨贵却收到了一条条投诉,原来是沿途村民前来告状,说修渠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修建红旗渠前前后后投入了近10万人,很多人都是自带工具主动上阵,这样虽然体现出了人们的热情,但因为队伍庞大难以管理,在红旗渠建设早期的时候人力分散各干各的,人们不分昼夜到处炸山放炮,严重影响了沿途居民的生活。

根据村民的描述,炸山之后碎石满天飞,毁了树林砸了屋顶,家里的牲口跑的跑伤的伤,这样下去肯定会出问题。因为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沿岸的河水也因为修渠受到了污染,也难怪村民们会来找杨贵告状。

看着修渠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杨贵再次感到担子沉任务重,他立刻组织干部召开会议,统筹开工时间,避免打扰村民。同工同酬管理前来帮忙的工人,拿出部分资金赔偿沿途村民损失,以及对庞大的施工队伍进行细化管理,让这支队伍变得有纪律。

在杨贵以及众人的共同努力下,红旗渠的修建得以顺利进行。10年艰苦奋斗,付出了80余人的牺牲,1969年清澈的河水沿着渠道流进了林县。红旗渠总渠长70.6公里,支线1500公里,遍布林县全境,彻底解决了林县地区用水难的问题。

1 阅读:68

香寒谈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