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投资中的周期现象?

鹰哥爱写文 2024-06-15 10:28:42

《投资最重要的事》作者:霍华德·马克斯

​上一节,我们主要介绍了管理风险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具体方法。那么,在这一节,我们来说说:如何理解投资中的周期现象?

什么是周期

所谓周期,是指一组事件或现象,按一定顺序或规律重复出现的情况。在自然界中,周期是一种广泛的存在,比如潮涨潮落、阴晴雨雪、四季更替,都是一种周期。

而在金融市场中,也同样存在着周期,并且作者霍华德认为,在投资领域的时间越长,就会越重视周期,也越能理解,市场为什么会有涨有跌、会盛极而衰。

因为市场是人构成的,如果由机械来操作市场,比如AI,它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客观,把投资环境、科技发展、公司运营等各种因素考虑进来,营造出一个持续上涨的市场。

但人不一样。人是有情绪的,是善变的,人在分析这些客观因素时,心智和情绪都会起作用。当人们认为自己很明智,觉得市场的发展很顺利,就会对未来充满乐观,愿意花更多的钱去消费和投资,同时忽视一些必要的风险。

当这些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问题就会出现,市场盛极而衰,人就不得不为自己的乐观情绪“买单”,这就是周期在发生作用。

在诸多金融市场的周期中,霍华德特别强调信贷周期。他认为信贷周期非常典型,具有必然性和极端波动性,特别适合投资者用来观察周期。

当经济很繁荣,走向过热的时候,市场中提供资金的人会越来越多,大家会变得急功近利、忽视风险,扩大自己的信贷。而金融机构也会瞅准机会,不断降低利率,扩大信贷业务,提供更多资金支持。

这种过分扩大信贷,增加杠杆的行为,就会导致许多钱借给了没有还款能力的人。因此《经济学人》杂志提出过一个经典结论,那就是:最坏的信贷,一定出现在经济最好的时期。

当人们意识到经济已经过热,许多泡沫破裂,大家也都开始小心了,不再轻易借款和投资,金融机构也变得谨慎,开始控制风险,越来越少地把手中的钱借出去,而金钱的流动性变差,经济的发展就会放缓。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一些大胆的投资者开始重新投资,使得经济逐渐复苏,并由此进入了下一个市场周期。这就是信贷周期的变化。

霍华德认为,每个市场都有其自己的周期,而每个周期的特点也不尽相同。

我们以中国的A股举例,可以在进入21世纪后大致看出三个周期。

其中,第一个周期起于2005年,止于2013年。在这个周期中,A股市场从1000点左右,涨到了最高6000点,然后回落到2000点左右,一些煤炭,钢铁等资源型行业,以及银行、证券行业的股票获得了较大涨幅。

第二个周期,起于2013年,止于2018年,在这个周期中,A股从2000点涨到最高5000点左右,回落到2500点左右,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券商、互联网领域的股票获得了较大涨幅。

第三个周期起于2019年,A股从2500点一路涨到最高3700点左右,目前这个周期还不算结束,在这个过程中,白酒、医疗、锂电池、光伏等行业板块获得了较大涨幅。

从霍华德给出的定义,我们基本能看出,中国A股的周期大约是7年,时间区间相对稳定,具体的涨幅、热门领域不确定;但总得来说,整个股票市场,包括其中的行业、公司,都处在周期轮动之中。

这也就提醒我们,没有哪种投资是不受周期影响的,只是影响大小不同,效果不同。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个结论太简单了,那些不了解投资的人恐怕都能掌握。但是我们稍微深入思考,就会发现其中的教训有多么深刻。

投资人需要“钟摆意识”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的房地产。之前大家都不太相信房价会下跌,甚至有不少专家发表观点,中国的房价会一直上涨,也许会因为宏观经济环境,出现有短期的停滞,但长期来看总会上涨。

可实际上房地产的周期就在那里,我们一般说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几个指标,比如,新生人口的数量、城镇化率、经济增长率,等等,在这几年都开始趋于平缓,甚至出现拐点,这就已经说明,房地产行业将进入下行周期。

在这种下行周期中,部分地产公司出现经营困难、投资者变得谨慎、市场上流动资金变少,这就和我们前面描述的信贷周期类似,也许在细节上有所不同,但在宏观的周期表现上,其实都是有迹可循的。如果作为房产的投资者,能够时常记得周期,也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感知宏观市场,做出规避风险的操作,进而降低周期的负面影响。

为此,霍华德专门提出了一个概念,叫作“钟摆意识”。什么意思呢?他认为证券市场的情绪,其实就是在做类似钟摆的运动。这些情绪看起来是要返回中间,就好像人的内心,都要回归平静。但实际上呢,钟摆真正停留在中点的时间很短,它始终都在朝着或者背离中点左摇右摆。

