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匪马玉仁洗劫小镇,掳走十几个姑娘,为抗日牺牲追授中将

陈石头本头 2024-11-20 19:55:19

清末民初,硝烟弥漫,民众困苦。

乱世,必出英雄。

这位传奇人物,身世复杂,曾为“盐匪”、“马党”,亦曾率军剿匪。

战后,他退隐乡间,开垦荒地,修水利,做工商业,未尝不力行其事。

然而,七七事变后,他再度出征,被任命为游击司令,誓言抗敌到底。

形势险峻,参谋长劝降日,他愤怒不已,命将其溺毙,并斩钉截铁道:“谁做汉奸,我必杀!”

土匪马玉仁洗劫小镇,掳走十几个姑娘,为抗日牺牲追授中将

从盐贩土匪到军中猛将

1875年,马玉仁出生在盐城县陆沟乡马家墩村,父亲马京元乃一名普通的农人,年轻时习武,性情直爽,行侠仗义。

闲时贩盐补贴家用,日子过得虽不富裕,却也勉强自足。

家中有三男四女,马玉仁是长子。

从小,他便是村中的活跃分子,身材高大,力气过人,常因这副天生的力气,便开始欺负同龄孩子。

两年私塾生涯,他便因顽劣被老师踢出。

接下来,他随父亲贩盐,同时拜师习武,十六岁那年,父亲病故,家道中落,重担压在他和三姐身上。

年方二十,马玉仁已是个身高近两米、力大无穷的壮汉。

所习武艺,几乎无一不精通——刀枪剑戟,马上马下,拳脚相搏皆能制敌。

一次与邻村发生冲突,马玉仁挥动一条红缨长枪,轻松将数名对手击倒,从此声名大振。

1905年,他参加了县级武考,名列第八。

按理,凭着这份成绩,他应当可以顺利晋升,进入州府武考,可此时清廷突宣布废除科举制度。

马玉仁看着这条仕途路断了,心中难免失落,但他并未因此消沉,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扬名立世、搏击天命的决心。

