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的小岗村是最先实行“包产到户”的村子,1978年年底,十八位村民冒着极大的风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鲜红的手印,创造了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从而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在这之后,安徽省委不断探索“包产到户”的相关问题,并积极推进“包产到户”,同时,安徽省也涌现出一批支持农村改革的优秀干部,他们也为实行“大包干”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比如今天我们要说的孟富林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孟富林出生于1933年,安徽含山人。在孟富林的青少年时期,他见证了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也见证了我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抗战的胜利。抗战胜利后,孟富林本以为能迎来和平的生活,然而,国民党反动派却悍然发动了内战,孟富林的生活也继续受到战争影响,直到1949年新中国诞生后,他才有了安定与和平的生活环境。
1950年,孟富林参加工作,进入安徽省含山县县委秘书室,担任了档案员。那段时期,孟富林参与了当地的镇反、土地改革、三反五反等一系列社会主义改造工作,不仅稳定了群众的生活秩序,而且还巩固了新生的政权。同时,孟富林也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并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957年,孟富林被调到庐江县工作,陆续担任了县公安局副局长、县法院院长、县革委会副主任、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等职务。1966年到1976年的十年浩劫期间,孟富林利用一切机会抓生产,努力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减小了“四人帮”对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
1979年,46岁的孟富林担任了安徽省副省长,1987年,他又担任了安徽省委副书记。那段时期,孟富林实事求是,真抓实干,以忘我的精神投身安徽省改革开放的具体工作当中,他充分结合安徽省的实际情况,在农业农村工作、扶贫救灾、组织建设以及政法等方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另外,在安徽省探索“包产到户”的过程中,孟富林也做了大量的实际工作,支持“包产到户”,从而为安徽省的农村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的生活水平,从而推动了全省经济的发展。
1993年,60岁的孟富林当选为安徽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成为一名正省级干部。在省人大工作期间,孟富林充分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积极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完善地方人大的各项工作,切实维护了群众的利益,深受群众爱戴。
另外,孟富林非常重视人大的监督作用,他曾提出:“公务员是人大监督的重点,高级公务员要向人大述职。”同时,孟富林还指出,当官必须依法,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人大的监督作用,才能有力地促进依法行政与依法办案。
2003年,孟富林卸任安徽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他虽然离开领导岗位,但依然关心安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并发挥余热,无私奉献,继续为安徽的改革开放做力所能及的工作。晚年的孟富林主要生活在合肥,于2021年因病去世,享年8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