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法定传染病共有40种,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2种,分别是鼠疫和霍乱。这一类传染病具有致病力强、病死率高,且传播性强的特点,管控措施一般是采取强制性隔离、疫区封锁等。
乙类传染病有27种,包括我们熟知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人感染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百日咳、淋病、肺结核、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等。这一类传染病具有发病率较高,引起高病死率,但传播能力有限,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的特点。
丙类传染病有11种,包括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等。这一类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致病力弱,病死率低的特点。
不同类型的传染病采取的防控措施不同,比如甲类传染病如果发现,城镇要求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上报,农村不超过6小时。一类传染病发现后须在6小时内网络上报,农村不超过12小时,丙类传染病要求发现后24小时内上报。
虽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被纳入法定传染病乙类管理,但在2020年划定种类时具有致病力强、致死率高且传染性强的特点,所以要求采取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简称乙类甲管),即发现后城镇要求2小时内上报,农村要求6小时内上报。
随着新冠病毒的不断变异,当前全球流行的主流毒株是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同原始毒株相比,具有更强的传染性,但致病力和致死率显著降低。传染病专家表示,很多地方超95%以上的感染者为无症状和轻症,病死率很低,其认为依然按照甲类传染病来管理新冠病毒显然不符合科学,将新冠病毒回归乙类管理,可以为未来进一步优化防控措施提供一定的法律依据,做到有法可依。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及肝病中心副主任、疑难感染病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彭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相一致的观点。
可见,新冠病毒防控回归乙类管理是大势所趋,那一旦回归乙类管理,会对我国的猪、粮、菜、蛋价格有什么影响呢?
猪价:有望回暖最近两个月的猪价呈先涨后跌之势,尤其是11月份,猪价基本就是在下跌之中度过的,猪价下跌不可否认有前期养殖户非理性压栏惜售和二次育肥养殖户入场有关,但同因为疫情导致消费低迷也有直接的关系。
在生猪供应端并未明显减少的情况下,随着各地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商场、市场等地逐渐放开,交通运输逐渐恢复,猪肉消费明细好转,近期猪价也止跌反弹。如果新冠病毒防控能回归乙类管理,各地将会进一步放开,饭店、饭馆、市场、超市等客流量增多,有助于猪肉消费的进一步恢复,居民收入增加后对猪肉价格的接受度也会进一步提升,这些都将促使生猪价格的进一步回暖。
粮价:先跌后涨最近一两个月的时间,不论是玉米,还是小麦,其价格都呈明显上涨之势,最高时小麦价格直逼1.7元,玉米价格涨至1.62元。促使粮食价格不断上涨,除了有基层农户的惜售之外,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交通运输受阻,深加工企业和制粉企业库存得不到补充,企业只能提价刺激粮食市场上量,也就是说实际上是从并不缺粮,只是无法将持粮主体手中的粮送到企业仓库中而已。
一旦防控管理回归乙类,各地交通恢复之后,以当前的高位价格,势必会引发市场的一波集中上量期,届时小麦和玉米价格都会出现显著下降。但是粮价下降后持粮主体的挺价意愿会增强,而且市场消费恢复之后,玉米和小麦需求也会随之上涨,有助于粮价的止跌反弹。所以,降为乙类管理后,国内粮食价格将会先跌后涨,且涨后的价格很有可能会比当前的价格还要高。
菜价:明显上涨关注蔬菜价格的朋友会发现,今年各种蔬菜的价格明显要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其降价逻辑主要有如下几点:
1、去年菜价偏高,今年蔬菜种植面积增加,蔬菜增产。
2、十月和十一月天气晴好,有助于蔬菜增产。
3、夏季高温导致部分蔬菜种植延后,十一月多种蔬菜集中上市冲击市场。
4、受疫情影响,交通不畅,产地蔬菜无法外运,地头菜价格持续下跌带动市场蔬菜价格的回落。
5、餐饮消费低迷。
新冠病毒管理降为乙类,餐饮行业率先恢复,有助于蔬菜需求量的增加。其次交通运输会恢复,产区和销区供需打通,蔬菜滞销问题得以缓解,需求对菜价的支撑将会传导至地头菜价,从而促使各地菜价的明显上涨。
蛋价:上涨,但幅度有限目前,各地的鸡蛋价格基本保持稳定状态,供需相对平衡,但这是建立在贸易商和消费者囤货,餐饮消费低迷的前提之下。新冠病毒管理降为乙类,有助于囤积货源的消耗,也有助于餐饮消费的恢复,终端鸡蛋需求会增长。考虑到蛋鸡产能短时间难以明显恢复,鸡蛋的短期供需平衡将会被打破,转为供不应求,鸡蛋价格迎来上涨。
但考虑到,鸡蛋价格上涨后,蛋鸡养殖户会立马做出回应,比如淘汰鸡停止淘汰继续服役,快速补充蛋鸡产能,鸡蛋涨价后,养殖利润处于高位,养殖户出货积极性也会增强,这些都会抑制鸡蛋价格的上涨。
总的来说,加入新冠病毒管理回归乙类,那么市场将会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消费需求的增加有助于多数生活用品价格的上涨。