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预警名单更新
今年已累计点名1280个药品
8月19日,江苏省医保局更新药品价格预警最新情况。8月以来,江苏已点名68个药品(具体名单见文末),相较于上月,本月触发预警的药品数量大幅减少。
68个被点名药品中,6个因价格高于已挂网同品种最高价10倍(含)及以上将被暂停交易资格,医疗机构原则上不得采购。
价格高于已挂网最高价2倍(含)-5倍、5倍(含)-10倍的“红一星”“红二星”预警药品分别为21个、10个,相关企业将被约谈,提醒医疗机构谨慎采购。
另有近一半被点名药品因价格高于已挂网最高价但不足2倍触发黄色预警。
截至目前,江苏今年共更新27批药品价格预警名单,累计点名1280个药品。
其中,被标记黄色预警的药品最多,占比超过四成;被“红一星”“红二星”预警的药品合计占比也达到50%左右;触发“红三星”、被暂停交易的药品最少,约占总数的6%。
江苏是目前对红黄预警应用最为充分的省份之一,其最初参考来源之一是上海。
早在2018年,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发布《关于全面实施药品挂网公开议价采购的通知》,按照“绿线参考,黄线提醒,红线拦截”的规则向医疗机构推送相关价格信息。
今年5月,上海再次发布《关于优化本市药品挂网采购机制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通知》,更新药品分类挂网以及药品议价规则。
在上海最新规则中,较高质量层次的药品——原研药品、参比制剂、创新药品、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优先审评审批程序批准上市的药品等,可以直接申报挂网;其他药品则根据价格现状相应进行管理,并设立红黄绿三色线进行议价监测。
具体来看,议价参考(绿线)为同品种最低采购价;
议价提醒(黄线)以过评与否为标准分类判断(详见下图),超过一条黄线系统议价提醒,超过两条黄线系统议价锁定;
议价锁定(红线)有三条,分别是同品种原研药品/参比制剂最高采购价(未完成制造工艺变更注册的过评仿制药不得高于同品种原研药品/参比制剂最高采购价的60%)、该药品国家挂网监测价,以及该药品企业申报价,价格超过红线的药品将被系统议价锁定。
目前,山东、四川、安徽、贵州等省均采取类似的预警规则,如四川按照价格涨幅、同组价格差,分纵横两种维度,对不同监测价格采取“红黄绿”三色标识等。
注射剂“三同”治理完成倒计时
药价监管持续深入
除了颜色预警,从国采衍生的“1.8倍机制”也被多省作为省级日常药价监测的规则之一。
河北提出“申请挂网企业两家及以上的同通用名同剂型同质量层次的化药,申报价格在最低价的1.8倍以内可直接挂网,超过1.8倍取消挂网”,今年7月,河北开展集采同通用名药品竞价挂网,未过评、未中选药品面临再降价;山西也要求化药“以全国最低价挂网,且原则上不高于同通用名同剂型药品最低价的1.8倍”等。
(截自河北省医保局)
自今年年初国家医保局启动“四同药品”价格专项治理后,各省相继在日常药价监测之外跟进专项行动。
据江西省医保局本月初消息,通过及时联动国家最新监测价、挂网药品省际价格联动等,江西共下调17325个药品挂网价,平均降幅27.62%,完成“四同药品”价格治理工作。
随着“四同药品”价格治理基本完成,国家医保局在本月初正式公布《关于规范注射剂挂网工作的通知》,被业内视作从注射剂入手启动“三同药品”价格治理。
据要求,目前实行最小包装单位挂网的地区需在8月30日前,按照最小包装单位挂网价除以包装数量,转换成最小制剂单位的挂网价和医保编码。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注射剂价格治理综合了1.8倍及“红黄”风险提示的监测形式——新挂网的药品价格与换算结果最低值的比值大于1.8倍且≤3倍的药品平台信息标识为黄色;比值大于3倍的药品平台信息标识为红色。
医疗机构采购下单时,黄标药品弹窗提示采购风险,建议优先采购低风险药品;红标药品弹窗警告采购风险,医院应优先采购低风险药品。
各地要在本月底前完成注射剂挂网形式转换,并完成价格数据校验复核,督促企业调整高价,于9月20日前将专项工作落实情况和价格数据修正统计表报送至国家医保局。
此外,按照国家医保局“三同”注射剂最小剂型单位保留唯一医保编码的要求,各省应于9月中旬将校验修订的挂网药品信息、采购交易信息全量归国家库,原有其他形式的医保编码自今年11月1日起全部停用。
随着药品信息的透明、统一,价格治理也有了更坚实的硬件基础,未来,对于药价的规范也将持续深化。
附:江苏8月以来药品价格预警情况(截至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