作为一个贫寒农家的儿子,马玉仁早已不愿再做那个日复一日,埋头劳作的庄稼汉了。

生活的重压使得马玉仁和三姐重新回到贩盐生意中。

某日,二人在途中遭遇了两名税警盘查,税警见三姐容貌出众,言辞轻薄,不仅要没收他们的马匹和货物,还图谋绑人侮辱。

马玉仁见状怒不可遏,迅速抄起长竹扁担,三招两式,便将两个税警打得血肉模糊,死于非命。

事后,他将三姐送到亲戚家暂避风头,自己则拣起两支枪,加入了当地一个青帮盐贩团伙,开始在江湖中闯荡。

两年之后,凭借着多年贩盐经验与精湛的武艺,马玉仁终于从一个小小的青帮成员晋升为团伙的首领。

手下船队中,土枪、土炮、毛瑟洋枪,应有尽有,火力强大,风头一时无两。

消息传开,甚至连官府那些专门缉拿私盐的兵员也心生畏惧,连声称:“那是马玉仁的船队,碰不得!”可见其声势之浩大。

正当他在江湖上风生水起,黑道生意越做越顺时,麻烦也随之而来。

水路上,他遭遇了无锡盐霸刘广福的阻扰。

两人势如水火,船队之间的冲突不断,几番交火,枪声四起。

刘广福仗着背后有官府内线撑腰,屡次借着手中的权力打压马玉仁,货物被查扣不计其数,生意几度受挫。

然而,马玉仁并非等闲之辈,他不甘屈服,决意与刘广福一决高下。

1908年夏,一场血战终于爆发。

马玉仁率领手下的船队与刘广福的力量展开激烈交锋,最终成功将刘广福击败,亲手送其归西。

而刘广福的船队及其团练部队,亦被马玉仁全数收编。

自此,马玉仁一统江苏沿江一带,成为最为强大的贩盐团伙头目,不仅经营范围广阔,还多次与缉私营官兵发生武装对抗,甚至导致多名官兵伤亡。

消息传至两江总督刘坤一耳中,他震怒非常,立即下令,派遣大批官兵在淮安府所辖六县设置防线,严密监控各大水陆要道,全力缉拿马玉仁。

面对层层重围,马玉仁终于感到压力山大,不得不四处逃窜。

次年,他远离家乡,随身只携几件行李,躲进了一位寡妇家中。

在她的帮助下,他结识了扬州游击统领徐宝山,素有“徐老虎”之称的徐宝山收留了他,任命他为伍长。

自此,马玉仁走上了军旅之路。

凭借其天生的强壮体魄与深厚的武功,他在徐宝山麾下如鱼得水,步步高升,短短时间便晋升为营长。

乱世浮沉,归乡悔过

辛亥革命爆发,风云突变,徐宝山领军投身革命党阵营。

在攻占南京的战斗中,马玉仁自告奋勇,亲率部队突击辫子军阵地。

马玉仁冲锋在前,带领部队一路破敌。

攻城之战可谓惨烈,革命军一度被敌军反击得有些动摇,但马玉仁凭借一身过硬的武艺和无比的决心,成功逆转战局。

血战之后,革命军一举攻下了雨花台,立下赫赫战功,马玉仁凭此升任标统(团长)。

后来袁世凯当了大总统,徐宝山又投奔了袁世凯。

1912年5月,马玉仁率队剿匪,于娄山镇连战三捷,威名更盛,袁世凯亲自发来嘉奖,赠送金色奖章以示褒扬。

接着,1913年春,革命党人发动“讨袁之战”,局势愈发激烈,马玉仁应袁世凯的命令,迅速投入战斗,任命为混成旅旅长。

紧接着,他率部猛攻六合、镇江,屡战屡胜,一路逼近南京。

经过十昼夜的激烈战斗,他成功破开太平门,打破了黄兴所部的防线。

此战之后,马玉仁名声大噪,“马旅”之名响彻沪宁一带。

1913年11月,北洋政府意识到他的军事才能,授予其陆军中将军衔,并实授扬州游击统领。

马玉仁从一介土匪,一跃成为军界新星,前途一片光明。

那时的中国,战火纷飞,军阀割据,群雄并起。

马玉仁逐渐在这一乱世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直奉战争、中原大战,这些历史的风云变幻,给了他足够的舞台,使他的力量日渐壮大,甚至变得不可忽视。

1930年4月,蒋冯阎三方之间的中原大战爆发。

冯玉祥与阎锡山,心生不满,共同筹划在江苏地区组织反蒋势力,企图扰乱蒋介石的大本营南京。

冯阎两派的算盘打得响亮,而他们意识到,马玉仁因被蒋介石排挤,早已心生不满。

于是,冯、阎两方决定将马玉仁推举为反蒋的先锋,任命他为第十六路军总指挥兼二十七军军长。

然而,这不过是一个空头衔。

冯阎虽给了名分,却未能提供充足的资源,枪械和弹药只能待后支援,连基本的粮饷和军饷都未见着落。

马玉仁接到委任状后,便派遣三弟马玉怀与外甥刘汉民在苏北招兵买马。

这一切并不顺利,省保安大队长李长江带领的部队迅速压制了马玉仁的招募活动。

马玉仁并未气馁,反而在上海召集了帮匪吴仁泰为旅长,又通过关系引入了一股流氓力量,带着儿子马益德、侄儿马益祥、马益泰等人从浏河出发,乘船回到盐城。

随着时间推移,马玉仁的势力渐渐壮大,特别是在合兴镇、中心桥、南津口一带,他成功地吸纳了大量兵力。

冯阎的援助承诺虽然未曾兑现,马玉仁只好依然凭借着自己的手腕与声望,招兵买马。

然而,情况很快变得紧张,冯阎的支持迟迟未到,粮饷更是难以筹集。

面对困境,马玉仁开始采取更加极端的手段。

他不愿将部下遣散,只能采取榨取地方财富的方式,通过强行收缴军械、劫掠民财,逐渐将“马党”发展成了地方性的大匪帮。

局势愈发混乱,百姓疾苦,民怨四起。

“马党”如猛兽一般横扫苏北,从合德一路西进,进入盐城西北的东郑庄一带,掠夺民财,所到之处,鸡犬不宁。

九月,江苏省保安处长李明扬在当地绅士的强烈请求下,终于派遣保安部队北上剿匪,兵分东西两路,试图将“马党”一举歼灭。

马玉仁面对逼近的保安部队,率众撤退至湖荡。

待得李明扬部队从水路向南追击过来,马玉仁眼疾手快,命令部队进犯沙沟,掠夺了大量财物,还绑走了数名当地姑娘,并将省议员赵雨生劫持作为人质。

马玉仁此举意在迫使追兵不能使用火力攻击自己的撤退路线,以便脱身。

然而,马玉仁在转移过程中左腿中弹,右食指被击断,命悬一线。

幸得旧部及时接应,才使他侥幸逃脱。

马玉仁出院之后,国民政府得知他并未死于非命,随即发布了通缉令。

1931年,政局变幻。

在蒋冯阎三派中原大战的硝烟渐息后,冯阎与蒋介石再度结盟。

南京国民政府虽然对马玉仁早年反蒋的行为怀有戒心,却也无力再追究。

最终,政府宣布免去他继续通缉,但有一条件:不得在苏、皖、浙三省活动,且其名下所有土地与财产仍未能恢复。

1932年,经过多方运作与关系疏通,马玉仁终于得以与南京政府达成妥协,部分财产得以归还,并重新回到盐城。

他此时已经年满五十七岁,正值人生的晚年。

经过长期的战火洗礼,马玉仁对名利、权力的欲望已经逐渐消弭,他开始渴望安稳,期望远离纷争,过上一个相对平静的日子。

尽管如此,马玉仁并不甘心完全隐退于世。

他深知自己曾做过许多错事,尤其是年轻时那些年少轻狂的举动,给家乡的父老乡亲带来了无尽的麻烦与困扰。

于是,他决定将余生献给家乡,偿还曾经的过错。

他常对乡亲们说,年轻时的自己做了许多糊涂事,辜负了乡亲们的期望,而如今他只希望在有限的岁月里,能为乡亲们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以平自己心头的愧疚。