这也正是金融市场的真实写照。大部分投资者的情绪总是处于兴奋和沮丧之间,很少达到平静状态;公司要么在积极的发展,要么处在消极的困扰状态,股票的价格要么过高、要么过低。这种两极间的无缝转换,才是市场的主要情绪。从这个角度出发,霍华德再次强调了杰出投资者和普通投资者的差别。

杰出的投资者往往是冷静的,他们在市场过热时会考虑回撤,在市场悲观时计划入场。而普通投资者总是处在极端的情绪中,在市场过热时过分乐观,在市场悲观时又过于消极。

作为一名投资者,我们要理解钟摆意识的关键,就在于充分理解人性,相信自己,基于自己的判断去做决策,而不是单纯被情绪带着走。

抵御“人心”的消极影响

为此,霍华德列举了投资中常见的几组情绪心理,它们与人性息息相关,是每位投资者都需要特别注意的“情绪陷阱”。

其中,第一组心理是贪婪和恐惧。贪婪是一股很强大的力量,贪婪的人可能会失去常识、忽视风险、忘记逻辑,不顾一切地加入“高价逐利”的人群。他们会强烈地认为:如果别人抓住了某只牛股,赚到了这笔钱,而我却眼睁睁看着这个机会溜走,这就相当于我亏损了,我没有跑赢其他的投资者。

但我们前面已经说到,证券如果变得高价,往往意味着失去了上涨的空间,其风险会成倍增长。而真正的亏损不在放走机会的时候,而是在做出错误决策的时候,记住这一点,就能够让贪婪的人意识到,自己很多想法是不切实际的,想赚钱需要更理智的态度。

与贪婪相对的,还有一个情绪是恐惧。恐惧不代表理性和规避风险,而是一种过度消极,内心恐慌的感受。恐惧者会在恐慌中变得草木皆兵,对一切决策畏首畏尾,只是遭受一点波动,就想着赶快“割肉止损”。

对于这些过分的恐慌,我们需要通过有效的方法让其安定下来。要知道,价格围绕价值波动,这是市场中再常见不过的现象,如果我们担心某个证券的内在价值发生了变化,那只要认真去分析,修正自己的决策就好了,而不是去为那些尚未发生的问题焦虑。

第二组情绪心理是侥幸和盲从。侥幸意味着人会放弃思考,听信一切貌似可行的投资建议。比如一些财经媒体、专家、投资顾问的观点。霍华德虽然并不认为那些人的观点是错的,只是在金融市场上,任何一种方法的效用都是有限的,不是万能的。

不论给我们提建议的人多么自圆其说,投资者需要的是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法体系,以自己的思考为主,对别人的建议只是参考即可,否则就会落入侥幸的内心状态,只听自己想听的,相信自己相信的,结果就是自欺欺人。

和侥幸相类似的,还有一种心理是盲从。我们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人的盲从,一方面从众是社会需要,从出生开始,人就是在家庭、学校、公司等集体环境中成长的。如果一个人不能很好地服从集体,那连最基本的生活都会出现障碍。另一方面是惰性使然,跟着别人做决策,就省下了自己思考的时间和精力。有很多盲从的投资者认为,即使因为轻信而蒙受损失,那也有很多人陪着自己。

但霍华德认为,这恰恰是一种误区。在投资的世界里,赚钱与合群本来就是两回事。因为赚钱的投资者,有相当一部分收益,就是来自其他人糟糕的投资决策,这里面存在一定的“零和博弈”。所以在投资的时候,我们既不要想着别人能带着自己挣钱,也没必要说服别人相信自己的投资方法。

第三组情绪心理是嫉妒与自负。一个善于妒忌的人,在看到别人过得更好时,内心总会变得痛苦不堪。比如某个投资者,看到同事炒股赚了钱,内心嗤之以鼻,认为“以他这样的水平都能赚钱,那我去买股票还不成股神了?”

对于这种心理,霍华德的建议是,多从绝对收益,而不是相对收益去评价自己。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去做投资,不要想着身边的人,包括那些厉害的人有多少收益,我们应该在乎的,是自己能否有收益,和有把握实现多少收益。

与嫉妒相类似的,还有人的自负。那些自负的人,特别容易关注短期成果,经常把一时的,或者一两笔投资收益作为“成就”加以吹嘘。但霍华德强调,投资不是为了向别人炫耀,投资这个行业也并不比其他行业要高人一等。

即使一个人赚了钱,也不用沾沾自喜,因为在上一个周期赚的钱,很可能会在下一个周期亏损出去。所以投资者的注意力,应该主要放在怎样做好投资、创造持续收益上,而不是怎样炫耀投资上。

0 阅读:15

鹰哥爱写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