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概念的魅力与市场表现
2024 年 8 月 15 日起至今,深圳华强在 14 天内收获 13 个涨停,累计涨幅高达 290.36%,其总市值也从不足百亿跃升至 355 亿。回顾 2023 年 8 月底至 9 月底,捷荣股份股价一路飙升,累计涨幅达 420%;同期,华力创通股价大涨近 200%,光弘科技股价最大涨幅 222%,众人熟知的塞力斯也在这一时期迎来大幅上涨。
无论是深圳华强、捷荣股份,还是华力创通、塞力斯,其背后皆为华为概念。这些牛股与妖股的涌现,充分彰显了华为概念的独特魅力以及市场资金的高度聚焦。一直以来,华为引领着中国科技行业不断实现突破,也为资本市场带来了诸多机遇。深入观察可发现,每年的8至9月份,往往是华为概念爆发的关键时期。
华为概念爆发的原因
首先,最核心的还是事件驱动,尤其是每年8-9月份一系列发布。例如,2024 海思全联接大会将于9月9日在深圳举行,这是首届海思全联接大会。同时,华为终端在官微宣布,将于9月10日下午 2 点半召开新品发布会,备受瞩目的三折叠屏手机有望在此发布。此外,9月 19 日至21日,上海还将举办另一场备受瞩目的华为全联接大会;
其次,华为自身强大的实力和影响,尤其是每一次技术创新对行业以及产业带来的提振和带动作用;
除此之外,市场预期与投资者情绪。华为的新产品发布、技术突破、业务合作等事件往往会成为市场炒作的导火索。例如,华为 Mate 系列手机的发布、鸿蒙系统的升级等事件,都会引发市场对华为概念股的炒作热情。投资者基于对这些事件的预期,提前布局相关概念股,推动股价上涨。
华为概念的重要方向及投资关注点
整体看,对于今年的华为概念,接下来有几个重要的方向,或值得重点跟踪和关注:
华为海思概念
海思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半导体与器件设计公司,业务覆盖联接、智慧视觉、智慧媒体、显示交互、MCU、智能感知、模拟、光模块、激光显示等多个领域,并为华为公司相关产品提供高品质的芯片与解决方案。
华为海思分为大海思、小海思。大海思:麒麟(智能手机应用处理器)、巴龙(调制解调器)、 Ascend (人工智能芯片组)、天刚(5G 基站)和鲲鹏(arm 服务器 CPU)是公司的战略布局业务,主要以对内服务为主。小海思:布局监控IP摄像头/存储器、移动摄像头、机顶盒,以及显示器和网络相关的芯片是直接向外部客户销售。
目前,华为海思成为了市场最炙手可热的题材之一。去年看,华为的主线聚焦在大海思,即华为自产的麒麟芯片在Mate60手机上的应用。而今年,市场的炒作重心已转向小海思,也就是即将于四年后再次召开的华为海思全联接大会。这其中,核心方向已悄然转向以深圳华强为代表的华为海思代理商。
华为鸿蒙
华为鸿蒙,即华为HarmonyOS,是在2019年8月9日于东莞举行的华为开发者大会(HDC.2019)上正式发布的操作系统。鸿蒙系统旨在创造一个超级虚拟终端互联的世界,将人、设备、场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实现多种智能终端的极速发现、极速连接、硬件互助、资源共享。
得益于手机的热销,2024年上半年鸿蒙操作系统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提升至17.2%,同比增长66.7%,已经超越iOS,仅次于安卓。2024年6月,在华为开发者大会2024上,Harmony OS NEXT(即鸿蒙星河版)面向开发者启动Beta版,这也被人们称为“纯血鸿蒙”,它基于鸿蒙内核,不再兼容安卓开发的APP应用,排名前5000的手机应用已经全部启动鸿蒙原生应用开发。
很显然,鸿蒙系统有望在全球市场拿下更多的市场份额,而能够深度参与纯血鸿蒙产业链的公司,有望迎来股价和业绩的双腾飞。
华为手机产业链
2023年8月29日,华为Mate60Pro于华为商城正式上线。华为Mate60Pro为全球首款支持卫星通话的大众智能手机,且接入了盘古人工智能大模型。据产业链人士透露,华为Mate 60系列首批备货量达数百万台,远超前期产品,华为全年的手机出货量目标已经由年初的3000万部上调至4000万部。
今年,华为即将推出一款具有创新意义的三折叠屏手机,这将是市场上的全新形态。据爆料,这款手机将采用内折和外折相结合的双铰链设计,展开后的屏幕尺寸约为10英寸,能够提供与平板电脑相媲美的视觉体验。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已经确认,该手机将在2024年9月正式发布,预计价格在1.5万到2万元之间。
对于三折手机来说,重点还是关注面板、铰链以及电池。根据中航证券的研究,面板方面,在三折手机中,屏幕面积进一步增大,且采用柔性OLED,制造难度更大;而铰链方面,铰链:三折手机的铰链个数成倍增长,MIM为铰链制造的关键工艺,对于精密零部件的加工不可或缺,同时3D打印工艺钛合金轴盖的方案有望降本和减重,成为MIM工艺的互补方案;此外,电池方面,三折手机屏幕耗电+AI大模型入端,续航将成为三折手机的重要挑战,从华为的专利来看,三折手机很有可能搭载2-3块电池,并且储能密度更高、充电速度更快、寿命更长的硅负极电池有望进一步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