马革裹尸,岂有所惧

1937年,抗战的爆发,马玉仁已年过花甲,六十二岁。

他目睹了家国的破碎,亲眼看见日军的暴行和百姓的疾苦,心中激荡着无尽的愤懑与悲痛。

岁月的摧残并未让他屈服,反而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投身抗战的决心。

他书写上书,致国民政府请缨。

很快,蒋介石亲自签署委任状,任命他为苏鲁战区第一路游击司令。

马玉仁立重披戎装,卖掉家产,招募青壮年,组建起了一支近千人的游击队。

时局已是危急,上海、南京、武汉接连沦陷,江苏也被敌人占领。

马玉仁带领队伍穿行在盐城与阜宁之间,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

数十次战斗,毙伤敌军80余人,击沉敌舰一艘,处决汉奸数十名。

尽管马玉仁的游击队屡次给予敌军沉重打击,他的力量毕竟有限。

参谋长提议投降日军,但马玉仁闻言大怒,命将其溺毙,直言“为国捐躯,流芳百世;叛国投敌,遗臭万年!”

言下之意,谁若成为汉奸,不论亲疏,不论身份,他必斩之于野。

1940年1月3日,战火再度吞噬了南方大地。

马玉仁接到紧急情报:敌人自陈洋镇出发,约百余人向南推进,企图彻底摧残当地的抗日力量。

上午十时,马部传来坏消息:三大队与敌激战中,大队长阵亡。

马玉仁面色凝重,毫不犹豫下令中队长带领十余人,迅速向红锅腔制高点进发,阻止敌人继续向东南推进。

马玉仁亲自率领八九十名战士紧随其后,准备增援。

红锅腔,位于老盐县城与阜宁交界处,是方圆十里内的制高点,被当地百姓称为“望乡台”。

马玉仁刚带队抵达“三合尖”东侧,敌人已经突破了望乡台,占据了有利位置。

战况愈加激烈,敌人占领了“三合尖”,马部暴露在开阔的地形中,处境险恶。

地势不利,敌人的火力越来越猛。

他知晓敌人强大的火力正一步步压迫着战士们的阵地,必须冲到河边阻击,到天黑再撤退。

然而,士兵们在炮火下迟疑了,马玉仁毫不犹豫地大喝一声:“跟我冲,谁退后,枪毙!”

话音未落,他挺胸跃出,直面敌人的密集火力。

战斗愈发惨烈,马玉仁的部队牺牲数十人,伤亡惨重。

即便如此,马玉仁依旧大声指挥,命令队员坚持到最后一刻:“伏到沟边,坚决还击!”

可在敌人的火力压制下,马玉仁的腿部不幸中弹。

他的身体已经快支撑不住了,眼看着敌人快要包围过来,他的腹部又中了一发子弹,整个人踉跄晃动。

马玉仁深知自己已经难以再战,他毅然转身,带着残余的力量向后撤退,指挥战士们轮番掩护。

跑过一条小沟,他再也支撑不住,倒在自家田地里的棉花秸堆上。

卫兵急忙赶来,但他已是奄奄一息。

他用微弱的声音嘱咐道:“我不行了,把我的盒子枪拿去,继续掩护撤退的兄弟们。”

马玉仁躺倒在棉花秸棵之间,他听到远处敌人的重机枪声音渐渐远去,预料到鬼子已被他撤退的部队引诱而去,自己已然没有了生还的希望。

为了防止敌人搜查时认出自己的尸体,他解下了绿绫围巾,将怀表和手枪包好,丢向十余丈远的地方。

无救援,无药品,他的伤口未曾得到任何医治,失血过多,最终在那片熟悉的田地上。

第二天,敌人终于确认马玉仁已死,然而他的遗体早已被部下悄然转移,日军无从追查。

愤怒的敌人随即派遣两架飞机,对南津口一区仓房小街进行疯狂轰炸。

马玉仁为国殉难后,国民党追认他为陆军中将。

他是抗战中战死疆场的年龄最大的将军。

参考资料:血海国魂(下)——抗日战争殉国将领备忘录蒋巍 里夫 叶文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